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流寇白狼的故事

作者:

豫西多山,也多匪,自古皆然。白狼,真名白朗,就是清末民初豫西土匪的一支。白狼,可以說是畏之如虎的官兵給他起的外號。雖說,這伙土匪規模大了一點,但也未必算是豫西最大的匪幫。白朗的出名,不在於他怎麼能戰,而是有人替他宣傳。恰好,白朗在國民黨人策劃二次革命反袁的時候,進入了他們的視線,於是,這伙土匪,就上了上海的報紙。

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白朗一會兒跟孫中山的國民黨聯絡,自稱討袁軍,而後又拋開孫中山他們自己單幹,自稱中原扶漢軍,或者公民討賊軍。打什麼旗號,都無所謂,他們就是一夥綠林好漢。打家劫舍,綁票勒錢,號稱劫富濟貧,但實際上搶了富戶,也救不了窮人。各種旗號,僅僅是旗號而已,進入白朗隊伍的讀書人,並沒有改變這夥人的性質,也沒有改變白朗。

但是,旗號太大,就容易招官府嫉恨,身上的壓力也就大了。所以,白朗不再佔山為王,改為流竄各地,一會兒河南,一會兒安徽,一會兒湖北,一會兒陝西,再一會兒甘肅。這就把動靜弄得更大,招來更多、更精銳的官軍圍剿。更加不智的是,他所到之處,多與西方傳教士為難,不是打破教堂,就是綁了傳教士的票。於是,白朗一個豫西的土得掉渣的土匪,居然一次次鬧出國際事件來。在西方的壓力下,袁世凱政府一時間把剿滅白朗,當成一件大事來辦,調集好幾個師,由陸軍總長段祺瑞親自主持圍剿戰事。

當然,白朗之所以鬧得動靜如此之大,而且圍剿起來非常困難,跟白朗這種流寇式的作戰方式有關。官兵的機動性多半不如流寇,所以,圍剿起來往往抓不住戰機,好不容易逮住了機會,又往往因為匪幫里有被綁的西方傳教士,投鼠忌器,結果每每讓他們溜了。另一個方面,民初的社會形勢,也對白朗這樣的綠林好漢有利。鼎革革掉了皇帝,由於「沒有了王法」,人心浮動。原來的幫會、綠林、私鹽販子,流氓地痞,都活躍起來。給白朗這樣的流竄的土匪,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平白增加的剿滅的難度。

不過,不管白朗頭上有多少光環,打過多少旗號,但他畢竟只是一個沒有大志的土匪,沒有知識,沒有遠圖,也不大能聽得進入伙的知識人的建議。在流竄過程中,對於該去哪兒,去的地方經濟、社會、人文以及地理生態如何,都懵懵懂懂。所以,當他流竄到甘肅的時候,實際上不僅遠離了可以威脅袁世凱政府的中原地帶,而且進入了陌生的回民區,到處都是敵意。他們發現,有時候,連水都沒得喝。沒辦法,只好再返回河南,正好掉入政府軍佈下的陷阱。

土匪的團伙,核心圈就是百十個人,再多的,都是烏合之眾。一旦勢力衰落,烏合之眾就都紛紛離開,最後,白朗身邊就幾十個人了。這時他不巧又身染重病,在顛沛中,不治身亡。同夥把他埋了,然後散去。

白朗身死的消息,已經在圍剿過程中發佈多次了,害得中外媒體都不敢相信了。沒有找到白朗的屍體,總歸是個麻煩。這時候,在豫西做官的劉鎮華,抓到了一個白朗死時候的身邊人,按他的指點,找到了白朗的屍體,割下了頭顱,進京領賞。不免,會編一套如何英勇奮戰,擊斃匪首的故事。

白朗死了,袁世凱放心了,劉鎮華升了官,一個民初最牽動人心的故事,就這樣悄然結束。讓人多少有點遺憾,但又能怎麼樣呢?

責任編輯: 東方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24/163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