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為人處世幼稚的六個表現

作者:

一、用憤怒解決問題

不管憤怒的理由是什麼,到最後都會成為一種十分單純的發泄。

犯法的不敢做,自殘的得不償失,憤怒所帶給人們的不是警醒,而是告訴人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理智。

藉由憤怒去解決問題的人,往往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去應對問題,心態上的失控反映了個人能力有限,水平有限的本質。

越是成熟的人,越能用理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憤怒?也許會有,但絕不會宣洩出來。

因為當一個人開始釋放憤怒的時候,就預示着自己已經失控了。

二、眼高手低

想的太好,做的太少,長期以往的結果,就是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是一種行為習慣,認為自己有更好的可能,但卻不去實踐這種可能,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更好的生活始終存在於臆想之中,而現實的生活卻非常殘酷。

這就是我曾經在文章中表達過的一種態度:有些人覺得活不下去了,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能力水平不行,更是因為自己總是不敢面對現狀,用臆想中的美好去麻痹自己,所以當回到現實的那一刻,往往會覺得異常痛苦。

當然,有些人喜歡吹牛也是如此心態造成的:不吹牛,都說實話,那不是把自己的慘相都暴露了嗎?

人活的現實一點,最大的好處就是識時務。

識時務者,為俊傑。

三、習慣「我以為」

我們都知道,人的見識越高,閱歷越深(特別強調,閱歷跟年齡沒有必然的聯繫)越懂得客觀看待事物的重要性。

如果你發現某個人總是用「我以為」的方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消化問題,那麼你會很快發現,這個人的為人處事往往十分幼稚可笑。

認清現狀和增長見識的過程,現實會告訴每個正在走向成熟的人一個簡單的道理:

人的原始思想有非常深刻的局限性,只有多體驗多接觸,多用客觀的視野結合豐富的經驗去解決問題,才會擁有通觀全局,運籌千里的智慧。

單純的「我以為」,可能不是自負,只是有點太幼稚了。

四、不懂禮貌

之前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一個乞丐見到總統,便畢恭畢敬的彎腰行禮,哪知總統見狀也已彎腰回禮,還比對方彎下去的幅度更大。

邊上隨行人員就恨不解的問總統:對方只是一個乞丐啊?您何必行此大禮?

總統笑着回答:我不允許一個乞丐比總統更懂禮數。

段子看了,一笑而過之餘卻闡述着非常真實的道理:

在我們這個社會,很多人不懂禮貌,總是居高自傲的活着,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他們沒什麼可傲的,但他們卻總是放不下所謂的身段,去用合理的方式與他人互動。

而明白這世俗之理的聰明人,會用真誠的禮數善待每一個人。

他們真的就那麼博愛嗎?當然不是,

只不過他們很清楚,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五、接受新事物

接受新事物,並不等於一定要將新事物掌握的「融會貫通」。

但新事物的出現帶來了什麼,引起了什麼樣的浪潮和改變,這是我們一定要關注的。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抓住機會的人,往往早有準備。

在接受新事物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發現新的機會,也許有的機會跟你確實關聯不大,但一旦有適合自己的好機會,你便會提前知曉,有所準備。

在互聯網時代,吃肉與喝湯,僅一線之隔。

但更可悲的人,往往是那些吃不到肉喝不到湯,還安慰自己「其實不好吃」的人。

我們都要在機會中展示自我,

這無關理想信念,只是人活一世,總要有點什麼東西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六、拒絕自省

成長最快的人往往有一個特點:他們也許智商並不出眾,也不見得一定要有深厚的背景,但他們一定是一個自省的人。

為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做對的事和做錯的事,都是經常會遇到的情況。

接受自省的人,會卓有成效的讓自己記住做錯了什麼,然後完善自己,最後的效果就是少做錯事,做更多對的事情。

那麼我們再進一步分析:當人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那麼他就會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思維格局,因為做的錯事越少,越能夠知道對的事情為什麼對,錯的事情究竟錯在哪兒。

說白了,就是活的「越來越重要」。

而這一切的開端,就是自省所造成的好處:

不去認識真實的自己,怎麼可能提升自己呢?

有人一輩子都活的很幼稚,這並不會妨礙他的壽命,甚至我們可以說,幼稚的人往往活的比成熟的人要久!

為什麼呢?因為隨心所欲,屈服於欲望自然想的就少,思考就會變得「沒有阻力」。

這讓我想起四個字:無欲無求。

無欲無求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成功之後,一個是幼稚之前。

成功之後的無欲無求,是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東西,擁有了這個世界的認可,這個時候的無欲無求,是一種心境上的灑脫,是一種踐行於世的感慨。

幼稚的人是怎麼無欲無求的呢?

不爭,反正也爭不到;不想,反正也不會做;不求,反正也無所謂。

那麼,你想選擇哪一種無欲無求呢?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知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17/163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