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王浩、吳仁華:拜習會將登場拜登準備好了嗎?

作者:

美國負責印太事務的協調官坎貝爾7月6日說,預期在不久的將來,拜登將和習近平"以某種形式進行直接交流"。拜習會即將登場,拜登準備好了嗎?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局面?

著名的時事評論員汪浩說,拜登和習近平確實有必要見面,拜登跟普京也見了面,他說兩人會面目的不在取得進展,而是如何減緩美中雙方關係惡化的速度。歷史文獻學者、八九民運的參與者吳仁華則認為,會不會有成果取決於中國的態度,如果中國戰狼習性不改,恐怕會面也不會有什麼結果。

形式上,汪浩說,可能在第三國的國際場合會面,例如利用二十國集團峰會的機會碰面,也可以視頻線上會面,或者找一中間地點碰面,正式的國事訪問可能性不大。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國的領導人會談合情合理,拜習會主要目的不在取得什麼樣的進展,而是如何通過見面減緩雙方關係惡化的速度,至少從拜登的角度來講,他的中國政策,對抗的部分對抗,合作的方面合作,從氣候或抗疫方面或許能找到合作的內容,雙方若在某些問題上取得一些合作共識,也算是成就。

戰狼可能讓步嗎?汪浩說,習近平跟特朗普簽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有些方面已經讓步,不過中方承諾了很多,卻沒有遵守,包括智財權、貿易平衡、補貼政策等,簽署了協議卻不見得執行,所以即使習近平對拜登在某些方面做出承諾,恐怕執行又是另一件事。從拜登上任至今,中美關係這半年來仍然持續惡化,可能雙方都有一點意外。選前中共很希望拜登勝選,一般預期拜登上任後,中共會在姿態上有些緩和,讓拜登留有改善美中關係的餘地,但是拜登上任後,中共在姿態上沒有任何緩和,而拜登對中共也沒有緩和的態度和姿態,拜登對中政策的做法跟特朗普不同,但總體對中共全面挑戰和抗衡的姿態上,拜登維持了特朗普的做法,美國兩黨在對中強硬的總體戰略上,意見一致。這對於習近平來說可能有一點驚訝,所以如果習近平技術上某方面做一些讓步,使美國兩黨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產生一些分歧,或者挑撥一下美國兩黨對中國政策的不同,這是有可能的。

拜登將與習近平會面,習近平是否收斂戰狼外交作風,關係着會面氣氛。

有沒有可能又出現中美阿拉斯加會晤時,楊潔篪像戰狼一樣痛斥美國的情況?汪浩說:"從大內宣的效果來說,這可能性也是存在,習近平這個人有時候也是有點蠢的,但是我覺得應該不至於啦,當然美國方面也經過上次阿拉斯加的經驗,拜登可能在這方面也有所防備。"

坎貝爾說"美國不支持台獨"為拜習會營造氛圍

坎貝爾6日還明確表態說"美國不支持台獨",被解讀為拜習會鋪墊暖身營造氛圍。中共外交部回應"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環球時報發表社評說"中國大陸要繼續聚焦增加實力和強化軍事鬥爭準備,這是美台最能聽懂的語言。"甚至進一步說:"台當局僅僅不謀求"獨立"是不夠的,這是台海和平的下限條件,而非上限條件。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終目標,那一天終將到來。"

汪浩認為坎貝爾重申了美國過去50年來一個中國的基本政策,反對兩岸單方面改變現狀。

儘管拜登在台灣問題畫出紅線,對香港議題沒有放鬆。拜登7日簽署行政令,將特朗普政府為制裁香港發起的"緊急狀態"延長一年。歐洲議會於8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杯葛北京冬奧、制裁香港官員和中國 大陸涉港官員。

美國負責印太事務的協調官坎貝爾明確表態說"美國不支持台獨",被解讀為拜習會暖身營造氛圍。(截圖自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的線上座談)

美歐圍中習近平積極尋找突破口

面對美歐圍中局勢,習近平積極尋找突破口。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5日晚上舉行視頻峰會,這是三國領導人在三個月內舉行的第二次視頻峰會,而德法正是美國最需要拉攏的歐洲國家。默克爾在結束視訊會議後表示,一項"正面發展"是習近平表達了與歐盟在非洲合作的意願。中國長期深耕非洲,而美國向來對於非洲事務鞭長莫及。

對此汪浩表示,習近平的努力對於實際改善中歐關係效果有限,默克爾很快就要卸任,法國處理疫情還搞不定,中國要在歐洲找到突破口的可能性不大。吳仁華也認為中國拉攏法德有沒有效果有待觀察,最近幾年歐美國家的輿論民意對於中國的好惡感,發生巨大變化。多項數據顯示歐美國家對中國的好感度出現滑坡式的下跌。而當民主國家的輿論和民意出現變化,領導人的態度也會轉變,所以習近平要成功分化歐美的可能性很小。

