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環球旅遊 > 正文

這棟被認為會永遠存在的大樓 要拆了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儘管如今膠囊公寓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五十年前,當它剛剛誕生在日本的時候,不僅是東京銀座的地標,更是劃時代的未來主義大作。

然而下個月,這座由140個相同的膠囊體錯落拼裝而成的建築——中銀膠囊塔,就要拆了。

它是已故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最負盛名的作品。黑川紀章曾與磯崎新、安藤忠雄並稱「日本建築界三傑」,是上世紀60年代「新陳代謝」運動的代表人物。

他曾經預言,膠囊塔至少可以屹立兩百年之久,如果不斷更換新的膠囊來替代舊的,甚至可以永遠存在。

然而,五十周年紀念日還沒到,當雪白的外牆因維護不佳佈滿歲月的痕跡時,這座城市已將它「代謝」。

好在,一座用相同膠囊體打造的山間別墅卻在今夏第一次向大眾開放,仍為黑川紀章的建築狂想保留了一塊生長之地。

01

生活在膠囊里

中銀膠囊塔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

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正經歷經濟騰飛,年輕人瘋狂湧入東京等大城市,造成房價飆升,交通擁堵。

於是,在寸土寸金的東京市中心,它成為了單身上班族的福音。不僅每間10平米的房間五臟俱全,從大樓出發前往新橋地鐵站也不過10分鐘。

儘管總計耗時兩年建成,安裝膠囊其實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是因為多達140個膠囊已經預先做好。如同拼積木一般,它們被用四枚高張力螺釘固定在了水泥澆築的核心筒上,就成功組裝成了一棟分別高11層和13層的雙子塔。

大橋富夫 Kisho Kurokawa architect & associates

只有10平米,每間膠囊卻能滿足休閒、活動、收 納的功能,家電床位一應俱全,還有獨立衛浴,完全足夠一個成年人的日常起居。

不過,房內沒有設置廚房和洗衣機,那是因為對當時疲於加班的工薪階層而言,這兩件事通常都在家門外解決。

緊湊的佈局、純白的立面、簡潔的線條,再加上獨特的大圓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輪船或者空間站的艙房。

事實上,黑川紀章的靈感來源,真就來自前蘇聯的宇宙飛船。

黑川紀章於膠囊內

牆上鑲嵌着內置的電視、音響等索尼的電器,拉開門板可見儲物架,還有一張活動書桌,需要用的時候才放倒,可謂把空間利用做到了極致。

這樣一個個的膠囊,就是組成大樓的細胞。

對黑川紀章而言,城市和人體一樣,需要適應環境的靈活性。因此,它應當不斷更新、變化,由新的細胞來替代舊有細胞,從而煥發生機。

他設想得很完美,如果每隔25年更換一次膠囊,整個大廈可以至少存續200年,經過自體的新陳代謝,就能永遠年輕。

甚至,每隔一段時間,膠囊們還可以拆散重拼一次,這樣住戶們就能得以享受到不同的採光、通風環境,還能眺望變換的城景。

如此這般的公平使用和集體共生,說是「烏托邦」也不為過。

透過一模一樣的圓形洞口,可以窺見千百種不同的生活。

建成至今,中銀膠囊塔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國各個年齡層的人,其中不乏建築師、設計師和電影製片人等。除了住宿,不同的房間還被用作工作間、辦公室,經歷了豐富的創意型改造。

2018 年開始,膠囊塔推出了月租計劃,更有多達兩百人得以體驗一個月的膠囊生活。

其中與MUJI合作的房型最為火爆,其月租為1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000元左右,裏面的裝潢和家具皆由MUJI設計。

趴在圓窗邊望,可以得見東京街頭熙熙攘攘的人潮。

即便是10平米的小窩,已經足夠庇護繁華都市裏的滄海一粟。

02

「未來」還未來

在1970年的大坂世博會上,黑川紀章已經顯露出了規劃未來的雄圖偉略。

當時,他第一次提出了「膠囊屋」的概念,表示,自己看到的未來,是個人對於自由流動的追尋。

膠囊塔背後的中銀地產,正是看到了他在世博會上的驚人創造,決定邀請他來設計一座跨越時代的公寓。

黑川紀章為1970年大坂世博會設計的展館之一

然而,歷史並沒有按黑川紀章想像中的走。

中銀膠囊塔自建成已有近五十年,沒有一個膠囊被更換。並且,由於管理不善,老化的管道影響了熱水使用,破損的牆體也帶來了石棉污染,不少廢棄的膠囊內甚至佈滿霉斑。

儘管前些年膠囊塔展開了拍攝租借、民宿出租等業務,最終還是難以為繼,在今年,徹底失去了生命力。

不過,即便客觀上這棟樓不再適合居住了,它也沒有悄無聲息地淡出視線,反而得到了不少來自民眾和名流的惋惜。

2014年,膠囊塔的住戶前田先生發起了一項「再生計劃」。此前,計劃主要通過導覽服務,月度出租等試圖讓大樓重返生機,如今則希望能儘量多地購買並保留膠囊,將它們捐贈給博物館,或者改造成新的居住空間。

再生計劃的最新眾籌將在月底結束,目前已籌集了超過500萬日元,是目標金額的5倍。

同為黑川紀章作品的埼玉縣立近代美術館,已經有幸獲得了一個膠囊展品。著名的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也表示了興趣,但因為暫無可用膠囊,仍在排隊等待。

除了留作新陳代謝派建築的紀念,對很多日本民眾來說,這些膠囊同樣也承載某種情懷。

在緬懷那座曾經高聳於銀座的塔樓時,他們緬懷的,可能也是那個憧憬着美好未來的復興時代。

03

當膠囊來到山野

它就成了別墅

中銀膠囊塔解體之際,它的一位同胞兄弟卻正迎來重生。

膠囊塔建成後一年,黑川紀章用同樣的膠囊給自己打造一座私人別墅——膠囊屋K。最近, 通過他兒子黑川美雄的發起的眾籌,這座小屋得以修復和保護,並在7月第一次向公眾開放。

別墅位於日本長野縣的山坡上,可以將腳下美景盡收眼底。這些從城市裏來的膠囊在這裏完全變了模樣,像真正的細胞般,有機地融入了山林。

以一樓的客廳為基底,共有四個膠囊體附着其上,分別是兩間臥室、一個茶室,以及一間廚房。

與銀座的純白不同,整個客廳都採用了原木陳設,連通二層空間的旋轉樓梯也是由木材打造,完全沒有太空艙的影子,而是顯得自然雅致。

透過這扇直徑兩米的巨大圓窗,是林間的鬱鬱蔥蔥。

黑川紀章本人在這裏居住時,也曾凝望過同一片綠意。

茶室也讓這座別墅更有了山野的自然氣息。

乍一看,榻榻米、爐、屏風都是傳統日式風格,唯有正中的圓窗宣告了自己的獨特。

進入臥室,終於是和中銀膠囊塔一般的熟悉陳設——純白的圓弧世界。

廚房裏則有了更多的方形。

這裏冰箱、洗衣機、水池、灶台一應俱全,和膠囊塔相比,是一個更完整的家。

儘管中銀膠囊塔即將消失於東京銀座,但無論是這座林間小屋,還是陸續會出現在世界各地作為展品的膠囊房間,仍在繼續講述着關於黑田紀章和新陳代謝派的故事。

人類無法精準地預知未來,但至少,身處一顆膠囊中時,我們可以看見一位建築師祈願大庇天下,讓城市生生不息的夢想。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外灘畫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27/163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