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曈小曈:有些家長的德性

作者:
父慈子孝。父慈,子才孝。 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孩子開始是弱小的、依賴的、容易被控制的,這個時候的相處模式,對父母是個很大的挑戰。 父母一方面要愛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一方面要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限定孩子行為的邊界。無論尊重人格還是行為習慣,這二個方面都不需要重複講道理,言傳不如身教,以身作則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

前言

本文解讀三個觀點:

1、有些父母並不愛自己的孩子;

2、有些父母不懂什麼是愛孩子;

3、如果遇到這樣的父母怎麼辦?

看到一篇廣泛傳播的文章說,北方某大城市一些自以為高產或中產的父母,為了孩子保住房產、保住財富、保住階層,現在已經鼓勵孩子早戀,以儘早鎖定親家。

如果這是真的,那實在是太樂了,在我們上學的時候,流行的做法是禁止早戀。禁止早戀,只是要求孩子談戀愛的時間延遲,集中精力學習,後面孩子的路還是自己走。現在父母鼓勵早戀、鎖定親家,這已經從小學開始給孩子決定婚姻、安排人生道路了。

都是為了你好

萬變不離其宗,從這樣的想法,依然看到了背後熟悉的潛台詞:「這都是為你好」。當然,還有一名配套的:「我為了你的成長,付出了多少心血?」

是啊,看上去確實很辛苦。學區房、輔導班、興趣課、名小學、名中學、名大學,大家一起忙得不亦樂乎。

但是,撫養孩子長大、對孩子好,難道不應該是父母的責任嗎?從上面父母的想法來看,其邏輯是這樣的:

他們的理由是關心孩子;

他們的目標是保住財富、保住階層;

他們的方法是鼓勵早戀、鎖定親家。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的想法在哪裏?這樣的父母,是真的愛孩子嗎?

事情沒那麼簡單。

控制的後果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不止生理的成年,更有精神的成年。對於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有撫養和培養的責任,孩子也確實需要父母的引導。

孩子年幼,需要父母保護,需要父母傳遞價值觀,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但很明顯,父母不是完人,父母自身有各種不足,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孩子。孩子慢慢長大,什麼樣的選擇是對自己好,最終的決策權應該在於孩子,而不是父母。

當一個人能夠為自己的決策負責時,形成獨立的人格,這個人才算成年了。孩子成年的過程,難免會遇到一些困境,一些挫折,正是有了這樣的過程。孩子才能走出父母的羽翼,獲得自己的人生。

有一點可以肯定,父母越是想包辦孩子的成長,越是期望孩子避免遇到挫折,這樣溫室里的孩子,成年後大概率將遇到無法承擔的挫折。退一萬步,就算孩子的生活看上去一路順遂,我們也不難判斷,在父母全面控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註定是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現在有這麼多媽寶。

財富和成長

我們都喜歡有錢,也經常聽到財務自由的說法,但財富是把雙刃劍,可以成就人,也可以傷人。

在物質豐裕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財富是一種考驗,這需要父母的引導。想起了林則徐說過的一段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自己靠能力致富發達,其實忽略了很多其它方面,比如時代、背景、環境、地理、運氣等因素。

多掙錢是好事,但比發財更重要的,是使用財富的能力。否則,財富不僅沒有帶來自由,而是枷鎖。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即使你擁有最精於計算的頭腦,如果始終無法克服欲望的糾纏,那麼在巨額財富的重壓之下,你註定將粉身碎骨。

當一個人小概率幸運地賺到超出能力的錢,很容易就會賠光。歐美曾經有個社會學調查,獲得彩票大獎的群體,絕大多數都把財富揮霍一空,並沒有過上想像中的幸福生活。

如果父母真正愛孩子,期望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那就讓孩子成為一個不斷自我挑戰的人。勝人者力,勝己者強。等孩子成年,就有一顆自由的心,能夠獨立地思考,作出負責的決策。

綜述

俗話說,父慈子孝。父慈,子才孝。

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孩子開始是弱小的、依賴的、容易被控制的,這個時候的相處模式,對父母是個很大的挑戰。

父母一方面要愛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一方面要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限定孩子行為的邊界。無論尊重人格還是行為習慣,這二個方面都不需要重複講道理,言傳不如身教,以身作則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

但萬一遇到惡父母,怎麼辦?

這些不愛孩子的父母,常用的語術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只有我才是對你最好,經常痛述辛勞史。

如果孩子要提出疑問,要麼作出悲傷態,一哭二鬧三上吊,要麼作出兇惡態,你不孝順沒良心。這種不能質疑的、強加於人的愛,就是明顯的惡,流行詞就是PUA。

如果你長大後,發現自己的父母並不愛自己。此時,我先表示一下恭喜。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有認知和反省能力。認知了問題,才有改善的可能,讓這個問題不再延續。

後面該怎麼做?事情已經這樣,保持距離、獨立生活是王道,千萬別陷入受害者的情緒。如果沉浸於對外界的抱怨甚至仇恨,都於事無補,但許多人卻因此白白地毀了自己。

道理其實很簡單,靠近讓你精神成長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人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之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15/1581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