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讀書太慢了,我該怎麼辦?」

「我家孩子讀書太慢了,這樣下去,我擔心他考試閱讀題目的時間都不夠」;

 

「我們家正相反,讀書讀得太快了,可是他讀了什麼,自己都說不清啊」;

你家娃有相似的問題嗎?

今天的文章,來自兒童閱讀達人朱新娜,她指出:比起閱讀速度,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閱讀的流暢度。

為什麼這樣說?大家又該如何關注閱讀流暢度呢?文章都一一進行了詳細剖析,尤其還提供了在家就能進行的閱讀流暢度自檢指南提升孩子理解力、閱讀流暢度的好方法。乾貨滿滿,一定別錯過!

1

為閱讀速度煩惱

不如關注閱讀流暢度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讀一篇文章的時候,其實是在不知不覺地把紙面上的符號在大腦里轉換成聲音。這個過程,我們需要調動負責視覺和聽覺處理的腦區之間的合作。

閱讀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很複雜,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任務。人類發明書面語言只有幾千年的歷史,以至於,我們的大腦還沒有來得及演化出一個專門負責閱讀的區域。

所以,我們需要大量的練習才可以成為一個熟練的讀者。

那麼,讀得快,不注重細節,需要糾正嗎?這其實涉及到了一個衡量閱讀質量的非常重要的指標——閱讀流暢性。它和人的認知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我們的孩子最初開始學習閱讀的時候,要先從視覺上學習認識字的字形,從聽覺上學習這個字的讀音,把這個音和字對應起來;然後,再理解由字詞組成的文章的含義。

也就是說,在閱讀活動中,他們至少需要進行兩項獨立任務:詞語的認知和建構文本的含義

但是,我們每個人大腦認知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當孩子在「字詞識別」上消耗了過多的認知資源,他們用於「理解」的認知資源就會不足。相反,當大腦不再專注於識讀字詞時,就有足夠的認知資源來專注於理解。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看到字詞就能達到瞬時識別的水平,他就有足夠的認知資源來理解文本,這在閱讀心理學研究里有個詞叫做自動化。

自動化的字詞識別可以減輕大腦「工作記憶(對信息暫時儲存與操作的能力)」的負荷,釋放出更多的認知資源用於理解。「實現自動化」才可能流暢閱讀。

在日常的閱讀中,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不是孩子的閱讀速度,而是閱讀的流暢性,這是一個關於準確性、速度、以及是否可以有韻律地閱讀文章的能力。

2

影響閱讀流暢性的2個關鍵時期

哈佛大學有位叫做珍妮·查爾(Jeanne Chall)的教授,她對閱讀發展階段的研究非常有名,她把閱讀分為六個階段(如下圖)。

其中,影響閱讀流暢性有兩個關鍵的時期,一個是識字期(Stage1),一個是驗證與流暢期(Stage2)。

驗證與流暢期:對應我國兒童,是小學中高年級,孩子會熟悉文字,驗證已學習到的東西。他們會在大腦里建立一個常用字詞的「倉庫」,並發展出自動化,繼而流暢地閱讀。

雖然小學中年級的孩子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但仍然是「新手讀者」,還沒有發展出自動化。他們要在驗證與流暢期增大閱讀量,來提升閱讀的流暢性這裏沒有捷徑,唯有大量和反覆的練習,才會讓孩子對字詞熟悉起來。

也唯有如此,孩子們的認知資源才能越來越多地從正字法加工中解脫出來。

根據國內學者的研究發現,六年級的孩子漢字識別已接近成人,他們掌握了閱讀所需的大量字詞,已經能達到自動化的語義通達水平了。

所以,如果到了這個年齡孩子還是不能流暢閱讀,那麼,爸爸媽媽就要格外警惕了。

3

如何判斷孩子的閱讀是否流暢?

讀書吃力的孩子,最明顯的特點是根本不想讀書。

而閱讀不流暢的孩子,一般表現為:大聲朗讀的時候,聽起來往往是磕磕絆絆、不連貫的。他們可能是有字詞不熟練,或者只是需要在閱讀速度方面多加練習。

我們可以在家裏通過自檢,判斷孩子的閱讀流暢性到底怎麼樣。

1、給家長的檢測指南

如果孩子有以下的問題,很可能是他沒有理解書的內容:

正在閱讀的時候:

1、孩子毫無表情地讀書,或者看上去不那麼專注,經常走神、發呆;

2、當孩子大聲朗讀的時候,總是磕磕絆絆,讀着讀着就不知道讀到哪裏了;

3、孩子默讀的時候,嘴會跟着動,仿佛要念出來。

閱讀之後:

