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徐遵慈、莊嘉穎:拜登對東南亞展開密集外交 用意何在

—徐遵慈、莊嘉穎:拜登對東南亞展開密集外交 強龍壓得過地頭蛇?

作者:

拜登政府最近對東南亞十分重視,白宮宣佈了副總統賀錦麗8月22日訪問新加坡,24日訪問越南,國防部長奧斯汀7月26日當周才訪問過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8月初國務卿布林肯參與了多場東盟外長視頻會議。拜登政府對東南亞展開密集外交攻勢,抗中意味濃厚,但是,強龍壓得過地頭蛇?

即將接待賀錦麗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美國阿斯彭安全論壇上,歡迎美國高階官員出訪東南亞,他認為這顯示美國會將更多資源投入東南亞。李顯龍希望美國在亞太不僅幫助確保區域安全和力量平衡,也能推進貿易和投資,建議美國重返"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李顯龍同時對美中喊話,他說希望美中兩國的惡化關係得到控制,許多國家都希望與兩國共同建立聯繫。他說,美中一旦發生衝突不僅對兩國,對全球都是災難。

美國對東南亞的外交動作能否發揮作用?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分析,東南亞國家本來對拜登期待很高,但是拜登上台後,先處理歐盟和中東關係,最近才開始認真回到東南亞,拜登已經晚了,尤其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去年跑了一趟東南亞,今年又跑了一趟,拜登等處理完大國事務之後才回到東南亞,再加上布林肯五月時,曾計劃與東盟各國外長進行一場美國東盟外長視頻會議,想為東南亞外交開局,卻因為布林肯當時在飛往中東途中,專機上的通訊網絡系統故障,讓東盟各國的外交官等了45分鐘。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印度尼西亞外長蕾特諾·馬爾蘇迪會面,宣佈與印尼展開"戰略對話"。

而且,徐遵慈說,賀錦麗即將出訪東南亞,但是目前還沒有看到美國在協助東南亞經濟復甦上,提出明確的政策。之前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李顯龍提出美國應重返CPTPP,但看起來短期內拜登沒有這個打算。再者,雖然東南亞國家對拜登上台表示歡迎,認為拜登的外交作為將比特朗普穩定,在對抗中國方面可能不會要求各國選邊站,但經過這幾個月來發現拜登對抗中國並沒有比特朗普更溫和,反而有些力道更大。所以李顯龍才會對中美兩國喊話。東協之前就表態在美中之間不選邊。布林肯也說過不會要求各國選邊,但拜登的外交策略很明顯要拉攏各國對抗中國,這讓東南亞國家擔心。

雖然東南亞各國對中國有疑慮,但是中國對東南亞經濟重要,東南亞與中國經濟的整合程度遠高於東南亞與美國經濟的整合程度。特別是疫情重創經濟,當前東南亞各國最需要的協助是能協助振興經濟的夥伴。徐遵慈說,中國從去年開始經濟成長,今年持續成長,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從現實角度考量,東南亞現在更需要中國,拜登的外交動作如果可以早一點會更好,現在為時已晚,而且沒看到他拿出具體政策。再者,拜登上台後力推美日印澳四方對話QUAD,也讓東南亞國家感覺到被排在QUAD國家之後。

拜登大方送疫苗力挽東南亞信心

 

 

美中持續在疫苗外交上博弈,最近東南亞各國對於中國疫苗的保護力懷有疑慮。

然而,徐遵慈指出,重要的是,中國雖然對東南亞提供口罩和疫苗,但是現在許多國家發現中國疫苗的保護力不夠,引起疑慮。反而是美國五月下旬開始宣佈向全球捐贈疫苗,捐贈東南亞的疫苗在六七月陸續到貨,美國的疫苗雖然比中國晚到,但東南亞對於美國疫苗的保護力,有較大信心,美國的疫苗即時雨將對拜登的東南亞外交形成助力。

眼看美國疫苗外交攻勢來勢洶洶,中國於8月5日舉辦了一場"新冠疫苗合作國際論壇",王毅在會中宣讀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書面致辭,提到中國今年將努力向全球提供20億劑疫苗,並向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捐贈1億美元。

而美國總統拜登則是已經承諾要在2022年6月前運送5億劑疫苗到全球100個低收入國家。

東南亞最大利益是和美中保持平衡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美國阿斯彭安全論壇上表示歡迎美國高階官員出訪東南亞。(截圖自阿斯彭安全論壇網站)

不過儘管美中積極拉攏東南亞,徐遵慈說,東南亞最大的利益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保持平衡,不必選邊。希望都保持友好關係,在安全上可以挾美制中,又可以和中國做生意,兩邊都維持關係能獲得最大好處。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合作和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對東南亞很重要,反觀美國在特朗普時期,特朗普僅在上任的第一年參加過東盟峰會,後來只派低階官員參加,東南亞對此深感不滿,而拜登上台後,布林肯對東盟外長放鴿子,都讓東南亞國家感覺沒有受到美國重視。拜登現在補破網,大動作進行東南亞外交,還呼應東盟提出的"印太展望"(AOIP),表示將加強四大面向合作。美國的疫苗外交將會大大加分,但是東南亞有六點七億人口,僅捐助幾百萬劑,是杯水車薪,若美國在捐助疫苗之外,還能把疫苗供應鏈移到東南亞國家,協助東南亞度過疫苗不足的危幾,這將會是很大的幫助,就看美國可以做多少承諾。

