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工作職業 > 正文

1張上海各行業真實工資表流出

01

前段時間,在知乎上看到用戶@怒吃雞胸肉整理出的一張「上海各行各業真實稅前收入表」。

小區裏的保安,一個月2500;健身房的前台小妹,做一休一,月薪3500。

每天往返高大上寫字樓的白領,拿着6000的薪水;星巴克全職,稅後4000。

消防隊專職開消防車的司機,6000;同單位的普通消防員拿着5000塊錢的薪水,還得每個月交300的伙食費;科級或副處級的警察,三百六十五天待命,一年到頭就15萬上下。

如果你有幸進入到外企,還是四大會計事務所,一個月的收入也只在10000到15000之間。

反而是木工、電工、泥瓦工,以及996的代言人程式設計師,收入普遍更高。

文字整理知乎@怒吃雞胸肉

圖片來源小紅書@上海海歸落戶

林林總總的幾組數據,徹底掀開了打工人的遮羞布。

要知道,這可是在房價動輒千萬,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上海。

刨去社保、日常開支、房租房貸、社交消費、供養孩子、贍養老人、醫療支出,這樣的收入,實在是少得可憐。

曾經有句話說,以為錢好賺,是年輕人最大的錯覺。

本意是說賺錢難,如今看來,更大程度是體現在賺錢的天花板上。

若非在行業內做到頂端,那麼你的收入,在你最開始選擇某個行業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過得都不如別人看上去的那般輕鬆寫意。

微博上有個博主說,當今社會最大的誤區,就是大家都覺得坐在辦公室工作的人,過得都比較好。

「其實這就是社會發展、經濟轉型所造成的幻覺而已。

此刻在格子間裏辛辛苦苦肝PPT、開會、周旋在領導和客戶之間的白領,跟當年在廠里踩縫紉機、穿線、應付工長的女工,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你以為身在大城市裏的人必定穿金戴銀,富裕多金,可實際上,大多數不過是為了一碗飯,幾十年如一日地在今天重複着昨天。

可偏偏,外界向你傳輸的信息是:

今天誰豪擲千金買了一套房,昨天誰發了六位數年終獎,明天誰又大手筆為孩子買下了出國交換學習的機會。

甚至公司同事毫無後顧之憂地懷了二胎,都能成為你的羨慕點,生活慢慢讓你產生一種錯覺:

「我好像是同齡人里混得最差的那個。」

怎能不焦慮,怎能不心急。

可是,我要告訴你,這些不過是一個「圈套」。

02

先說一個故事。

塔勒布的《黑天鵝》裏,有一個2300多年前羅馬雄辯家、思想家西塞羅講過的案例。

有人拿出一幅油畫給一個無神論者看,油畫上面,是一群正在祈禱的拜神者,他們在一次沉船事故中倖存了下來。

畫作原本想宣揚這些人由於信奉神明,祈禱拜神,所以才沒有在沉船事故中淹死。

不料那個無神論者卻問道:「那些信奉神明,祈禱後卻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裏呢?」

沒有人回答,因為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那些比畫中人多無數倍的人,死在了那場災難里,卻因為「死人不會說話」,無法再講出最真實的經歷。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人們只看到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卻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一個小例子

提到「上海」兩個字,大腦皮層主動浮現的,總是高聳的東方明珠塔和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第一反應就是得出「魔都=有錢人聚集地」的結論。

可事實上,根據上海社保網的官方數據,2018年上海月平均工資比去年增長了9%,達到了6504元,年平均工資是78045元。

扣除社保、納稅等各種需要繳納的費用後,全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58988元。城鎮常住居民高點兒,到手有62596元;農村常住居民,只有27825元。

還有去年的兩會上,總理說出的那組數據:中國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

褪去華麗的幻象,每個折返於職場和被窩的普通人,肩上都扛着一樣的重量。

網上動輒年薪百萬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少得可憐。

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裏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70.7%的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

也許你不相信,但這其實就是「倖存者偏差」。

再舉個例子,當你覺得身邊大學生已經爛大街的時候,實際上以2018全國錄取率來計算,本科生只佔4.43%。也就是說,只要你是本科生,就已經碾壓了95%的中國人。

可為什麼你仍然覺得大學生遍地都是?

