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自然》子刊:人類的壽命極限,到底是多少歲?

餘暉雖美,依舊要落山,人亦如此,衰老是每個人都不願面對的話題,每個人都想把死神遠遠的拒之門外,也會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去延年益壽。

然而,生命的可預測性還不足以使其在時間年齡和生物學年齡之間達到1:1的匹配。人身體表面的「衰老」很容易看出,但這並不一定代表機體真正衰老的程度。因此,生物學年齡才是評估個體整體健康狀態的最佳指標。

目前,科學界已經開發出多種方式來衡量一個人的生物學年齡,主要包括測量端粒的長度、DNA的化學變化以及體內蛋白質和代謝產物的變化等方式。但人類壽命的盡頭究竟在哪裏呢?

近日,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blood markers reveals progressive loss of resilience and predicts human lifespan limit的文章。通過對來自美國、英國和俄羅斯大量人群的健康數據進行動態評估,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壽命極限在120-150歲之間

為了確定生物體狀態與年齡相關的進化特徵,更直觀的評估人類的壽命極限,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樣本庫(Biobank)以及全國營養和健康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的縱向人類血細胞計數數據,同時基於對數轉化成比例的全因死亡率模型建立了一種衡量人體衰老程度的新指標「動態生物體狀態指標(DOSI)」。

在連續數個月內對544,398名參與者進行實時動態監測,並進行常規的全血細胞計數(CBC)檢測後,研究人員發現,DOSI與年齡、生活方式和一些慢性疾病有關。

而且,該指標的變動可作為生理韌性的測量手段,在人類的年齡增長的同時,DOSI的變動的恢復時間也會不斷增加。

為此,研究人員依據DOSI數據呈現的變動及生理韌性的逐漸喪失進行了大膽的預測。最後得出結論:隨着年齡的增加,人體自我修復能力開始下降,80歲老者恢復健康需要的時間是40歲中年人的3倍

當人類壽命到達在120-150歲之間時,各項身體機能的自我恢復能力達到臨界值,即使人們健康並沒有遭受重大疾病,人也會死亡。

這進一步證實了「人類從出生起就開始邁向死亡」的觀點,也解釋了什麼人類醫學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提高人類平均壽命,但卻不能提高最大壽命。與此同時,這項研究更是讓我們對市面上的那些宣傳火熱的長壽藥物產生質疑,它真的能讓人類「長生不老」麼?

答案可想而知,藥物只能延長你的生命,而不能給予你生命。

儘管長生不老也許只是一個神話,但這項縱向研究為分析人體的衰老過程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窗口,首次描述了一種新方法,可用於評估生物學上的衰老進程,可精準定位你的生物年齡在壽命中的坐標,還可確定抗衰老乾預措施的效果,為未來衰老相關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開闢了新途徑。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生物探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08/160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