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川規拜隨?小心當前的戰略假象與誤判

作者:
美國目前拜登政府的對中和對台政策和規定,至多表現出國務院層次的延續性,嚴格地說,那是「龐(培歐)規布(林肯)隨」,而不是「川規拜隨」,而且究其實也絕對不會在優先順序上亦步亦趨。美中之間的確是一個競合關係,這不會改變,但是不論如何順應民意去「競」,拜登另有使命去「合」。

周天瑋(法學博士,美國資深律師):

多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我們知道什麼(已知知),也都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已知不知),但是世界上另外還存在着種種我們不知道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事物(渾然無知),以及我們以為知道,但其實並不實實在在地知道的情況(一知半解)。

美中台之間的種種「已知」都明擺着,可望你來我往推演到極致,但真正的挑戰應該會來自於「渾然無知」與「知而不真知的一知半解」,只要出現幾次就會根本改變賽局。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對於拓展外交和軍事「認知能力」課題,不是只有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菲德如是說,《孫子兵法》對於戰略上的「渾然無知」與「知而不真知的一知半解」,早就極為重視。

對於孫子,兵法求勝,講求的就是要設法導致與善加利用對方這兩大類型的認知缺失狀態,而不是只窮盡於管控、論證與發揮己方的已知數。戰略思維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包括主動求變和被動應變兩者。

孫子這樣說,「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戰略博弈,必須要會利用和創造變數,「以正合,以奇勝」。

孫子進一步演繹,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意思是,在博弈的過程中,一切的部署和運用都是為了要去以各種方式欺騙和麻痹敵人,給敵人製造各種假象,等到敵人陷入困惑,再出其不意予以一擊,取勝的概率便能顯着提高。

《孫子兵法》是一本全球風行的經典着作,更不要說美中台三方戰略和軍事專家都讀得滾瓜爛熟(雖然運用之妙,因人因歷練而異)。

中國共產黨篤信唯物辯證法,與孫子兵法暗合,而美國拜登總統性格用謀主智,也極為擅長欺敵。

至於台灣,兩大之間難為小,處境大不易,被美國和中國雙方當做牌在打,常常忘記了自己也必須主動求變。

「川規」不可能「拜隨」

如果要大膽地去分辨目前美中台之間存在的最大戰略假象,可以初步得到一個結論。「川規拜隨」應該是短期最大假象,也似乎或多或少正在導致利益相關方的戰略誤判。

「川規拜隨」假象,如果信以為真很可能導致台灣當前最嚴重的誤判。

「川規」,是不可能「拜隨」的。

美國這前後三位總統,拜登對川普的情緒反應,與先前川普對奧巴馬如出一轍,都是極為不屑,彼此意識形態和政策方針完全不同,相互否定。

如果「川規」可隨,大多會被拜登修訂改寫。

即使「川規」已隨,也可能會被拜登剽竊改裝(拜登從政47年,公開扯謊和剽竊而被識破的紀錄有多次,包括賠上了他早在1987年第一次參選總統因而退選)。

面對有輿論認為美國在對中政策上「川規拜隨」,作者則不那麼覺得。(圖/路透

更何況,拜登的中國政策必然優先處理氣候變遷和人權爭議,而川普早期偏重於軍事、經濟和貿易,後期擴展到科技和疫情,對民主人權課題只稍微制裁,對氣候變遷根本拒絕。

從過去100天拜登的作為來觀察,拜登很顯然正在爭取美國左派的歷史領導地位,他要超越奧巴馬,並一件件完成奧巴馬的國內與國際未竟事業。

大選結束,拜登已經不是溫和派了,他因為有此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的雄心壯志,估計在外交和內政上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美國目前拜登政府的對中和對台政策和規定,至多表現出國務院層次的延續性,嚴格地說,那是「龐(培歐)規布(林肯)隨」,而不是「川規拜隨」,而且究其實也絕對不會在優先順序上亦步亦趨。

從拜登用人,也可以看出端倪。對中,他用了國務卿布林肯和貿易談判代表戴琪,這兩個人都是技術官僚,沒有政治分量。

但是為了處理氣候變遷,美、中存在着共同利益,他延請了柯瑞擔任氣候特使。

柯瑞在奧巴馬總統任內擔任過國務卿,是美國新英格蘭自由派代表性人物,曾經做參議員,並代表過民主黨競選總統。

他的外交事務輩份和國內政治分量都遠遠超過布林肯和戴琪。

拜登會任命柯瑞出任氣候特使,可見他對氣候問題的極高度重視。

美國氣候問題特使柯瑞(John Kerry)正展開訪問中國行程,並已抵達上海。(圖/路透社

政治人物柯瑞,必須要優先完成重大政治任務,而布林肯和戴琪是技術官僚,拜登能放能收(a tighter leash),因此,氣候之外的美中課題,位階或多或少存在着從屬性。

不說別的,美中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川普任內達成,目前看起來雙方很難再推動達成第二階段協議,因為中國對結構性問題讓步的可能性很低,而美方如今對中有所求——碳零排放。

柯瑞公開希望雙方將氣候變遷單獨處理,不要牽動到美、中其他課題,中國自然反對,中方勢必會善加利用減碳排放時間表做為博弈點,爭取美方的各種讓步。很明顯,氣候變遷是民主黨政府的軟肋,中方不會看不到。

目前已經可以觀察到,美中為了達成較優的氣候變遷談判目標,很可能導致美國大量進口中國綠能產品。而這可能還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相對影響範圍不大的讓步吧。

務實操作成果導向

拜登自上任以來,繼承美國朝野的反疫情和反中氛圍,初步的做法自然是順應民意,因此而給人以「川規拜隨」假象。軍演和外交互嗆這兩台戲,都是要唱的。

他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處境相似,都必須高調訴求和尊重各自的愛國主義,他在國會兩院只有些微領先,沒有多少本錢。

但是,在農曆年前夕拜習長達兩個小時的電話,說明了彼此特殊的關係。

拜登曾經公開描述他們的談話內容,他說,他們談到人權是美國的根本,沒有一個美國總統能夠不反映美國價值而繼續做好總統。

他必須要對香港新疆和台灣問題表態。

他接着向習表明,他的目標是要務實操作、成果導向(pursuing practical, results-oriented engagements)。

這兩段話的潛台詞是什麼?清楚了。

其實就是,凡是關於民主與人權的問題,我白宮不得不一定要出面批判,我先跟您打招呼了,請多多包涵,給予諒解,但是該合作的地方,我們還是要務實合作,達成歷史任務。

美中之間的確是一個競合關係,這不會改變,但是不論如何順應民意去「競」,拜登另有使命去「合」。

如果任期的頭兩年不容易「合」,拜登的策略會是去全麵團結左派,打好2022年期中選舉,以便在後兩年得到更大的「競合」餘地。

拜登不會去浪費掉他和習共同有過的25小時、號稱17000哩的私下會晤關係。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東森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18/158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