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中國的體育精神:體育就是政治?

中國的體育精神:體育就是政治?

儘管疫情還在日本和世界肆虐,東京奧運會還是順利落幕。美國隊在最後一天賽程中金牌數後來居上、超越中國後,網絡上一些愛國小粉紅急得把香港和台灣的獎牌數也加入中國隊統計,阿Q式宣稱中國在這屆奧運會「超英趕美」。奧林匹克精神的首要原則講究參與,但中國多年來在「舉國體制」的薰陶下,又培養了什麼樣的運動精神?

美國女子排球隊跳殺贏了,全隊開心地又哭又跳,這一幕,可讓中國一些網友玻璃心碎了一地。美國隊靠着女排擊敗巴西奪冠、在東京奧運的最後一天拿下第39面金牌、並以113面總獎牌數雙贏中國。

但誰說中國只有超英、沒能趕美?愛國網民在新浪微博上硬是加上了香港,還把中華台北改成了中國台北,都加入中國隊的獎牌數統計,在中國的網絡世界中,中國隊的五星紅旗仍高掛在獎牌排行榜的世界第一名。

體育政治化,不是中國獨有的特色,但一些中國民眾越來越彭湃的愛國心,甚至到了追求無論如何中國都要贏、只能贏的心態,這看在中國《人民日報》體育部主任記者汪大昭眼中就覺得,大可不必。

「為什麼要把多一塊金牌、少一塊金牌,也加上政治色彩呢?我覺得,其實,這一、兩年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與其談)體育的政治的作用,更多的應該要看到的是,民眾的身體經過鍛煉後,獲得的健康與免疫力的提高。」主跑體育新聞已有三十多年資歷的汪大昭告訴記者。

汪大昭就說,奧林匹克精神首先強調的是參與,把體育附加很多政治色彩,國際奧委會也不贊成。

東奧金牌被美超越中國上下一片嘆息(網絡截圖)

舉國體制下的119工程:7億元培養一名奧運選手

《奧林匹克憲章》裏有這樣的一段話:「每個人都有能力在沒有任何歧視的環境下進行體育運動,在體育運動的交流中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而國際奧委會在今年對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Faster, Higher, Stronger)之後,還加上了破折號要「團結一起」(together)達成。

對許多中國運動員來說,運動是生活、也不只是生活,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樣的競技賽事,在他們肩上還背負着更多的國家與民族榮辱,不能只有自己。

中國的乒乓球好手許昕和劉詩雯在奧運混雙賽遭日本隊逆轉、3比4落敗拿下銀牌。這不算差的成績,卻讓劉詩雯淚灑比賽會場,賽後記者會上更是皺着眉頭,連聲說對不起。

劉詩雯:我自己還是很難以接受,覺得還是對不起我們這個團隊吧。

許昕:我覺得這個結局,整個中國隊都接受不了的。

對照美國體操名將拜爾斯(Simon Biles)在這次東京奧運會從勇敢坦言自己因精神健康的顧慮退賽,到最後克服心魔,重回賽場參加平衡木賽事,獲得銅牌的她也和金牌得主、中國隊小將管晨辰擁抱祝福,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葉耀元就告訴本台,對中國運動員來說,不可能有拜爾斯那種先照顧自己、說不的權利。

「你說no就是把國家的資源砸到水裏面去啊,而且中國沒有個人,只有國家,個人只是為了國家去服務的一個個體。在美國,你可以先有個人,這也就是民主與威權體制最大的一個差異。」葉耀元告訴記者。

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在體育發展上的利弊得失,中國過去還有空間討論。

早在2004年,中國網上有一篇題為《培養一個奧運選手要花人民幣7億元》的文章,就在檢討舉國體制下的「119工程」。

119工程是中國前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袁偉民提出,聚焦中國把奧運奪金的目光瞄準在田徑、游泳及水上項目上。

但融入世界的中國,在體育商業化後,也出現了一個奇特現象。14歲小將全紅嬋奪下10米跳水金牌後,從地方政府到直播帶貨的網紅,都來蹭全紅嬋一家的熱度。

中國媒體報道,全紅嬋位於廣東湛江的老家已經成為旅遊景點般,甚至還有當地企業要捐房子、商鋪和20萬現金給全家,而全紅嬋父親全文茂則斷然拒絕,他說「榮譽是我女兒的榮譽,不是我應該收的。」

汪大昭看這樣的現象就說:「當運動員有了名氣之後,她的影響力很多方面都擺在那。從商家來說,想爭取代言並沒有錯,但是有些情況下,要運動員去代言和她從事的項目沒有任何關係的產品,一般的消費者並不喜歡這樣做。」

中國媒體報道,全紅嬋位於廣東湛江的老家已熱鬧如旅遊景點。(網絡截圖)

美中關係如滑雪抵制北京冬奧到何程度?

緊接而來的北京冬季奧運會,中國也將面臨日本所面臨的挑戰,那就是要如何在變種新冠病毒肆虐的情況下,兼顧防疫與奧運賽事的舉行。中國準備好了嗎?國際社會也在不斷討論,在中國的人權問題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真的要參加北京冬奧嗎?

葉耀元就說:「美中關係已經如同滑雪了,滑雪只會往下滑。現在美國與西歐國家就是在一個釋出訊號的過程,究竟是不派政治與外交官員參與、還是連選手都不參與?我想這取決於中國的做法,除非中國改變,某種程度的抵制還是有可能。」

體育很難沒有政治,就像1980年前蘇聯作為第一個主辦奧運賽事的社會主義國家,因為莫斯科在奧運會前入侵阿富汗,導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選手集體抵制,而當年剛和美國改善關係的中國站在美國這一邊的,也沒有派選手參賽。

四十多年過去,明年的北京冬奧,能發揚奧林匹克精神,做到「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嗎?北京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要給世界答案。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10/163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