奧斯汀不久前訪問過越南和新加坡,賀錦麗八月底也要訪問新加坡和越南,白宮發佈的新聞稿說,因為這兩個國家是美國在新時代重要的夥伴。徐遵慈分析,新加坡一直被視為東南亞與美國最友好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外交靈活,經常扮演重要角色,雖不是QUAD成員,但有幾次印太戰略的會議在新加坡舉行。而且新加坡是東南亞的門戶,也是金融中心,許多跨國企業都選擇新加坡作為區域中心。新加坡對美中都熟悉,李顯龍多次表態不在美中之間選邊,處理美中關係向來十分謹慎。

徐遵慈說,從拜登派出什麼位階的官員訪問哪些國家可以大致看出美國的外交重點,但美國不是押寶兩三個國家,每個國家有不同重要性,例如美國積極與印尼和越南交往。印尼在東盟是最大的國家和經濟體,對於東盟的決策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美國視其為對抗中國影響力的關鍵。布林肯8月3日宣佈與印尼展開"戰略對話",兩國承諾共同針對各項議題努力,包括捍衛船隻在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美國已捐贈800萬劑疫苗給印尼,兩國也在供氧和療法方面進行合作。

至於越南,從奧巴馬訪問越南開始,美越關係升溫,拜登也重視越南,越南也是南海的聲索國,和中國有領土糾紛,越南對中國的態度在東南亞國家中比較強硬,不會過度親中,所以美國會花精力去發展越南關係,未來如果QUAD要擴大,越南是很好的對象,美國的供應鏈合作中,越南也名列其中。

徐遵慈說,和中國在東南亞投資基礎建設和製造業不同,美國較多投資在通信、能源和金融等方面,中國近幾年大量投資東南亞,但若計算對東南亞的累計投資,美國其實超過中國。東南亞國家不想在美中之間選邊,也不純然只是經濟考量。而是因為過去東南亞一直是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東南亞的進出口貿易、供應鏈和中國有很好的整合,而在安全上,美國跟菲律賓和泰國都是盟友,有軍事安全合作關係,東南亞國家跟中國有南海爭端,也希望與美國加強合作,對抑制中國的勢力擴張有一定作用。

東南亞期待美國協助振興疫後經濟

 

 

雖然東南亞各國對中國的擴張有疑慮,但是中國對東南亞經濟至關重要。

徐遵慈說,美國對於東南亞有幾個議程,儘管東南亞不見得買單。第一,東南亞處在面對中國的前沿,美國要避免東南亞對中國過度傾斜,就必須與東南亞加強關係。第二,東南亞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重點,美國在G7峰會倡議全球基礎建設計劃,歐盟7月通過"歐盟全球連結"國際基建計劃,強調將與美國聯手,這計劃的對象就包括東南亞。歐美希望藉此對抗一帶一路,扳回一城。第三是拜登上台後推動民主價值和供應鏈振興,而在全球供應鏈的重組中,東南亞是重要的新的亞洲工廠,很多美商把本來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轉移到越柬生產,美國當然也要加強與東南亞的關係,因為這攸關美商能否把供應鏈順利從中國移往東南亞。第四是疫苗外交,中俄從去年底今年初積極提供東南亞防疫物資,美國現在急起直追,盼能穩固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而今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美中貿易戰和疫情之後,中國和東協關係更往前跨一步。2020年,東盟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則連續12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今年上半年,雙方貿易同比增長38.2%,繼續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再加上RCEP明年上路,東南亞與中國的經貿將更加整合,所以美國要更快去東南亞走動,加強合作。

徐遵慈說,美國對東南亞有政治議程,但沒有看到經濟議程,所以東南亞國家普遍觀望美國對於疫後的經濟復甦,到底能幫上什麼忙。

中美在東南亞仍然有很多競爭空間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7月底訪問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

對於美國在東南亞展開密集外交攻勢,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莊嘉穎認為,美國選擇出訪的國家是美國認為願意與美國合作的對象。他認為拜登政府對東南亞加強關係會發揮一定作用,他指出,儘管東南亞跟中國有大規模的貨品貿易,但在服務業貿易方面,中國的影響並沒有貨品貿易那麼大,美國在東南亞仍有一定影響力。最大不同是,中國投資東南亞是以"國家隊"般的大筆資金投注,美國是私人公司投資,不像中國大筆資金耀眼,但是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依然存在,中美在東南亞仍然有很多競爭的空間,所以兩邊都會爭取,莊嘉穎認為東南亞這個地區的偏向還未定,如果看外來投資,來自美國和歐洲對東南亞的投資,總金額是超過一帶一路。

莊嘉穎說,賀錦麗出訪代表美國對東南亞的重視,重點要關注她會不會提出實際的合作方案。將新加坡列為出訪對象國,是因為新加坡和美國不僅有長期密切的經貿關係,也有安全方面的合作,美國一些軍艦戰機也借用新加坡設施。新加坡對美國來說是在東南亞的一個據點,是一個樞紐,因此美國會經營這樣的關係。

莊嘉穎說解讀李顯龍的談話表示,李顯龍不只對美國喊話,也對中國喊話,不要把美中競爭變成直接衝突。李顯龍向來希望中美雙方不要有太多磨擦,不要挑釁。和以往不同的是,李顯龍更直接說美中的磨擦在短時間內無法化解,以前還可以找到妥協合作的空間,現在很難,磨擦已成為常態。莊嘉穎認為李顯龍對中美關係比以往悲觀。李顯龍希望競爭歸競爭,不要讓競爭失控,超出雙方可以控制的範圍。而對於台灣議題,若美中出現誤判恐怕會帶來危險。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807/162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