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百萬流量用買的?直播主沖人氣 評論、點讚都造假

中國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帶動周邊硬件設施也大賣。此為示意圖。

主播流量可以用買的,只要願意花錢,要多少有多少。官方祭出監管新法,真能戳破一個個百萬人氣泡沫?

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快速發展,亂象也頻傳,其中,「造假流量」情形屢見不鮮。據了解,無論在哪個平台,人氣等數據都被明碼標價,「你看到的百萬人氣主播,可能都是買來的」,也引來官方近日出手整頓。

成都商報報導,從2016年發展到現在,中國的直播電商不過走了短短5個年頭,但根據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佈的「2021年中國直播電商產業研究報告」,電商直播用戶已高達3.88億,2020年直播帶貨整體規模突破萬億元,預計2021年將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約3100億美元)的規模。

在激烈的競爭下,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愈發凸顯,少數的頭部主播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而頭部主播之下的其他主播想要生存,流量造假就成了他們慣用的方式之一。

「(流量造假)很正常,就是把數據搞好了給客戶看。」某MCN(多頻道網絡)機構的創始人這麼表示。也就是說,不管是哪一個平台,在灰、黑色市場上,人氣等數據都被明碼標價。而擁有頭部主播的三大平台──淘寶直播、快手和抖音的流量數據,在灰、黑色市場上都被明碼標價。

報導調查,有人隱晦地用「一站式直播服務」等關鍵詞在淘寶等電商平台引流,也有人直接創建網站買賣。不僅銷售直播間的觀看人次,評論和點讚等交互數據也都能交易。

 

 

淘寶直播:百萬觀看人次1.2萬元

以淘寶直播為例,有人量身打造推出了套餐。高級套餐包括1萬人工觀看、10萬點讚、400uv(獨立訪客)以及10人交互1小時,售價是328元(約51美元)。除了類似的組合套餐,也有人將單項數據拆開售賣。

小若(化名)在淘寶開設一間售賣直播流量數據的店,她說,大主播不用刷人氣,主要是小主播刷。以1萬觀看人次是120元(約19美元),1萬點讚10元(約1.6美元),不同用戶發言交互1小時50元(約7.9美元)的價格計算,想在淘寶直播炮製出一個擁有百萬人次觀看的主播,只需要1.2萬元(約1882美元)。

但因為官方一直在改版,小若說,這個價格不算穩定,現在這個價算高的了,至於以後還會不會漲,現在還不清楚。

中國網絡直播行業用戶規模噴發,吸引許多人投入主播行業。此為示意圖。

抖音直播:價格昂貴和DOU+服務

和淘寶直播相比,抖音直播的各項虛假數據,在灰、黑色市場上相對比較昂貴。按照人氣計算,想靠流量造假在抖音成為百萬人氣主播,至少需要40萬元(約62731美元)。

在抖音平台上,隨直播帳號的主體不同,會顯示不同的數據。如果直播帳號的主體是機構和公司等,右上角顯示的數據為觀看人次;如果直播帳號的主體是個人,右上角顯示的數據為人氣,可以實時查看在線觀眾(榜)。

「人氣價格高,人次相對便宜、性價比高。」報導引述開設網店提供抖音平台各項數據的豆豆(化名)表示,店裏價碼是1萬觀看人次只需要280元(約44美元),想在抖音平台「捧」出一位百萬人次觀看的機構主播,需花費2.8萬元(約4391美元)。

如果是個人帳號要上榜,「每100人氣50元,維持2小時;如果不上榜,就是沒有頭像和暱稱的帳號,每100人氣是40元(約6.2美元),維持2小時。」豆豆稱,維持的時間拉長,價格也會相應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官方推出了DOU+(加熱)服務,聲稱能為直播間帶來更多觀眾。其中,100元(約16美元)預計可以為直播間帶來50至300人。

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快速發展,也催生了龐大的市場。圖為內蒙古一家電商公司的兩名工作人員在直播帶貨。

快手:百萬播放量只要899元

令人意外的是,多家提供流量造假服務的店鋪和網站都表示,不刷快手直播的數據。

「快手摺騰得厲害,(我們的)號進去,動不動就被封了。和主播沒有關係,封的都是我們的資源,所以直接不做快手直播。」某位提供虛假流量數據服務的老闆說。

不過,報導說,快手的視頻播放量仍買得到。根據買家的需求,業者提供秒刷和慢刷服務,秒刷1萬次播放量是11.23元(約1.7美元),慢刷1萬次播放量是8.99元(約1.41美元)。

這也意味着:如果想要通過流量造假的方式,讓快手出現一個百萬播放量的視頻,大約只需要899元(約141美元)。

在淘寶直播、抖音等多個平台,人氣、按贊等數據都被明碼標價。

有業者隱晦地用「一站式直播服務」等關鍵字在淘寶等電商平台引流,提供「掛機刷量」服務。(取材自上游新聞)

「流量造假對電商直播行業來說有兩方面的危害:對消費者來說,虛假的數據容易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產生誤導;對行業來說,這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中國電子商會社交新零售專委會副會長馮凌凜表示。

官方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發佈了「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對於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提出了八條紅線。

其中包括不得虛構或者篡改交易、關注度、瀏覽量、點讚量等數據流量造假,並規範,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從事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不得營銷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或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等。

而針對直播行業的其他亂象,比如「三無」產品搖身一變「網紅爆款」、直播售賣違禁產品等等,「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直播營銷平台應當制定直播營銷商品和服務「負面目錄」,列明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生產銷售、禁止網絡交易、禁止商業推銷宣傳以及不適宜以直播形式營銷的商品和服務類別。

售前把關揪出三無產品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的2020年「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直播帶貨方面消費者維權負面消息達到112384條,銷售「三無」產品、無法提供質量檢測報告、貨不對版等現象頻發。

為了保障消費者合法維權,這項辦法第23條規定,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應當依法依規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責任和義務,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消費者提出的合法合理要求。

售後服務平台承擔責任

而對於直播電商在售後責任上的釐清,第15條規定,消費者通過直播間內連結、二維碼等方式跳轉到其他平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發生爭議時,相關直播營銷平台應當積極協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提供必要的證據等支持。明確了平台方作為主體責任的承擔者。

除了售後服務,售前也應該把好關。第22條規定,直播間運營者應當對商品和服務供應商的身份、地址、聯繫方式、行政許可、信用情況等信息進行核驗,並留存相關記錄備查。

有着「史上最強網絡直播監管」之稱的「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能否帶動「直播帶貨」等行業朝着健康方向發展?馮凌凜認為,新規或許不能讓流量造假的現象立刻轉變,但對流量造假等行為,終於有了一個管理辦法,「這相當於是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他們是有震懾效應的。」

「隨着監管加強,直播售賣假冒偽劣商品的現象肯定會慢慢減少。」馮凌凜認為。站上風口的直播帶貨,在經歷高速、野蠻生長之後,面對最嚴監管,將可直接打擊到直播營銷平台的這些「灰色地帶」。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03/160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