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顧意:當「聖母」成為貶義詞 已經離魔鬼不遠了

作者:
一場戰爭,是由1%的罪人和99%的炮灰組成的。很多時候,張牙舞爪者,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而不知道自己只是個工具。永遠不要對一個複雜的群體有仇恨。因為這種籠統的仇恨會蒙蔽你的雙眼,擊懵你的大腦,讓你失去獨立的自我思考。這種仇恨,和那些自己過得不好就抱怨社會、報復社會的情緒,沒有區別的。

五一哪也沒去,宅在家裏思考問題。這個世界太嘈雜、躁動、擁擠,是不是?

在今天的微博上,有一個沒有上熱搜的熱搜。我看了一天,網友們大致分為兩派,相當對立,不可開交。

我也思考了一整天,給親愛的讀者分享二十條:

1.當一個地方出現災難時,無論是人為的,還是自然的,這個地方的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只是受害者。我們該批評指責的,是那些負有責任的人。

2.那些受害的脆弱,和我們的脆弱沒有什麼兩樣。很多人以為同情只是施捨,其實那是救贖,自我的救贖。

3.機構發言和個人發言有本質不同。個人發言代表的僅僅是個人,既所謂個人言論自由;機構發言代表的肯定不是一個人,天然具有官方性。

4.機構發言該是什麼樣的?這就好比結婚得着正裝,你不能穿着褲衩背心就把姑娘娶了。得講究體面,恪守正派價值觀,因為機構代表一群人的形象。

5.當機構發言偏激時,其實是對那些願意理性看待和思考問題的人的綁架。

6.的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優勝的一方主動去對比,本身也是一種傷害。

7.這種認知的對立、情緒的對立,在可見的未來,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還會愈演愈烈。

8.一場戰爭,是由1%的罪人和99%的炮灰組成的。很多時候,張牙舞爪者,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而不知道自己只是個工具。

9.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某國人、某族人。

10.人性高於由社會生活演繹出來的其他情感。

11.在宏大敘事裏,任何個體都是渺小的。一旦被風暴挾裹其中,就可能萬劫不復。

12.永遠不要對一個龐大的群體有偏見。因為在這個群體的內部,本身也有層級和對立。而那某一層級和某一方,可能恰恰就是你所站的位置,恰恰就是你。

13.永遠不要對一個複雜的群體有仇恨。因為這種籠統的仇恨會蒙蔽你的雙眼,擊懵你的大腦,讓你失去獨立的自我思考。這種仇恨,和那些自己過得不好就抱怨社會、報復社會的情緒,沒有區別的。

14.不存在一個群體,既全部是施害者,又全部是受害者。這很矛盾。

15.你看,我們自己內部,不也人以群分嗎?

16.永遠不要用別人的爛,襯托自己的好。不僅是不道德的問題,而是這樣的對比並沒有獲得實力增量,只是一種文明降維。

17.繼公知成為罵人的詞後,聖母也成了罵人的詞。這或許是語言的進化,但卻是文明的倒退。

18.公知本是褒義詞,聖母曾經也是褒義詞。語義的反轉,意味着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9.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真正的聖母的,因為凡人皆有私心和缺點。它是心懷善良之人的想像和嚮往。但這種嚮往,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方向,而不是嘲弄的對象。

20.當一些人把「聖母」視作貶義詞,可能已經離魔鬼不遠了。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 觀人隨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504/158864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