因為你是年輕一代,你在大城市裏,所以你身邊大學生的概率更高,你看不見更多數沒有念過大學的農民和工人。

這也是「倖存者偏差」。

每一座城市,都像是一座冰山似的存在。

山頂的繁華浮於水面,沉在水底的基底才是沉默的大多數。

這些沉默的大多數,游離在我們的視線之外,社會也很難聽到他們的聲音。

於是大多數人,只看到山頂的繁華,再對比自己的處境,焦慮自然泛濫成災。

但別忘了,水面之下的大多數,才最真實。

圖片:@36氪發佈的中國主要城市工資數據

03

有一條很諷刺的新聞。

2018年上海一大爺在相親角給生活在美國的女兒徵婚,記者採訪他時,大爺侃侃而談自己的擇婿標準。

「要看人品和學歷,有學歷就有錢。」

這句話倒是中肯,但沒想到接下來說出自己對於男方薪資的看法時語出驚人:

「五千塊、一萬塊錢一個月,討飯啊!」

這條新聞底下,很多人自嘆「連討飯的資格都沒有」。

財富分配這件事,其實也符合二八定律。

金字塔尖20%的人揮金如土,餘下80%的人揮汗如雨。

可正是那些看上去不起眼,很少在網絡上發揮話語權的80%普通人,才是撐起如今社會的中流砥柱。

他們是在疫情期間,從大山里肩挑背扛出85噸物資,送往武漢的農民。

一年到頭掙不到幾個錢,卻在國家危難之時,傾囊相助。

他們是在性命攸關時,用瘦弱的身板托起每一位病患,從死神手裏搶人的醫生護士。

工資微薄,白班夜班輪着倒,忍受醫鬧,頂着怨言照樣不辱沒身上穿着的白大褂,救死扶傷永遠奔赴第一線。

他們是在除夕之夜撇下親人,前往疫區用10天10夜建造出3萬多平方米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

腳上穿着裹滿泥水的勞保鞋,裸露的皮膚溝壑里藏着灰塵,承受着外界的鄙視,卻兢兢業業地築起每一棟高樓大廈。

他們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遊走在大街小巷,不論嚴寒酷暑都弓着身子,默默清掃城市道路的環衛工人。

他們很平常,很透明,默默地重複一日又一日的作息,和你我一樣,耕耘着自己的小家庭,卻也在危難之際迸發出驚人的力量,構築起這個國家最堅實的底座。

不必羨慕網上動不動就給你打雞血,灌輸高消費幻覺的案例;不必覺得「除了我以外人均中產」,盲目增加自己的焦慮。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各自的生活里,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

高檔餐廳好吃,家裏的湯也不差。

工作溫飽,妻兒兩全,一家人坐在一起笑顏相對吃一頓晚飯,就是普通人完美的一天。

圖片:@36氪發佈的中國主要城市工資數據

04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絕大部分人都在受各種不對稱信息的影響,「被動卻不自知」的參與「內卷」。

「00後月入20萬。」

「三十而立必須要有xx存款,你達到了嗎?」

「工作第五年,你不能沒有的x個大牌包包。」

在被這種信息忽悠了之後,慢慢生出「我必須要符合這些要求,只有做到這些,才符合我的年紀,才能達到那個階層」的心理暗示。

可是階層,永遠無關這些被刻意製造出來的話題。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人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

你身上的一些東西,或許也是別人羨慕不來且得不到的。

不要在攀比的焦慮中,忘記了生活本來的模樣。

最後,送給你們一首小詩。

紐約時間比加州早三個小時,但加州並沒有變慢。

有的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的人25歲就當上了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9歲。

有些人依然單身,同時也有人結婚。

世界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一樣。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沒有領先。

一切都準時,在命運為你安排屬於你自己的時區里。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王耳朵先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08/157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