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局勢惡化、廣告遭壟斷 台灣《蘋果日報》18日停刊

台灣《蘋果日報》在台北的總部大樓(圖:維基)

台灣《蘋果日報》14日沉重宣佈,在廣告遭到壟斷、香港局勢惡化等因素影響下,紙本的《蘋果日報》被迫將於18日正式停刊,結束在台灣經營18年的紙媒業務。但《蘋果日報》強調,《蘋果》的精神不會打折,今後將集中資源在網絡媒體上,挺直腰杆繼續服務支持的讀者。

《台灣蘋果日報》公開信指出,台灣《蘋果日報》「曾經長期是台灣銷量最高與傳閱率最高的報紙」,「但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沉痛打擊。」

「香港政治局勢的加速惡化,民主蒙塵,新聞自由更是遭受全面打壓。創辦人黎智英為追求民主,卻因言論獲罪,如今系獄於香港監獄。親中勢力封殺各種廣告資源,使香港《蘋果日報》營運萬分艱辛,幸賴讀者追求自由的信念支持,依然守住新聞自由最重要的堡壘。」

「《台灣蘋果日報》在新聞戰場並沒有輸,但內外的交迫,我們是輸在另一塊戰場:輸在廣告資源被壟斷,輸在香港局勢惡化,造成我們無法再長期支撐虧損,縱然我們努力縮減虧損,仍然無法挽回頹勢。不得不宣佈紙本停刊,把所有資源專注於數位。」

公開信說,在停刊後,「痛惜民意在傳統媒體少了一個出口;痛惜在報架上,讀者少了一個重要的選擇」,「但我們要說的,我們忍痛割捨紙本,但不敢,也不能割捨我們的媒體責任,為民喉舌,追求公義,捍衛民主自由。」

公開信表示,今後會更集中資源在《蘋果新聞網》,「《蘋果》的精神不會打折,只會更挺直腰杆,以最好的報導回報支持的讀者。」

就在台灣《蘋果日報》宣佈停刊的同一天,香港保安局宣佈,根據港版國安法,凍結了《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持有的71%壹傳媒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的銀行帳戶財產。

香港記者協會隨即發聲明指,此舉破壞香港法治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記協主席楊健興認為,當局不僅打壓壹傳媒,也在整個新聞業製造恐懼。

英國人權組織「香港觀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表示,國際社會應該使用《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制裁那些涉及此事件的官員,維護香港民主。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16/159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