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無論和誰打交道,有種話不能說,除非你不怕得罪人

愛默生說過:「真正的妙語往往是令人心領神會並且回味無窮的。」

的確,說話是一門精巧的藝術,善用它,能直擊人心,令人震動;濫用它,會讓你的好心變成傷害。

無論和誰打交道,一定要謹記,這種話堅決不能說,除非你不怕得罪人。

與人相交,「直」話少說

一個人說話很直接,可能是性格使然,但直有直的方式,並不是不分時間、不分場合的盲目攻擊。

我有一段親身經歷。

剛畢業工作不久,有個同事得知我大學讀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就「噢」了一聲,接着說:

「不就是語文嘛,這專業讀了跟沒讀沒什麼區別,而且工作也不好找。」

我尷尬之餘,笑了笑。

可打那以後,任何無關的事,這個同事都能往這上面扯。

比如,有個字不認識,就拿來問我,恰巧我也不認識,對方就說:「你這專業讀得也不行啊!」

有時候開會,沒聽明白領導的意思,對方就說:「你不是上過大學嗎?」

就拿寫稿子的事來說,找我來幫忙,我說不會寫,對方就說:「文學系畢業不會寫?」

大多時候,顧慮到低頭不見抬頭見,也不好撕破臉,就忍了。

有一次實在沒忍住,就懟了一句:「你的意思是,所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就都是作家?」

其實,大多時候說話直不被接受,根本原因在於,這種「直」是對對方進行否定。

說話直完全沒問題,但一定要分清主觀和客觀,不能把想法和事實混淆。

說話太直,害人又害己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便直說、不忍直說、不能直說的情況。

此時,委婉道來不是虛偽,而是情商高的體現。

《資治通鑑》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丁謂任中書官職時,對寇準非常恭敬。

一次聚餐,丁謂不小心把湯汁弄到了寇準的鬍子上,當他準備給寇準擦乾淨時,寇準卻諷刺說:「你身為國家大臣,就是替領導擦鬍鬚的嗎?」

對此丁謂懷恨在心。

之後,丁謂與其他同樣受過寇準謾罵、諷刺的官員結成同盟,經常在皇帝面前說寇準的壞話。

最後,皇帝聽信了讒言,把寇準一而再、再而三地流放。

說話太「直」,會慢慢毀掉一個人的人際關係。

寇準的悲劇,根源就是沒有管好自己的嘴巴,得罪了別人,也害苦了自己。

刀瘡易去,惡語難消。

舌頭是百體中最小的,但也是最能闖禍,最能傷人的。

人際交往中,沒有人阻止你直接了當地表達觀點,但也千萬不能忘了對人最起碼的尊重。

如果不顧別人感受,打着性子直的幌子隨意傷害別人,其實是自我為中心,是粗魯、狹隘與自私。

為人處世,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拐彎」。

俗話說:順情說好話,耿直討人嫌。

深以為然。

說話不可太直接,並不是讓人做一個虛偽、敷衍的人,而是說話要含蓄、委婉。

解縉是大明第一才子,博學多才,又聰穎機靈。

有一次,他陪皇帝朱元璋在御花園釣魚。

結果,解縉左一條右一條鈎上了很多魚,朱元璋卻一條都沒釣到。

朱元璋心裏很不爽,心裏怒火中燒,解縉見狀,心生一計。

他清了清喉嚨,便作詩道:「數尺絲綸落水中,金釣拋去永無蹤。凡魚不敢朝天子,萬歲君王只釣龍。」

朱元璋一聽,解縉在夸自己,便說:「原來如此,我是真龍,那魚哪敢上鈎呢?」

一個人實話實說固然好,但在複雜的人際和社會關係中,光實話實說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學會轉着彎兒說話。

曹操一直為選誰為繼承人的事糾結,他的內心是想立曹植,他覺得曹植更像自己,聰明,有才情。

可是根據規矩,應該確立嫡長子曹丕

於是他就問賈詡,結果賈詡聽完之後一聲不吭。

看曹操有些急了,賈詡不急不慢地說:「回主公,我在想一件事兒。」

曹操好奇,說:「不妨說來聽聽。」

賈詡說:「微臣在想袁紹和劉表兩家父子的事情。」

原來劉表和袁紹兩家都是因為大兒子和小兒子奪權,最終立小兒子繼承,使得兩家迅速敗落。

曹操恍然大悟,於是立曹丕當了太子。

有人說:「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拐彎抹角,只有這樣才能打動別人。」

對此,深表贊同。

情商高的人,言語就像一塊海綿,能夠以柔克剛,讓人心悅誠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每日一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16/160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