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兩大黨媒發聲:張文宏怎麼就成了投降派

作者:
需要看到的是,張文宏的發言方式,一貫是理性平和的,甚至很多人誇讚他的「說話藝術」。這姿態至少說明,他並非追求當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網紅,而是認真地在發表專業看法,希望對疫情防控、對社會有益。如果要批評他,至少要用相同的態度。比如網傳上海長征醫院一位副院長的一段商榷發言,就很公允。但如果雞同鴨講,把水攪渾,就容易把嚴肅的問題口水話、情緒化。

 

 

「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

張文宏醫生的這句話,最近引發不少爭議。

據說不少人將之視為「漢奸」言論,認為這是向英美等國放任的防疫模式投降,是反對國內的精準疫情管控模式。

我把這句話,還有這句話前後的幾段話,翻來覆去看了無數遍,也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張文宏說這段發言,是在7月29日凌晨。那時南京突發疫情,舉國關注,大家對疫情走向有很多困惑,張文宏從專家視角,給出比較詳細的答疑解惑。

01

先來引用幾段原文——

「如果進一步出現了較多與祿口機場無直接相關的病例,則標誌着疫情規模會擴大,可能需要採取更為果斷的措施。」

「目前這個階段最需要冷靜,嚴格遵循防控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儘量少出門,讓城市慢下來。逐步逐區完成核酸檢測,最差的時候就會過去。」

「未來哪怕我們每個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會流行,不過流行的程度會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

張文宏(左)高強(右)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會短期結束,可能長期也結束不了。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南京疫情讓我們再次看到病毒的無時不在。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未來的風險一直會有。世界如何與病毒共存,各個國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國曾經給出一張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後,我們一定會學習到更多。未來中國選擇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證與世界的命運共同體,實現與世界的互通,回歸正常的生活,同時又能保障國民免於對病毒的恐懼。中國應該有這樣的智慧。」

不難看到,從頭到尾張文宏都沒有說過,要放棄中國既有的精準疫情防控模式,相反,他支持如必要則果斷定點管控,也認為病毒出現的地方,要「讓城市慢下來」。

至於最受爭議的「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結合上下文看,其實意思很明確,就是病毒的長期存在,不以人意志為轉移。這是一個事實判斷,而並非有人別有用心歪曲的,準備以放任的態度和「病毒共存」。

反對者可以不同意張文宏的觀點,可是把意思明確的一段話,做出語文老師都理解不了的發揮,這就是不講武德了。

02

任何人都不能免於被批評,張文宏自然也不例外。但批評,起碼得講究實事求是,不能歪曲別人的觀點,亂扣帽子。

隨着疫情的新一輪多點反彈,各界對於該怎麼防控,確實有不一樣的看法。

不可否認,張文宏提出的「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以及「既保證與世界的命運共同體,實現與世界的互通,回歸正常的生活,同時又能保障國民免於對病毒的恐懼」,容易引發一種想像——要適當調整一出現散發病毒,社會就付出巨大代價來整體停擺應對。

但這也是基於病毒確實很難清零的事實判斷。病毒傳播的形勢變了,防疫辦法要不要隨之調整,這是科學防疫層面無法迴避的問題。

有人反駁說,之前中國本土不是已經清零了嗎?說明過去的方式管用,鍋主要是那些不負責任的國家的。

這的確也是事實。問題在於,我們既無法干涉別的國家,也沒辦法永久封鎖國門。全球還有那麼多海外華人,難道我們能就此切斷和他們的聯繫?

輸入性風險也是風險,當這個風險無法排除,就只能思考怎麼面對。

現實的疫情防控策略選擇,只能基於現實的病毒傳播狀況。而不能掩耳盜鈴,假設一個理想化的情況,固執不變地執行原有策略。

張文宏作為傳染病方面的專家,不過就是基於現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至於他說的對不對,能不能變成官方策略,可以做專業的探討論證。但因此就認為他崇洋媚外,向別國投降,真是辱沒了他提到的「中國智慧」。

03

作為在輿論場極有影響力的「網紅專家」,張文宏的一言一行都容易被放大,這是走紅的必然代價。

但批評的方式,和批評的內容,同樣重要。

疫情防控,是一個複雜的多專業交匯的問題,涉及醫學、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層面,張文宏作為醫學專家,也許有考慮不周的地方。

但需要看到的是,張文宏的發言方式,一貫是理性平和的,甚至很多人誇讚他的「說話藝術」。

這姿態至少說明,他並非追求當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網紅,而是認真地在發表專業看法,希望對疫情防控、對社會有益。

如果要批評他,至少要用相同的態度。比如網傳上海長征醫院一位副院長的一段商榷發言,就很公允。但如果雞同鴨講,把水攪渾,就容易把嚴肅的問題口水話、情緒化。

濫用意識形態化的批評語言,把張文宏拖進民粹的語境,只會脫離防疫的嚴肅框架。而這種方式如果逼得專業人士不敢發言,將會是社會的巨大損失。

環球時報胡錫進

老胡個人覺得,輿論場應當允許張文宏醫生就抗疫方法表達看法。而且他說與病毒「共存」,我沒有讀出他主張放棄動態清零努力的意思。感覺他說的「共存」是病毒反覆出現的現實,一些網友可能理解成了他的意思是可以對新出現的疫情加以放任。據我了解,動態清零是中國主流專家的共識,大家探討的是如何降低動態清零的成本,實現抗疫的最佳綜合效益。中國沒有專家認為美英的做法值得我們仿效。

一些網友批評張文宏,使用的語言比較尖銳,這已經成了當前的互聯網現象。事實上同樣很難阻止那些反對張文宏的發言,重要的是社會能夠消化一些網民有時超出正常討論的激烈語言,避免一種整體上的敏感,好像有人批評了張文宏就怎麼樣了,他的學術威信就應該被打折扣。

張文宏是上海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上海防控是全國最好的之一,我相信他個人在這當中是做出了貢獻的。如果說他能夠帶偏防控思路的話,上海的情況顯然不支持這種猜測。

中國防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捍衛了廣大人民群眾在絕大多數時候的正常工作生活,不僅減少了生命損失,也讓中國經濟恢復速度在世界上一騎絕塵。新的情況是,隨着疫苗大範圍接種,西方逐漸開放,中國動態清零如何適應國際上的變化,如何做到既更多地開展對外交往,又確保國內防控的良好局面得以延續,每有新疫情出現能夠迅速查出並切斷感染鏈,據我知道,的確有一些專家在進行這方面的探討。

我認為,我們的社會應該給專業人士充分表達意見的空間,最後由政府主管部門在綜合各方意見、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科學決策。

我相信,當前情況下中國決無放棄動態清零的現實條件,在新冠病毒衰減為一般流感之前,這樣的路線改變沒有可能。而且,中國不會因為動態清零就與外界自我隔絕,商務部今天剛公佈,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外貿易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彭博社一篇最新文章鼓吹中國將自我隔絕,那樣的唱衰純屬胡說八道。

中國唯一需要探索的是如何不斷降低動態清零的成本,如何在取得同樣效果的前提下縮小每一次疫情出現後的封鎖範圍和時間,這的確應當成為我們自我鞭策的方向。然而,出現一次疫情搞乾淨一次,這是底線,事實證明,這樣做的綜合損失是最小的。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聲道經濟人文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11/163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