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千般劫難,以「靜」保命:靜得出奇的人,都是「一生順遂」的狠人

01

《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一個人,當他知道自己理應達到的境界時,他才能讓內心安定下來。而只有內心安定,他才能鎮定自若。

一個鎮定自若的人,他必然能夠心安理得地活着,從而讓思緒變得周祥起來。唯有如此,他方能有所收穫。

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因素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而這個因素便是「靜」。

靜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境界。它的出現,往往代表着人在走上坡路。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人在面對任何的事情時,最重要的,就是要安靜地沉下心來思考。如此,他們才能思索出破敵之策。

很多人會認為,這所有事情的發展,都不是動態的嗎,為什麼還必須要求人要變得「安靜」呢?

動靜,看起來是一對矛盾。可是,它們卻是相生相伴,相輔相成的。沒有動,就不會有靜,而沒有靜,動也就不存在了。

所謂「靜有千益,唯靜萬德」。那些靜得出奇的人,都是「一生順遂」額的狠人。

02

曾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位準備上京赴考的考生,他在一間客棧住了下來,準備在考前再複習一遍,讓自己能夠有更好的狀態。

在這三天挑燈夜讀的日子裏,他發現,自己根本就是啥都讀不進,而且內心特別慌亂,難以鎮定下來。

第三天夜裏,他準備早點睡覺,希望能緩解自己的壓力。

可是,這一夜,還是無眠,而且腦子裏面一直浮現着不同的畫面。那些畫面,不是有關成功的,就是有關失敗的。

在萬般無奈之下,他還是失眠了。

早晨,他起床時,身子一直在顫抖。他認為,自己應該是生病了,所以便去藥堂找大夫去看病。

在為他診脈時,大夫就不解,他跟考生說:「你的身體沒有大礙啊,好好休息就可以了。」

考生很不解,為何自己的狀態會變得那麼差呢?

旁邊的一位老者看在眼裏,就走過來跟年輕人說:「年輕人,你是今屆的考生吧,如果信得過我,我有辦法治你的病。」

他聽到後,立馬就跟在老者的身後,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誨。而老者來到自己的攤位前,只寫了一個字送給他,然後跟他說,這是藥方,等睡前再打開。

年輕人很疑惑,拿了那張紙,便回到客棧中。

夜晚降臨了,他依舊內心忐忑。然後,他打開了那一張紙,裏面只寫了一個字,那就是「靜」。

年輕人試着保持內心的安靜,然後他便安穩地入睡了。後來,他一直以「靜」來要求自己,不僅金榜題名,還取得了一番成就。

03

人,要想取得成就,為何先要「靜」呢?

因為靜,就是一切心魔的克星,也是人戰勝一切躁動的武器。

就像是一個學生,如果他內心過分躁動,不能安靜下來,那麼他又怎麼可能讀得進書,把知識消化一遍呢?

就像是一個職員,倘若他過分急躁,不能撫平那顆急躁的心,那麼他只能是一步錯,步步錯,到最後落得被人辭退的下場。

安靜,就是要讓人能夠周祥地思考身邊所發生的一切,然後制定出相對應的方案。

上文的那位考生,為何他睡不着覺,也無法讓情緒安定下來呢?

就是因為他走向了「動」的極端,沒有用「靜」的智慧來平衡他的心態。

一個人,過分安靜,這是有害的。而過分躁動,只能是令人吃虧。如此,唯有動靜結合,才能有所得益。

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你的行為是動態的,你的心境是安靜的。那麼,這雙方相互結合,你才能激發出自身的潛力,讓能力最大化。

04

帝師翁同龢有言:「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當人面臨着巨大的變故時,他第一時間要做到的,就是安靜下來,仔細思考,不被外在的壓力所壓垮。

就像是帶兵打仗的將軍,他坐鎮一方,面對敵人瘋狂的進攻,他該怎麼辦?

是盲目地帶兵衝擊,還是啥都不干,等着別人的來一窩端?

其實,這都不是正確的做法。

所謂「為將者,以靜為先。」

一個真正的將領,不該只是能持刀上馬的勇士,更是能縱觀全局,運籌帷幄,鎮定自若的戰略家。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讓躁動的心安靜下來,理性地制定戰略。

尤其是在當下的社會中,大多人都奔走在忙碌的工作旅途中,沒有時間靜下來思考自己的未來。

那麼,大多人也就容易被快節奏的生活給壓垮了,難以有反擊的餘地。

如此,不妨讓心變得安靜起來。因為安靜,是治癒一切躁動和不安的良藥,也能讓人感受到靜美生活的美好。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舒山有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28/156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