4、孩子不能用自己的話總結一本書、一篇文章;

5、孩子也許能告訴你故事裏發生了什麼,但不能解釋為什麼會這樣發展;

6、孩子無法解釋人物的想法或感受;

7、孩子無法將書里的事件和現實生活,或者其他書里的同類事件聯繫起來。

2、給孩子的自檢指南

我們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讓孩子問問自己:

1、我是不是有很多字詞讀不懂;

2、我是不是不太明白書里講得是什麼;

3、我是不是花了很長時間才讀懂;

4、那個人物為什麼要這麼做?我怎麼都想不明白;

5、我不知道書中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

6、我無法像過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鈎織出故事發生的畫面;

7、我跟不上作者的節奏思考。

4

孩子閱讀太快/慢,家長該怎麼辦?

之所以說閱讀速度不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因為當我們閱讀不熟悉的東西時,自然會放慢速度。

比如,給你(假如你是個非專業人士)一篇高分子材料學方面的論文,你肯定會很撓頭,而且讀得很慢,因為對你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陌生的領域。

但是,丟給你一本《紅樓夢》讓你讀30遍,你肯定能輕鬆而且快速地讀完它,沒準還能發現一些新的有趣的點。

如果孩子只是讀得慢,但是準確性沒問題,那不用太擔心。可以鼓勵孩子獨立、深入而廣泛地閱讀。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的認識的字詞會變多,知識儲備量也會增大拓寬,理解能力和流利度自然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果你的孩子閱讀速度很快,但理解程度一般,只是「讀了個寂寞」,那我們可以鼓勵她慢下來,甚至停下來記筆記。可以和孩子討論讀到的內容,讓孩子加強理解。

爸爸媽媽們還可以觀察一下孩子每次閱讀的時長,準備一些便利貼,在每一章節的結尾,貼幾個小問題。比如:你在讀什麼?你最喜歡的部分是什麼?你有過和主人公類似的想法嗎?等等,這些問題都很好。

當然,你也可以和孩子同時閱讀同一本書。這個過程,爸爸媽媽作為熟練的閱讀者,就會是孩子很好的閱讀榜樣,你可以把自己的思考過程、推理的方法和孩子進行交流,把自己的閱讀策略教給孩子

無論是快、還是慢,一旦你發現孩子在文本的理解上並不十分出色和準確的話,你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

關注孩子閱讀時的專注度

閱讀時的專注是成為熟練讀者的前提,也是最值得關注的閱讀問題。一定不要把閱讀或者朗讀當成「表演」。

如果你發現孩子讀書讀着讀着就走神兒了,可以讓孩子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比如分心的時候停下來,找找是從哪裏走神的。

如果孩子頻繁走神,那麼這本書很可能不適合他。家長們可以準備一張表,讓孩子記錄每次閱讀時能夠專注的時長,讓孩子看着自己變好。

2

示範流暢的閱讀

有感情地大聲朗讀給孩子,這樣孩子會知道閱讀的時候如何斷句,一些詞在不同的語境下,會有什麼樣的感情色彩,這些都會幫助孩子去理解。

3

小組閱讀

拿一本書和孩子輪流朗讀,或者讓孩子和兄弟姐妹、朋友或同學一起輪流閱讀。每個人讀一段,互相糾正,感受別人的閱讀方法。

4

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

對於中低年級的孩子,不要輕易地把動輒幾百頁的書扔給孩子。

我們可以把任務拆分,比如在一本書的某個位置貼個便利貼,和孩子約定「我們今天就讀到這兒」。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速度。而且,你們也可以讀一些簡短的東西,比如詩歌、短篇、微信公眾號的文章等等。

5

重複閱讀

當我們第一次讀某篇文章的時候,故事和信息是陌生的,字詞也可能是陌生的,朗讀就會不順暢。

我們可以先認識字詞,再返回去試着流暢地朗讀。還可以把一篇文章多讀幾遍。告訴孩子,閱讀一句話的時候,不要一詞一頓,試着讀幾個詞構成的短語,或者半句話之後再停頓。

不要為了速度,而犧牲了質量。如果只和自己做比,你會發現速度和準確性之間,必須做出取捨,我們不可能在大幅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還能理解文章。所以,刻意的追求快是沒有意義的。

 

解了孩子的發展規律和方法,我們就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來加強練習,讓孩子們儘快成為熟練的閱讀者。

最後,最重要的還是熱愛閱讀。

當一個孩子可以在閱讀中獲得樂趣,那麼,她自然就會去迫切地想要讀更多,期待自己能夠更好的理解,從而讀得更好。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果殼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706/161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