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除非美國人性命岌岌可危,不然絕不動用武力」

時為副總統的拜登,在華府會見到訪的阿富汗總統卡薩。(美聯社)

拜登總統目前主持美軍撤離阿富汗,不論如何窘態百出、媒體及政客叫罵,都堅定不移;助理們表示,由此可窺見拜登對動用美國兵力的信念:除非美國人性命岌岌可危,不然絕不動用武力;拜登立足政壇近半世紀,向來鼓吹美國應用軟實力來推動人權及民主,軍力則保留用在保護國家的內核利益。

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報道,2009年時任阿富汗總統的卡薩(Hamid Karzai)來訪,晚宴上剛成為副總統當選人的拜登扔下餐巾,逕行離場,消息傳出後十分轟動。拜登不信卡薩講的話,更不認為美國通過軍力能夠救治支離破碎的阿富汗。

拜登接着搭機去找當時總統當選人奧巴馬,向他簡報說阿富汗局勢「過去六年間已然惡化」,他認為阿富汗局勢即將變得更艱難,接下來才有所改善。

因此對以前長期擔任拜登助理的人來說,拜登動手終結阿富汗戰爭無足為奇,只是方式讓有些人吃驚。

拜登首度乾綱獨斷,結束阿富汗戰爭,收尾一團混亂,卻也讓外界得窺他的信念:除非國人性命堪虞,不然美國應該鮮動刀兵。

拜登決定由阿富汗撤軍也挑起嚴肅問題,例如他曾倡議道德方面美國有必要表率群倫、運行決策時該認真稱職,行動時應與盟友亦步亦趨,這些事項拜登自己有沒遵循,還是食言而肥。

拜登說過,恐怖活動對美國民主體制並非現存威脅,與擁核區域強權如中國、俄國起衝突反倒較有可能。

拜登從前及現在的助理表示,依拜登看來,漸次提升美國價值這種舉措,才是保存迂迴空間唯一之道;而美國應對抗全球獨裁國家崛起、自命其體制全球最優,而損害民主國家競爭能力這些真正會危及美國生存的東西。

循此邏輯,阿富汗這樣壓迫女性的失敗國家長期看來,威脅美國的程度遠不如中國;拜登希望美國能更強力聚焦在這項令人生憂的問題,不被長達20年的國外戰爭打岔分心。

接下來幾年,拜登可能要面臨類似抉擇:美國就捍衛人權遭壓迫極深的地區,例如中國的新疆,該介入多深,又要用什麼工具;此外近如海地遠如伊朗,美國兵力要投放在何處,還有何時出兵。

前國防部官員布蘭茲(Hal Brands)著述談到「崛起中的拜登主義」,他指出拜登想主張人權及民主為美國最令人信服的利益,但阿富汗卻排除在外,未來想說服全球只怕更為困難。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23/163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