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日媒:中國半導體落後對手兩到三代

中國半導體落後對手兩到三代。

在美國制裁的衝擊下,中國半導體先進制程發展速度放緩。據日媒對7家中國主要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調查,大多數承認目前主要生產14~28納米晶片,落後對手至少2~3代。

台灣《科技新報》5月10日報導,據《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3月份舉辦的「2021中國國際半導體展」上對多家中國半導體公司的調查,其中7家公司接受採訪,回復了提問。大多受訪者承認,中國半導體先進制程速度已放緩,受美國制裁,他們從國外採購零件和材料的渠道受阻,而若使用國內產品替代,又會降低成品良率。

作為中國唯一商用光刻機製造商,上海微電子裝備(SMEE)的工程師表示,他們製造的光刻機主要是用於90納米,在28納米和14納米的良率方面,存在很大改善空間。

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AMEC)一位研究人員表示,公司可以提供5納米製程的機器,但主要還是賣14納米和28納米製程的機器。AMEC是最早在上海證交所科創板(STAR)上市的公司之一,微型技術方面也領先其他中國公司。

另一家負責蝕刻技術的製造商 Beijing E-Town,主要生產40納米和28納米製程的機器。

報導稱,中國只有AMEC成功開發出了用於5納米製程的機器,其他公司都在生產14納米或更舊的產品。此外,晶片荒席捲全球,中國已經受到衝擊,美國制裁可能讓情況惡化。

SMEE工程師表示,「當我們無法獲得核心部分時,產品開發將遇到問題」;瀋陽芯源(Kingsemi)員工也說,過去幾年很難從國外引進技術,只能自己尋找解決答案。

在美國的制裁下,半導體零組件、材料和製造設備短缺,進一步拖累了中國半導體晶圓代工的表現。

根據中芯國際的2020年第4季財報來看,14納米和28納米晶片從第三季14.6%急劇降至5%。

美國研究公司 IC Insights預估,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到2025年為19.4%;這比例有超過一半以上由台灣台積電、南韓 SK海力士和三星電子提供,若自給自足比例僅涉及中國製造商,則預估為10%。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11/159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