新聞 > 科教 > 正文

高考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多省宣佈取消文理分科

剛剛結束了2021年中國高考的部分北京考生

本周三,江西、甘肅、黑龍江等七個省份公佈了「新高考」改革方案,延續了前一批試點省市的選科模式,並提出不分文理、擴大招生參考依據等等。中共政府近期為了給教育「保駕護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那麼,最新一批高考綜合改革的分量又有多大呢?

七省啟動高考改革

綜合官方消息,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黑龍江等七個省份周三公佈了「新高考」改革方案,標誌着中國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的啟動,並將在今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中開始實施,三年後落地。

據悉,這些省份都將採用「3+1+2」模式。其中,「3」指的是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統一高考科目;「1」指的是在物理和歷史中選擇一門首選科目;「2」指的是在化學、生物、地理、思想政治中任選兩門科目。各省還提出不分文理,考生總成績由前三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後三門選擇性科目的會考成績組成。

河北省某私立高中歷史老師謝明華表示,儘管當局看上去是想取消文理分科,但在實踐中仍然面臨諸多困難。

「跟傳統意義上的文理分科相比而言,他們算是取消了(這個制度),但實際上並沒有把文理科融合在一起。雖然當局改變了分科方式,但有些高校明確規定,他們只招收比如說(學過)物理和某某學科組合的學生,也就是在招生上仍然有區別。」

更多省份計劃取消文理分科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輿論熱議。有網友感嘆道:「文理分科,是近現代最大的民族之痛之一。」但也有網友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別學來學去,最後學什麼都是半桶水。」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過去幾十年來長期實行文理分科,效仿的是蘇聯的「分科教育」模式。建國初期,中國急需大批專業人才,為了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將各高校的相同專業集中合併為新的單科院校。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為了分類選拔人才,高中文理分科漸趨明顯。

北京的部分考生正在進入舉辦2021年高考的一個考場

取消文理分科是老生常談

近年間,廣東、江蘇等個別省份曾陸續實施高考科目改革,包括任選科目組合和引入「大綜合」等等,卻出於很多中學的師資力量不足、學生課業壓力過大等原因,最終叫停了各自的改革。

早在2009年,「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曾是中國教育部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20大問題之一,一度引發各界的廣泛爭論。有支持者說,這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有反對者說,這將增加中學生的學業負擔。

北京時政評論人士華頗認為,取消文理分科是件好事,但切實降低高考門檻更是當務之急。

「我想重中之重當然是把高考的門檻降下來,不能讓所有學生一頭扎進書堆里,這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2013年,中國著名教育學者、時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就曾發文說,取消文理分科有助於改善學生知識結構出現偏差的問題,但這可能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也無法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在他看來,實行考試、招生分離才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在這種類似於美國和加拿大的教育模式下,中學可以實行學分制教學,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未來規劃自選課程,大學結合統一測試成績、中學學業成績和大學面試考察錄取學生。他寫道,當局應努力突破集中錄取制度,如果只是在考試科目上做文章,改革的價值將非常有限,甚至會出現新問題。

河北教師謝明華說,中國之所以遲遲不能實現「招考分離」,就是因為教育事業在中國是個政治任務。

「中共在執政上一直把教育緊緊抓在自己手裏,這不僅體現出了執政黨的意志,當局還始終把教育看作是一個陣地……因此,政府把中學和高校的考試和招生工作全都控制在自己手裏。」

在考場外等待考生的家人

教育改革癥結究竟何在?

近幾個月來,中共政府表面上為了整頓教育市場亂象、淨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出台了「雙減」政策、限游令等一系列措施,對在校老師的教學行為、教培機構的運營方式、未成年人的網遊時間等諸多事宜作出了嚴格限制。有輿論認為,國家的相關舉措並非是在為家庭着想,而是為了打擊不利於生育的社會因素。

華頗表示,中國教育改革亟需打破應試魔咒,避免培養出更多的「小鎮做題家」。

「中國教育體制忽略了實踐。也就是說,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的關聯非常小。可以說是他們做了萬道題就是為了應付高考,可是做這些題對於將來沒有多大的用處。」

中國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多年前曾表示,中國的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脫離是個「頑症」,中國可能到了要「好好解決」中學分科問題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16/164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