拜習會能否有成果取決於中國的態度

至於拜登和習近平會談會不會有成果,吳仁華說,"主要取決於中國的態度",因為今天挑戰世界現有秩序和規則的不是美國,而是中國,會談能否取得成果,會談氣氛是否良好,首先要取決於挑戰者會不會改變原有態度。上次阿加斯加會晤不歡而散也是因為楊潔篪和王毅抱持戰狼作風非常不友善的態度,所以拜習會談氣氛會不會比較好?會不會有結果?取決於中國,如果中國不改變挑戰的態度,會談的氣氛不會太友善,也不可能有預期的結果。

或許已經認知到國際形象下滑,習近平5月3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對於加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表示要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不過,吳仁華說,習近平在七一黨慶的講話並沒有改變戰狼外交的作風態度,仍然強硬。吳仁華說,習近平在明年二十大取得連任之前,對於不利政績的政策,可能進行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重新思考戰狼外交。習近平會不會調整戰狼外交,主要取決於歐美民主國家應對中國的措施和施加的壓力,能不能達到一定程度,如果嚴重影響到中共的國際外交環境,對於中共的國際外交策略造成巨大壓力,導致中共黨內其他派系、或本來就對習近平不滿的人藉機反彈的話,在這種考慮之下,習近平才可能調整戰狼外交策略。否則,習近平還會保持戰狼的策略,會繼續挑戰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

拜登與中國對抗同時也尋求合作的可能。

美中貿易戰未成功科技戰對中形成威脅

至於拜習會面,哪一方比較佔優勢?吳仁華認為,美中貿易戰對雙方都有傷害,從加征關稅來看,是美國佔優勢。不過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還沒有被其他國家取代,2020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還是擴大。對美國來說,美中貿易戰還是不成功的。他指出美國對中國啟動了貿易戰,也啟動了第二步的科技戰,第三步將是金融戰。科技戰對中國傷害很大,而金融戰對中國會是毀滅性的打擊。科技和金融戰對於中國的打擊都超過貿易戰,美國應該是分步驟採取這三種戰略,只是現在還沒有走到金融戰。

中國對於美國的科技戰已感受到危機,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閻學通近日受訪表示,美國當前採取的"俱樂部戰略"對中國與國際的科技合作和高科技產品生產造成嚴重困難,這意味着中美在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數碼技術創新競爭"上,中國實際可利用的外部資源會被逐漸消除,對中國發展的影響很大。

吳仁華說,中國科技的核心技術依靠歐美,如果美國進一步擴大禁止出口名單,對中國當然是毀滅性打擊,科技戰一旦全面開打,中國很多高科技企業可能會像華為一樣癱瘓。

疫情後期中國領先格局可能逆轉

而科技也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工具,在疫情大流行中牽動國際局勢。北京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孫立平近日撰文表示,疫情前期,中國靠體制獲得優勢,後期美國及西方國家依靠科技研發疫苗,快速復甦,在疫情中形成的中國領先格局可能正在發生逆轉。

吳仁華認同孫立平的看法,中國在疫情初始,以其極權體制的優勢,實施嚴酷管制措施,不顧人權進行嚴格封城,控制了疫情。但是疫情後期,歐美國家的優勢就出現了,從疫苗的有效性可以看出中國落後太多

根據美國CNBC一項分析顯示,在全球疫苗接種率和感染率都高的國家中,大多仰賴中國制疫苗。CNBC找出截至7月6日止,每周每百萬人新增確診超過1000例的36個國家,在這36國找出境內超過60%人口至少注射一劑疫苗的國家。這些國家共有6個,當中有5國的全國性疫苗接種計劃,很大一部分是使用中國制疫苗,這5國分別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塞舌爾、蒙古、烏拉圭與智利,而英國是其中唯一沒有仰賴中國制疫苗的國家。

習近平說,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

習近平談民主吳仁華斥謊言

獨裁與民主國家的防疫考試,逐一交卷,制度之爭仍然持續。習近平在中共黨慶發表富有煽動力的民族情緒演說之後,6日又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對俄羅斯津巴布韋、古巴等160個國家的500個政黨代表發表演說。習近平敦促世界各國政黨反對任何想"阻撓他國發展"的國家,影射美國對中國的做法。他說:"國際規則應該是世界各國共同認可的規則,而不應由少數人來制定。我們要共同反對以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的各種行為。"

習近平還說,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民主同樣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實現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要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能由少數人說了算!習近平說,要加強交流互鑒,推進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政治建設。

對此,吳仁華說,習近平這番話是"正確的廢話",各國民眾當然有權選擇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各國情況當然不同,但這具體連繫到中國,這番話就是謊言,因為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權利選擇自己國家實行什麼制度,中國人民沒有選票,中國沒有民主。共產黨一直提民主,早在中共建政以前,共產黨在跟國民黨爭天下的時候,曾以民主自由為口號,批評國民黨獨裁,跟國民黨爭奪江山時,當時共產黨很多文章,包括毛澤東寫的文章都說,共產黨追求民主自由,國民黨是獨裁。中共早在建政之前就談民主,建政後也一直談民主,但是談的是人民民主專政,即獨裁體制,中共的民主是掛在口頭上,實際上沒有實施民主,而是獨裁,中國人從來沒有選擇體制和領導人的權利。習近平曾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其中也有民主自由,只是口頭說說,實際上沒有,而是專制。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10/161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