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拯救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為昂貴的建築設施(圖片來源: Nasa)

如果把世界上最有成就、經驗最豐富的太空人列一張表的話,天體物理學家米高·福勒(Michael Foale)博士無疑是名單上排名最前的幾個人之一。

這位生於英國的NASA太空人已經參與了6次太空任務,在太空中的總逗留時間超過一年。他曾搭乘美國穿梭機和蘇聯聯盟號飛船(Soyuz)升空,在和平號空間站(Mir)上生活,並擔任國際空間站指令長。他完成了四次太空行走,穿着俄羅斯和美國太空服一共執行了23小時艙外活動,其中包括長達8小時,創造了歷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修復任務。

「我非常非常非常幸運,」他笑着說道,「大多數太空人都很嫉妒我,這可能就是我不想再上天的原因!」

尤其讓福勒名聲大噪的是:1997年6月,當他在和平號空間站逗留時,一艘進步號無人貨運飛船(Progress)與空間站撞在一起,摧毀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並損壞了空間站外殼。此時主警報響起,空氣開始泄露,電力供應被切斷,空間站出現自旋。福勒和兩名俄羅斯隊友密切合作,將聯盟救生艙整備完畢,並關閉了受損艙室。

福勒把拇指放在窗口測量恆星運動,然後利用物理學原理計算出了空間站的旋轉速率,然後地面任務控制人員根據這些信息啟動了發動機,最終使空間站恢復穩定。

成員組在壓力下的敏捷思維不僅拯救了和平號空間站,還延長了它的服役壽命。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裏,福勒和隊友合作修復空間站。他們完全恢復了供電和控制系統,並花了幾個小時時間擦乾內牆表面凝結的水珠。

「飛船和空間站發生碰撞10秒鐘以後,我就相信我們沒有生命危險,」福勒說。「知道這點後我就堅信我們有機會拯救自己的生命,所以沒有恐懼,也沒有慌亂。」

「那是我完成過的最佳任務之一,」他說。「我發揮了創造力找到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是NASA的經理們想不到的。」

在成功拯救一座空間站20年後,福勒希望拯救另外一個:國際空間站(ISS)。

我第一次採訪福勒是1998年11月在俄羅斯拜科努爾(Baikonur)航天發射場,當時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艙室「曙光」艙剛剛發射不久。當時他代表NASA太空人慶祝這一時刻。當時的國際空間站項目面臨預算超支和進度延誤的壓力,還受到政治口角的困擾。

作為美國、俄羅斯、歐洲太空署、日本和加拿大的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自2000年以來就一直有太空人居住,隨後其創造的發現不斷讓人們認為這一耗資達1,000億美元的空間站物有所值。

國際空間站已經證實,人類可以長時間在太空中停留並在軌道上完成各種科學實驗。它還表明,美國和俄羅斯等在地球上能夠緊密合作和相互信任的國家在太空中同樣能夠開展合作。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飽含合作、友情和價值的項目,」福勒曾於2003年在國際空間站執勤,目前在一個負責監管國際空間站政策和合作的國際委員會中擔任委員,該委員會僅有兩名太空人出身的委員。

然而,國際空間站的日子已經所剩無幾。多國太空機構當初商定的投資期限只到2024年,這意味着在短短6年後,這座有史以來耗資最為龐大的設施將在一艘進步號飛船推動下離開軌道,並在太平洋上空解體焚毀。

倒計時已經開始。

「俄羅斯每年都把國際空間站服務艙的燃料箱加滿,從而讓它在未來有能力脫離軌道,」福勒說。「這是目前的計劃——我認為這個計劃很糟,是對珍貴資源的巨大浪費。」

但是由於各國重點項目的遷移,已經沒有足夠資金維持這座空間站了。在人類首次載人登月50周年紀念日(2019年7月)即將到來之際,特朗普總統要求NASA重返月球。重返月球計劃包括建造一座繞月空間站作為抵達月球的門戶,然後再建設月面基地。歐洲太空署署長簡·維爾納(Jan Werner)和俄羅斯太空署都對這一宏偉計劃表示支持。中國則自行發展登月計劃,這無疑會給美國施加一定的政治壓力。

儘管上述設想的成本並非高不可攀,但是各國太空機構應該不會在當前載人航天預算之外擁有多餘的資金投入這些宏偉計劃。NASA的重返月球計劃將耗資80億美元,其中包括14億美元的空間站運營成本,以及開發SLS(Space Launch System)飛船等航天器所需成本。

除非國會向NASA劃撥額外資金,或者其他項目下馬(二者的可能性都不大),否則建造繞月軌道空間站或重返月面的計劃將佔用現有資金。

「這麼多項目都在爭奪資金,」福勒表示。「他們沒辦法在去登月或登火星的同時為國際空間站發送乘員、貨物、食品和補給。」

從NASA離職後,福勒一直在私營企業工作,負責創新技術的開發。他認為,商業航天企業將參與進來,延續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商業航天企業能夠提出商業計劃,讓國際空間站的一部分保留在太空中,而不是全部墜入太平洋,」他說。「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採用創新性手段。」

國際空間站目前已開始支持某些商業活動。一家名為NanoRacks的私營企業為私人客戶在空間站的設備架上開展在軌實驗。有越來越多的客戶在國際空間站上發射小型衛星入軌,這些小型衛星是由SpaceX公司的龍號(Dragon)無人貨運飛船送達空間站。俄羅斯航天署開展了太空旅遊,還曾表示計劃建造一座太空旅館艙段。

儘管大多數載人航天活動都由政府直接或間接支持(歸根結底是納稅人出的錢),但是太空的真正私營化已經是一個必然的趨勢。SpaceX的競爭者,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擁有的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最近再次成功進行了新型火箭的發射試驗。在遭受多次挫折後,太空旅遊公司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正在準備使用其Spaceship2號飛船進行首次亞軌道發射。

與此同時,福勒也開始四處奔走,力圖拯救國際空間站。他計劃開設網站獲取支持,並不斷對各國太空署施加壓力,敦促他們繼續為國際空間站計劃提供資金。

「每位曾經為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工程師、經理和各國太空人都認為,空間站是代表全人類的偉大成就,它應當繼續生存下去,」他說。「我仍然在等待NASA告訴我他們打算怎麼處置國際空間站。」

福勒擔心的是,除非私營企業介入,各國太空署(以及提供資金的政治家們)將在2024年親手給這一世界最偉大工程成就畫上句號,並讓世界各國千百萬納稅人付出的巨額投資付之東流。

「我年少時的千百個夢想後來都只不過是夢想而已,」福勒說。「小時候,我曾經天真地以為我35歲能登上月球,45歲能登上火星。我不傻,但在政治面前,毫無疑問我很單純。」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01/156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