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專家:抗衡中共在拉美勢力 美須成為「好鄰居」

美國專家5月20日在一場國會聽證會上指出,拉美地區在疫情肆虐後尋求經濟復甦,可能會對中國敞開雙臂表示歡迎,美國應主動建立經濟聯繫,做個「熱心助人的好鄰居」,以抗衡中共日漸劇增的影響力。

中共當局近年來積極在拉美地區擴張影響力,引發美國擔憂。美國專家5月20日在一場國會聽證會上指出,拉美地區在疫情肆虐後尋求經濟復甦,可能會對中國敞開雙臂表示歡迎,美國應主動建立經濟聯繫,做個「熱心助人的好鄰居」,以抗衡中共日漸劇增的影響力。

近年中共積極耕耘與拉美地區各國的關係,努力將牢固的經濟聯繫轉變為外交和政治影響力。除了大舉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各級官員交流,更是趁疫情肆虐時打着疫苗外交的大旗前進拉丁美洲,而美國也日漸擔心中共勢力將在西半球迅速擴張。

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在20日舉辦聽證會,探討中共在拉美地區經濟、外交、疫苗、威權主義等各層面的影響,這是委員會第一次就中共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戰略目標舉行全面聽證會。

出席聽證會的專家皆表示,拉丁美洲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嚴重,對該地區的國家來說現在是個脆弱的時刻,將會採取更多措施幫助經濟復甦,有可能會敞開大門迎接中國的資金挹注,中共正渴望積極利用新冠疫情,進而從中受益。

波士頓大學和美國非營利組織"美洲對話"的亞洲與拉美項目負責人瑪格麗特·邁爾斯(Margaret Myers)在聽證會上表示,儘管拉美地區近幾個月來,對中國制疫苗的質量感到擔憂,以及近年來中國對拉美地區的主權貸款有下降趨勢,但後疫情時代可能成為中國與拉美地區關係的轉折點。(視頻截圖)

美國非營利組織"美洲對話"( Inter-American Dialogue)的亞洲與拉美項目負責人瑪格麗特·邁爾斯(Margaret Myers)在聽證會上表示,儘管拉美地區近幾個月來,對中國制疫苗的質量感到擔憂,以及近年來中國對拉美地區的主權貸款有下降趨勢,但後疫情時代可能成為中國與拉美地區關係的轉折點。

「中共在過去一年中有針對性的擴張活動,都將鞏固和加深中國與拉美地區的聯繫,」她說,「疫情後許多國家將有可能降低標準來吸引更多的投資,尤其是來自中國,因為中共將會提供各種機會。」

此外,委員會及出席聽證會的專家也擔憂中共將經濟影響力,轉化為政治及外交工具。委員會主席白嘉玲(Carolyn Bartholomew)提及北京在拉美地區施壓,以徹底消除台灣的外交空間。台灣的邦交國洪都拉斯政府日前表態,可能為了取得中國疫苗而轉而與中國建交。

「台灣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九個其他外交夥伴,也受到類似的壓力,」她說,「儘管對疫苗的有效性存在疑問,北京現在仍在尋求利用中國疫苗,作為拉攏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政府的籌碼。」

中共大搞疫苗外交拉美成美中較量新戰場(自由亞洲電台製圖)

美國政府日前宣佈六月底前將向國際社會提供八千萬劑新冠疫苗。美國國務院的新冠疫苗協調官史密斯(Gayle Smith)在19日的電話簡報會上說,美國目前尚未作出最終決定,但會考量最需要和最有效的分配方式,而拉丁美洲的局勢一直是美國的首要考慮因素。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拜登政府將會優先應對拉美地區,因其承受來自中國的巨大壓力。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院(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的拉美研究教授R·埃文·埃利斯(R. Evan Ellis)表示,美國疫苗質量相當高,應該藉此機會將自身的角色定調為積極的幫助者,而非一味批評中國與拉美國家的合作,這只會激起當地人民的怨恨,並且不會奏效。

「我們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提高透明度以及加強法治方面,來幫助加強拉美地區政府防止中國掠奪行動的能力,因此美國應該是做一個熱心助人的鄰國,而不是只是嫉妒。」

邁爾斯也同意這般說法,她表示,雖然許多拉美國家與美國共享民主價值觀,但在考慮是否與中國促進貿易時,拉美國家的決策基礎為經濟利益優先,而非出於價值觀,因此美國不能單單依靠安全合作以及共有的價值觀來維持夥伴關係,而是需要通過加強和與拉美地區的經濟聯繫來實現抗衡中共勢力的目標。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21/1595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