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清末一個美國人對中國人的27條評價

 

原標題:《看看130年前的外國人是如何描述中國人的》

(原文首發於2009年,現已被牆內和諧)

最近讀了美國人Arthur Henderson Smith在1894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國人的人性》,感慨良多。作者27歲來到中國,後在天津、山東、河北等地傳教,並參加當地的救災、醫療等工作,在中國居留50餘年。這其中他曾經回美國為中國的教會募捐,並向美國總統建議退還庚子賠款,用在有益於中國的事業上,包括提供給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這一建議得到總統支持,庚款退還得以在國會批准。這也算是為中國辦了一件好事。

從Arthur的這些舉動來看,我不懷疑他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懷有善意。所以我認為,他一百多年前對中國人的描寫,從他的主觀上來說一定是力求客觀、公正,其本意決不是為了貶損中國人,而是揭示中國人不同於西方人的特點,包括許多他認為的中國人的「毛病」。在文章中,他還表達了許多對中國人的美好期望。

一百多年後,再讀他的書,我們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個美國友人當年對中國人人性的總結,現在看來是否已經過時了?

 alt=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老外」是怎麼看待我們的祖輩們的。

1、講究面子

中國人都在演戲,其思考方式也是戲劇性的。

2、節約持家:

中國人的節約精神讓西方人驚訝。

3、勤勞刻苦

從學生開始,中國人能毫無熱忱地做着枯燥無味的苦活

4、禮節煩瑣

禮節有如氣墊,裏面空無一物,但能減輕震盪,也能降低效率。中國人對外國人的禮節較少考慮對方是否樂於接受。

5、缺乏時間觀念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時間的計量就不精確,他們辦事效率極低。

6、忽視精確

從語言表達、計量單位到法律政令,都很模糊。

7、天性誤解

溝通中有許多需要猜測揣摩的地方,讓人常常誤解。

8、拐彎抹角

這似乎也是中國人禮節的一個部分,他們不喜歡直抒己見。

9、柔順固執

當面不反對,背後不執行。「在執行命令方面,中國各級官員或多或少盛行陽奉陰違,連高層也無不如此。」

10、心智混亂

漢語動詞沒有時態的變化,根本不標明時間或地點的轉換,也常常省去主語,還經常把事實當成原因。中國人常常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

11、麻木不仁

中國人對空氣質素、環境的安靜、生活是否有趣一點不敏感。「中國學生的生活圈子狹窄、功課單調重複、沒有休息和變化。換了西方學生,一定會被逼得發瘋。」「中國人對肉體疼痛的忍受能力,同樣看出他們完全不受神經的控制。」「在20世紀的紛爭中,是神經質的歐洲人還是辛勞不息、無所不在、冷漠的中國人更適於生存?」

12、蔑視外國人

中國人認為外國人的思維、行為甚至是服飾都不可理喻,甚至可笑至極。

13、缺乏公心

中國民眾認為,只要個人的利益沒受損失,公共財產用不着關心。

14、因循守舊

崇拜古人及其典籍,過分重視先人的舊規。那些舊風俗、舊迷信、舊信仰已經不合時代潮流,但他們還是墨守成規、抱殘守缺。

15、不講究舒適和方便

衣服很不方便(當時是清朝)、住房潮濕陰暗又寒冷、城鎮毫無規劃、到處擁擠吵鬧、毫無個人私隱、衛生設施缺乏、市容髒亂不堪。這種事例無不與中國人不講究舒適生活的心態有關。雖然「中國人向來以自己是個文明的民族而自豪」。

16、生命力極強

表現在四個方面:繁衍能力強、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強、長壽和康復再生能力強。如果哪個民族有中國人那樣的體質,就可以從戰爭、饑荒、瘟疫和鴉片的禍害中擺脫出來,如果再重視生理和衛生學方面的一些規律,加上適當的食物,注意營養,有理由認為,這樣的民族就可以單獨佔據這星球的主要地方,乃至更多的區域。

17、忍耐和執著

中國人願意為了取得小小的報酬而長時間苦幹,因為他們能得到的就這些。中國人的韌性是舉世無雙的。中國人的耐心最引人注目,表現在能毫無怨言地默默等待、泰然自若地忍受。有人反覆問一個饑民為什麼不造反,得到的回答是「不敢」。再反問「餓死是死,造反也是死,有什麼好怕的?」回答還是「不敢,不敢」---等於白問。中國人的心已麻木了。中華民族這種無可比擬的忍耐精神是否能用於崇高的目的,而不是去忍受一般生活之苦和經常不斷的饑荒苦難?如果說適者生存是歷史的教訓,那麼一個具有這種天賦的民族,又有非凡的生命力作後盾,其前景一定是非常輝煌的。

18、知足常樂

中華民族是一個相信宿命的民族,他們常常談到「天意」。但中國人心目中的「天」完全是不可捉摸的。經常聽到不幸的中國男人和女人說「是我的命苦」。像中國人這般迷信命運的民族,肯定不願去與自己深信不疑的命運拼死抗爭,反而認為命是註定不可逃避的。通常他們樂天知命、不易激動,像駝鳥一樣輕而易舉就消解了苦難。不少中國人身患種種疾病、家境貧寒、營養不良、身處異鄉、遠離家人,有時甚至受到親朋的冷遇或者拋棄,雖然前景茫茫,但還能保持樂觀,處變不驚。要是我們白人遇到類似情況,我們肯會焦慮不安、失去方寸。所以,中華民族的未來一定是光輝燦爛的。

