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連蒙帶騙 那年我們接待阿爾巴尼亞農業部長

作者:

我在部隊的時候,我們團有個聞名全軍的模範,他叫葉洪海,是裝甲連的飼養員,餵豬。葉洪海好琢磨。那時人還吃不飽,哪裏有糧食餵豬,餵豬主要是用青草。葉洪海把酒麴醬曲醋曲混合,用來發酵飼料,莊稼藤蔓、青草這類東西,發酵以後豬就愛吃。葉洪海的事跡報道出去以後,上級很重視,北京軍區給他記了一等功,1970年10月,中央軍委發佈命令,授予葉洪海「模範飼養員」的榮譽稱號。

葉洪海的事跡傳到海外,當時我們的盟友阿爾巴尼亞就想來學習。1971年阿爾巴尼亞農業部長皮羅·多德比巴訪華,要求來我們部隊實地考察。和農業部聯繫,國家同意他們到我們部隊看看。

這可是驚天大事,我們部隊立刻緊急動員,商量研究如何接待這位外賓。「文革」時代閉關鎖國,和國外很少打交道。外國客人來了,也就是見一見國家領導人。普通人很難見到外國人。這一回,外國人到了一個小軍營,當兵的都能隨便看到、交談,政委團長深感責任重大,絕對不能出任何事情。在軍營,安全當然沒問題,所謂出事,就是怕丟人,丟了中國人的人。

部隊的第一安排是充實裝甲連的豬圈,葉洪海是養豬模範,豬場要有一定規模,豬一定是滾瓜溜圓的。從全團連隊調豬,誰家的豬好就拉到裝甲連冒充。餵豬用多少糧食?全團要統一口徑。當時阿爾巴尼亞農業部的數據是五斤糧食長一斤豬肉,到了中國農業部,聽說葉洪海只用二斤糧食,已經很驚訝,到了我們團,聽到四兩糧食長一斤豬肉,簡直發現了奇蹟,驚嘆不止。在駐地散步,遇到戰士很容易,團里領導最害怕農業部長隨意和戰士交談。政工部門早已研究好了應對,家在農村的,每年分糧多少,分紅多少,吃上了白面大米,過節有肉,過年要穿新衣,出門有自行車,回到家聽收音機,等等,全團都做了統一佈置,按照個人的家庭情況設計,每一個人都能捧出一份標準答案。其實那時的中國農村,正在飢餓中掙扎,吃不飽是普遍現象,甭說用度了。

我們圓滿完成了任務,讓外國人看到了一個鮮活光亮的中國。可是回頭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導演安排好的群眾演員。

中國人據說是最要面子的民族。尤其是來了客人,更得撐足勁保全自己的面子。羅素就曾經分析過中國人的面子心理。要面子甚至不惜形式主義,以表面堂皇掩蓋內里的種種缺陷,是國人常有的毛病。這種要面子一旦遇上接待外賓,表現就更加突出。因為這個時候要面子不是為個人爭面子,而是為國家爭面子。要面子摻雜了民族主義情緒,這種要面子就來得格外強烈。上級號召導演本來已經過分,更有下級積極配合,認真地講一番自己明明知道的假話,掩蓋自己的貧窮落後,以為這就是為國爭光。上級完成了嚴防死守的使命,下級也以為自己未曾有辱國家面子沾沾自喜。這是一出各方配合上演的完美喜劇。

面子主義這種虛偽的道德觀,在「文革」十年接待外賓時可稱為登峰造極。一旦外賓來訪,走上街頭,十里長街小學生放假迎賓,歡跳高呼「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外賓要到食堂就餐,職工只能餓着肚子等待,聚餐時裝出一副魚肉管飽,嘴角流油的樣子。外賓要上廁所,提前一天關閉廁所,大家憋着屎尿保持清潔衛生。外賓要參觀哪一家,提前擺好電視機沙發家具,餓着肚子展示自己的幸福生活。外賓要參觀的大寨縣,拘留所有的討飯乞丐,以顯示五穀豐登家有餘糧。意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拍了一部紀錄片《中國》,無非捕捉到了隨地吐痰、小腳老太、公共廁所有蹲坑無坐便等「缺點」,便被當作反華影片大張旗鼓全國撻伐。在外國人看來,中國真是個戲劇化思維方式至上的國度,上面一號召,國人就會迅速戴上不同的面具,依據戲劇演出扮演不同的角色。上面要的是裝出來的中國,國人演出的是虛假的自我。這裏面當然有不得已的裝扮,那些自覺自愿遮掩貧窮落後,心甘情願裝假造假以「為國爭光」的人群,更加令人深思。

近年來腐敗盛行,有學者總結出腐敗之一種叫炫耀性腐敗。這種炫耀,在個人是披金掛銀,奢侈消費以引起別人羨慕嫉妒。在國家在集體就是大搞形象工程,寧要金玉其外,不惜敗絮其中。其實在一個開放的時代,信息很難封鎖。當外賓的來訪已經成為常態,只要不涉及國家機密,我們沒有必要向外國人隱瞞什麼。國民的日常生活信息,不但在國內公開透明,給外國人看看也沒有什麼,這點自信還是應該有的。

我們接待阿爾巴尼亞農業代表團,皮羅多德比巴一行離境以後,談起中國飲食,有人問在中國什麼吃的最好,他們表示,最好吃的是我們部隊的老玉米、蒸南瓜、烤紅薯。對那些大魚大肉,反而沒有印象。這也說明,只要以誠待人,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外國人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刻薄,他理解你的難處,更欣賞你的坦誠。

2014年11月09日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06/156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