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常言道「鄰居兩不要,親戚兩不交」懂得捨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沒有木頭,支不起房子;

沒有鄰居,過不了好日子。

人要親朋馬要鬃,行要發伴,居要好鄰。

人生在世,世間到處都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險惡,所以人生要結伴而行,互相幫襯。

我們都屬於群居動物,我們的生活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有各自干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我們的生活才得以正常的運轉下去。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與身邊的人們發生了各種關係。這些關係中有同學關係、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甲乙方關係等等,在這裏面有兩種非常重要的關係會伴隨我們一生,那就是:鄰居和親戚。

鄰居和親戚這兩種關係是我們無法選擇的,如何與鄰居親戚相處,就成為了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相傳在清朝康熙時期,時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就曾與鄰居吳家因宅基地問題而發生過爭執。

當時張英的老家人與吳家人吵得面紅耳赤,甚至到了仇深似海的地步。張家人自恃有張英在京城當官,於是飛書到京城,意圖讓張英打招呼,動用官場力量「擺平」吳家。而張英收到家人書信後,卻用一首詩回復給了老家人:

一紙書來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書信,深明大義,於是主動在爭執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牆,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也退地三尺,建宅置院,於是史上著名的「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現如今,安徽安慶,仍然流傳着:「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士」、「隔河兩狀元」這樣的說法,指的就是張英家。

關於鄰里關係和親戚關係,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怎麼處理鄰里關係呢?常言道:「鄰居兩不要,親戚兩不交。」

所謂鄰居兩不要,說的就是有兩種鄰居不要深交往來。

第一種就是忘恩負義之人。

人貴在感恩,幫忙看情分,不幫忙是本分。

常言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在日常生活中鄰里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事情也有很多很多,感動人們的故事也在不斷傳誦。但是如果有的人把你對他的好當做理所當然,你不幫他反而會因此而得罪他,更或者是在你需要幫助時他卻袖手旁觀,甚至還落井下石。

如果一旦發現鄰居是這樣的人,我們要儘量遠離他,平時打個招呼,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不可深交往來。

第二種就是自私自利之人。

我們都說,鄰居是一牆之隔的朋友,是我們生活中不是親戚的親戚,能相處幾個好鄰居,是我們生活中的福氣。

但是如果咱們身邊的鄰居自私自利,咱們真心好意對他,他卻沒有半點兒回饋,這樣的鄰居着實讓人心寒。

如果一旦發現鄰居是這樣的人,我們要儘量遠離他,平時打個招呼,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不可深交往來。

所謂親戚兩不交,說的就是有兩種親戚要趁早斷絕往來。

第一種就是勢利眼親戚。

所謂勢利眼親戚,說的就是「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這種親戚。

你混的有頭有臉的時候,他們整天圍繞在你身邊轉;你混的不如他們的時候,這些親戚馬上就不知道你是誰了。這樣的親戚眼睛裏只有利益,沒有血緣親情,跟這樣的親戚往來甚至不如萍水相逢的朋友。

第二種就是自暴自棄懶惰成性的親戚。

親戚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互相扶持,互相幫助。然而如果親戚中出現了「扶不起的阿鬥」,你幫他他覺得理所當然,你不幫他他卻覺得你不夠意思。而他自己每天卻什麼工作都不干,靠着親戚接濟度日,這樣的親戚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應該及時斷絕往來,否則會把你搞的里外不是人。

雖然說親戚之間有血緣關係,自然也是有一分真情在。但是最近我發現,因為親戚中各自圈子,三觀的不同,親戚關係已經慢慢疏遠,基本上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已經和你疏遠的親戚,我認為該斷就斷了,因為這對以後的你來說,更多的也無非是「添堵」。

生活就是這樣,該舍就舍,不必留戀。你內心再善良,但終究敵不過人性的軟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文食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25/157263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