19、耀祖盡孝

中國講究的孝道是要求子女「順從」父母,並滿足父母的需要。各種書中只講了兒童對父母應負的責任,至於父母對兒童的責任卻隻字未提。中華民族的真正宗教在崇拜祖先中得到集中的體現。若能認清祖先崇拜制度的實質,就明白它就是人們所承受的最沉重的束縛。千千萬萬活着的中國人卻極為痛苦地屈從於萬萬千千的死人。

20、仁慈行善

大部分中國人行善的動機明顯是為了來生求得好報。說到中國慈善事業存在的不足,還表現在,一件事不論有多好、有多急,都逃不過層層機構的壓榨盤剝。從事慈善事業應該是出自一個人的本能,不論何時,只要感到有必要,就要讓慈善之心有機會得以發揮,可以說中國人完全沒有這種心態。這的確不是人類的進步。

21、缺乏同情心

中國人對陌生人缺乏幫助和善心。儘管中國人認為人命關天,其實有的情況下人命一錢不值。中國人缺乏同情心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殘酷。中國的犯人若不是用錢來買通關節,就要經常受到有意的折磨。中國人對別人的苦難往往漠不關心,這是任何其他文明國家難以見到的現象。要明白,仁慈的品德有如天降及時雨,它既給了祝福者,也給了被祝福者。人一旦有了同情心,無異於成了上帝。

22、爭吵漫罵

中國人愛大喊大叫發號施令或責難他人,積習難改。以正常的語調規勸他人、不時停下來傾聽對方回答,這麼做是中國人心理上接受不了的。中國人罵人的功夫已爐火純青。西方人罵起來往往聲音不高,卻很刻毒。中國人若是不扯起喉嚨來罵就不盡興。中國人罵起來有個古怪的特點,他們認為直接咒罵對方本人的過錯還不算「真功夫」,要罵就要罵他的卑鄙出自祖宗八代。但中國人也許是最容易統治的,只要統治者讓他們習慣了,就萬無一失。

23、相互責任遵制守法

中國人講究「共同責任」,不講究個人自由和個人負責。中國官吏的薪俸少得可憐,因此他們不敲詐勒索、接受賄賂,簡直活不下去。中國人天生就尊重法律,這是他們許多令人讚嘆的素質之一。

24、相互猜疑

首先表現在這個帝國各地城市周圍那些高聳的城牆,這完全是政府出於對人民的不信任。儘管從理論上來說,皇帝是百姓之父,皇帝的下屬叫做「父母官」,但彼此都很清楚,這純屬書面術語。統治者和百姓的關係實際是孩子與繼父的關係。據說中國人互不信任的有兩大原因,一是因為互不了解,二是因為互相了解。

25、缺失誠信

中國人不論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裏,往往與誠信背道而馳。虛情假意、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和趨炎附勢是他們最顯著的民族特點。各級官員源源不斷頒佈的冠冕堂皇的告示其措詞滴水不漏,缺的就是真實,裏面不乏極其崇高的情感和最為卑鄙的行為。毋庸置疑,中國可能也有清官廉吏,但蹤影難覓,他們孤立無援,宏圖難展。整個帝國居於統治地位的那些人,不是最優秀的,而是最糟糕的階層。

26、多神論、泛神論和無神論混合

一個中國人可以同時是儒教徒、佛教徒,又是道教徒,絲毫也不覺得有什麼矛盾。中國人怎麼也不明白,兩種信仰怎麼就會相互排斥呢?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邏輯矛盾的說法,更不會理會。他們已經把「學術上的兼容並蓄」推到邏輯自殺的境地。中國不同信仰結合在一起產生的另一個意義深遠的結果是,把人的道德本性貶得很低。有人說,在現今所有文明的民族中,數中國人最迷信、最輕信。他們崇拜神,同時又忽視神。中國人心目中缺乏莊嚴感。他們祭神的儀式是一種交易---供奉多少也得到多少。中國人有的只是偶像崇拜,但沒有信念。可悲的是,中國人從本性上對十分深奧的精神原理就是絕對冷漠的。他們隨時都樂於接受一個沒有靈魂的肉體,接受一個沒有心智的靈魂,接受一個沒有生命的心智,接受一個沒有緣由的秩序和沒有上帝的宇宙。

27、現狀與需要

中國人並不缺智慧,不缺忍耐、務實和樂天的性格。在這些方面,他們都非常出色。他們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中國社會就像中國的一些風景區,遠看風光綺麗、景色迷人,近看則破破爛爛,頗多可憎之處,且臭氣熏天。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象徵幸福的「福」字滿天飛。但中國的「幸福」全在外表。要在中國進行改革,一定要在實際上推崇良知和正義。

小結

上面的觀點只能代表一個外國人,並且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人在這一百多年以來應該有巨大的變化。那麼,他的看法是否還有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張鵬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20/162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