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美國制裁下華為又養豬又造車?

華為標識

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為了走出困境幾天前宣佈將開發智能養豬,今天路透社又獨家報道說,華為正在打算生產自己的品牌汽車,今年就有可能推出部分車種;兩名熟知事態的消息人士向路透社披露說,華為正與中國長安汽車等汽車製造商洽談,將使用這些車商的工廠生產其電動車。另有消息指出華為也正與北京汽車集團支持的北汽藍谷集團商談生產電動汽車。路透社就此評論說,華為這家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在美國制裁的打擊下,正尋求策略轉變。

消息人士還具體指出,華為負責手機開發業務的高管余承東將把重點轉向電動汽車。華為電動汽車瞄準的目標將是大眾市場。

不過,路透社的上述消息遭到了華為的一名發言人的否認,這名發言人表示,「華為不是汽車製造商。但通過資訊及通訊科技,華為將致力於成為數字汽車導向及新附加組件供應商,讓汽車原廠委託代工(OEM)業者能夠打造更好的汽車。」

華為的發言人在接受中國國內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明確了華為的計劃,華為並不計劃造車,但是,計劃設計智能汽車部件。與華為進行業務談判的北汽藍谷集團也表示,目前與華為僅有技術層面上的合作,並無涉及代工。第一財經的報道介紹說,由於「外界對華為造車的「猜想」眾多,華為去年在內部發文,重申「」華為不造整車,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不過,第一財經又報道說,「華為內部擁有一套(AUTOSAR)汽車嵌入式系統軟件架構,在這個公有架構下,可以為汽車提供「打包式」的軟件建設服務」,此外,為了更快的推動汽車業務的發展,「在去年年底,華為對汽車業務的組織架構也進行了調整。在一份關於華為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中,華為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IAS BU)的業務管轄關係從ICT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

由此可見,華為的智能汽車業務開發計劃早已初步投入,華為發言人之所以反駁外界有關華為投資造車的傳聞除了因為華為或許確實沒有計劃製造整輛汽車之外,也可能是為了避免外界對華為業務遭受美國制裁影響的猜測。

英國《金融時報》本周二報道說(2月23日),在美國政府的制裁之下,手機晶片被斷貨,華為智能手機不能夠預裝谷歌應用程式,導致了華為智能手機在去年第四季度銷量下降了41%,使華為手機在全球排行榜上跌至第五位,位居中國國內的競爭對手小米和OPPO之後。

有評論認為,不能使用安卓系統,等於把華為智能手機踢出了國際市場。雖然華為手機今年可以安裝華為自己研發的鴻蒙系統,但是,業內人士認為該系統只能針對中國國內市場,無法適應海外的消費者的需要。

不過,儘管如此,令人費解的是,華為的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本周二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表示,華為去年基本達到經營預期,收入和盈利都略有增長。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本月初也作出了類似的表示,並且強調他對公司的生存能力有信心,華為有更多的手段來克服困難。既然收入與盈利都出現了正增長,又何有困難可言呢?莫非金融時報的報道內容有出入。當然,華為的業務並不僅僅局限於手機,但是,從華為自己公佈的2018年的營業報告來看,華為的手機業務占其總業務的45%以上,因此華為官方所謂收入盈利正增長的說法難免引發外界質疑。

此外,華為在法國東部的投資計劃剛剛收到來自法國東部大區授予的八十萬歐元的援款,引發法國輿論與當地反對派的強烈反彈,法國媒體評論說,一個在2019年營業額超過1200億美元的巨頭何以需要區區的80萬歐元,法國歐洲議會議員Raphaël Glucksmann.更是憤怒的表示無法接受法國納稅人的錢被用來援助一個參與鎮壓新疆維族人的企業。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27/156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