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我看李鴻章這一生

作者:
1958年大躍進期間,安徽大興集,生產隊響應平墳、造田、煉鋼的號召,刨了李鴻章的墳,並將「賣國賊」李鴻章的屍體掛到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自古鞭屍都是出於私仇,正常人不會對一個無冤無仇的人產生無緣無故的仇恨,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brain wash,只有一個被brainwash了的蠢人,才會對一個無冤無仇的陌生人產生來歷不明的仇恨。我們生前風光一世的李中堂,萬萬沒有想到,他死後的這個國家,出的正是這種人。

李鴻章也是官二代,他的父親李文安本身供職朝廷,我們有許多歷史愛好者也許並不知道,其實李文安與曾國藩是同一年考的進士,有很深的交情,因為有這一層關係,李文安讓自己的兩個兒子:李瀚章和李鴻章,拜曾國藩為師。

李鴻章跟隨曾國藩補習學問,隨後也考取了進士,進入翰林院為官,從此踏上仕途,加上有名師曾國藩的庇護,李鴻章初入官場,頗為順利。

滿清騎兵在入關之前,誠為虎狼之師,滿洲武士以遊牧漁獵為生,生產就是戰鬥,戰鬥就是生產,是天然的戰鬥民族,然而滿清入關200年之後,虎狼之師脫離了滿洲森林,進入肥沃的中原,時間久了,面目已經全非當年。

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用進廢退,短短200年時間,滿洲武士的銳氣已經消磨得一乾二淨,結果到了太平天國年代,滿洲旗兵的戰鬥力已經消耗殆盡,已經無法再打仗了。

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別無所依,只能倚靠漢人到民間辦團練剿匪,所以才會有曾國藩、李鴻章這一類能臣的登台。

太平軍破安慶之後,李鴻章在安徽老家協辦團練,隨即入老師曾國藩幕中,協辦剿匪,李鴻章政壇生涯的第一桶金,就在這個時候。

1863年12月,困守蘇州的太平軍被清兵所圍,太平軍將領郜永寬與譚紹光內部失和,於是郜永寬在陽澄湖上與清軍常勝軍將領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英國人)談和,郜永寬認為「洋人守信用」,於是談妥之後,郜永寬十分放心,隨即返回蘇州,誅殺譚紹光,並打開蘇州城門,向清軍投誠。

緊接着,郜永寬等八位已經投誠的太平軍將領入淮軍幕中,見李鴻章,不料李鴻章麾下的淮軍官兵一擁而上,將這八位太平軍將領全數「就地正法」,事後,其老師曾國藩聞之,直呼「眼明手辣」,對李鴻章稱讚不已。

然而八位太平軍將領是戈登所誘降,戈登認為八人的被殺,徹底毀壞了戈登英倫紳士的信用,於是戈登十分惱火,提槍四處找李鴻章算賬,後赫德(Robert Hart,英國人)介入調停,戈登要求李鴻章聲明郜永寬等人被殺一事戈登並不知情,以此了事。

天京陷落之後,李鴻章繼續參與剿滅捻軍,軍功赫赫,奠定了其下半生在清廷的顯赫地位。1870年秋,李鴻章接替其老師曾國藩,上任直隸總督,後兼北洋大臣,正式成為晚清重臣,後辦理造船、造槍造炮、修鐵路、開礦等,為晚清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

洋人率領的洋槍隊在鎮壓太平軍期間的表現,使李鴻章食髓知味,於是他學會了重用洋人,例如赫德、琅威理(William Metcalfe Lang,英國人)、漢納根(Constantinvon Hanneken,德國人)等,都是李鴻章在日常軍政事務中常用的洋員,這是他思想開放之處。

光緒元年(1875年),朝廷命李鴻章籌辦北洋水師,進入1880年代之後,朝鮮半島不斷爆發內亂,而清日兩國也開始了在朝鮮半島的角力,1894年,終於兩國為了爭奪對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大打出手,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及淮軍,一敗塗地。

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在日本馬關談和散會之後,在回歸住所的途中,被日本憤青小山豐太郎開槍擊傷,小山豐太郎認為日本軍隊正處在上風,沒有和清廷談和的道理,小山隨即被捕,李鴻章由於日本政府組織搶救得當,很快康復,日本政府為表歉意,也為了平息國際上的譴責,主動宣佈停戰,李鴻章挨了一槍,為大清帝國換來了此前求之不得的停戰。

李鴻章代表大清帝國簽下了《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賠款兩億三千萬兩白銀(遼東半島割讓條款由於列強幹預而後刪除),後世人指責李鴻章「賣國」,事實上當時無論派了誰去談判,最終都是一樣的。

為何這樣說?因為日本的技術人員早在談和之前,就已經破譯了大清帝國駐日本人員的電報密碼,換句話說,大清帝國的談判底線,日本早就掌握了,可見當時大清帝國無論在戰鬥力還是國防情報獲取能力等一系列國家實力之上,都遠遠落後於當時的日本帝國,戰敗,賠款,割地,其實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896年,李鴻章出訪俄國,在莫斯科,李鴻章禁不住沙俄的遊說,接受了「聯俄抗日」的想法,於是簽署《中俄密約》,允許沙俄修築的中東鐵路橫穿中國東北的領土,以遏制日本帝國在東三省的擴張野心。

不料沙俄對東三省的領土野心其實比日本更大,李鴻章引沙俄入華,此事不斷發酵,在東亞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直至1937年爆發的侵華戰爭,都能從此事找到邏輯上的根源,此事毫無疑問完全出乎當時李鴻章的預料。

1900年庚子義和團之亂,時清廷政局已經外重內輕,李鴻章與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發起東南互保,反對義和團,並不參與對抗八國聯軍,保了中國東南沿海富裕地區的穩定。

八國聯軍入京之後,一度有人倡議推翻清朝,扶持孔子的後裔,成立一個新的中國,然而遭受異議,李鴻章受命北上,再度代表大清帝國議和,並簽下《辛丑條約》,從此外國軍隊駐紮平津一線,1937年爆發的盧溝橋事變,於此時種下隱患。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死,留下海量田產。李鴻章身後出了一個曾外孫女,名叫張愛玲,中國的文學青年都知道這個女人。

平心而論,李鴻章是個能臣,但不是個完人,世上也沒有完人,所有人的作為,都受當時的時代所限,說李鴻章是「賣國賊」,恐怕未必名符其實,李鴻章所做作為,無非是在當時的具體情況下符合大清帝國利益最大化、弊害最小化的選擇,我們不能以演化後果去苛責前人,畢竟超出人的預計能力,都是肉眼凡胎,也許換了是你我,你我未必會做得比他更好。

1958年大躍進期間,安徽大興集,生產隊響應平墳、造田、煉鋼的號召,刨了李鴻章的墳,並將「賣國賊」李鴻章的屍體掛到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

自古鞭屍都是出於私仇,正常人不會對一個無冤無仇的人產生無緣無故的仇恨,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brain wash,只有一個被brainwash了的蠢人,才會對一個無冤無仇的陌生人產生來歷不明的仇恨。我們生前風光一世的李中堂,萬萬沒有想到,他死後的這個國家,出的正是這種人。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24/159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