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你以為你是多數,最後發現你是少數

作者:
這都是最明白的道理。你相信正常人多半會和自己一樣認知。誰還能沒腦子啊?結果你驚訝地發現,不對,你自己是少數,別人才是多數。腦子這玩意還真就很稀缺。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有一些事情,明明是非很清楚,都不需要討論的,所謂真理不言自明的,你相信思維正常的人肯定是多數。

比如歐陽鋒、李莫愁草菅人命要不得,不管他們是不是‌‌「真性情‌‌」。比如我習練武功,可以練劍法也可以練內功,而不必因此被師兄弟扣個‌‌「劍宗‌‌」或者‌‌「氣宗‌‌」的罪名弄死。

比如練《葵花寶典》會導致殘疾,破壞婚姻和諧。比如行走江湖不能無端威脅別人,揚言說要弄死對方……

這都是最明白的道理。你相信正常人多半會和自己一樣認知。誰還能沒腦子啊?

結果你驚訝地發現,不對,你自己是少數,別人才是多數。腦子這玩意還真就很稀缺。

我家在重慶,就拿重慶的事舉例。之前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示範人體寫生課,居然能上熱搜,就因為用了人體模特,引發爭議。注意,美術學院畫人體引發爭議。

這居然也能爭議上了,讓你有一種年代上的混亂感。美術課寫生能不能畫人體,就跟說相聲能不能報菜名一樣,天地良心,行業基本功,你以為這根本是不需要討論的事,什麼年代了啊,還討論這個?有點出息沒有。在我讀小學的九十年代,正經媒體上也早都不討論這個了,誰討論誰傻,中國,早就進步了。

你以為道理本該是這樣,你以為你是多數。可結果怎樣,你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是少數。這個熱點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可是你看看這些新近留言。我儘量不單獨截留言,而是整屏截,感受一下:

他們成群結隊、漫山遍野,批判畫裸體模特的是臭流氓。而且他們像複讀機一樣,不住地只提兩個反問:一,中國好好的山水花鳥不夠你畫,為什麼非要學西方畫人體?這是崇洋媚外數典忘祖;二,假如是你媳婦當裸體模特,就問你願不願意?他們要麼一,要麼二,要麼一二一,來回踏步。

看他們振振有詞地問‌‌「假如是你媳婦你願意不願意?‌‌」讓人覺得非常搞笑,因為道理很明白:請問那是不是你媳婦?既然不是你媳婦,那你替別人媳婦操什麼心?‌‌「你願不願意娶這樣的女人‌‌」,這不對吧,別人願不願意嫁給你這才是真問題吧?為什麼你這麼平庸卻又那麼自信呢,整天合計自己願不願娶,想多了吧,就不怕末梢神經壞死把腦袋憋大了?

然而這沒用。你覺得美院當然要畫人體,認為這才是正常的,是多數,實際上很可能恰恰是少數。如同你以為城裏一切都寧靜祥和,街市太平,結果爬上樓頂一看,嚯,喪屍圍城了。

再說另一個事,前不久的關於磕頭的事,也是同樣的情景,這事簡直要成‌‌「大禮議‌‌」了。事情的主角是一位前調查記者黃志傑。大年初一,有女讀者向他反映:自己要嫁到山東某地去,但按當地習俗,婚禮上要大搞磕頭,注意不是只向父母長輩磕,而是向所有來賓包括平輩人都磕頭,磕一整天。姑娘無法接受,甚至婚姻都出現了危機。

黃志傑同情這位女讀者,一了解,山東部分地方確實有這樣的情況,並且拜年的時候還有集體磕頭之風,有時向小鬼都磕。他於是就說,反對磕頭,話說得明明白白:在家給父母長輩磕頭不論,但反對把磕頭集體化、擴大化,強迫人磕頭,公共場合集體磕頭,這不是好風氣。

並且請注意:不樂意磕頭的那個姑娘也是山東人!

就這麼簡單的事,放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有天大的爭議了?磕頭之禮,用在公共社交上,早就取締了。下級不給上級磕頭,員工不給領導磕頭,親朋好友握手鞠躬,不再磕頭,這是什麼?這是咱們百年來的文明成果,是無數人為之努力奮鬥得來的結果。小兩口辦婚禮,來賓之間平等,人家姑娘不想磕,作者表示同情、理解,說反對磕,這也該死了?

退一萬步說,你頭鐵,你想磕,他也可以反對磕吧,公共話題公共討論,還不讓人說啦。結果好嘛,以為有常識的人是多數,結果卻成了少數了,網上又不知從哪裏湧出烏泱烏泱的人來,成群結隊,漫山遍野、對作者人身攻擊的,侮辱謾罵的,上綱上線的,‌‌「出一百萬去干你‌‌」、‌‌「我們義和團只割人頭‌‌」、‌‌「我代表一億山東人把你怎麼怎麼滴‌‌」:

這是什麼?這是人身威脅和暴力恫嚇,涉嫌違法犯罪對吧。人家反對磕頭,你就有權違法犯罪啦?反對磕頭不是罪,人身威脅、暴力恐嚇才是罪對吧?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真不老少。放鞭炮可以驅新冠,正常人會質疑吧,你質疑了,結果發現你是少數,‌‌「多數人‌‌」來了,烏泱烏泱,漫山遍野:鞭炮就是有用!

毫無衛生保障的‌‌「古法榨油‌‌」,設備不經消毒處理,你問一句衛生情況和出油率,結果又發現你成了少數,‌‌「多數人‌‌」來了:你蔑視傳統文化

張文宏都稀里糊塗成了少數,他作為醫生,說早餐喝牛奶營養強過喝粥,這是醫生的本職吧,結果‌‌「多數人‌‌」來了:你崇洋媚外數典忘祖!我看着就覺得搞笑了,喝牛奶就數典忘祖?你祖上沒喝過奶?祖上喝稀飯就世代只能喝稀飯?山頂洞人吃啥你吃啥?

有時候咱就納悶,你說這‌‌「多數人‌‌」都是哪裏來的呢?大家明明生活在同一時代,可是對一些人來說早已經是常識的、不需要討論的東西,怎麼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卻是震駭耳目的新知呢。就好像五嶽劍派都曉得《葵花寶典》練了有害了,但更多的江湖人不曉得,仍然在爭先恐後割幾割幾。

有朋友跟我這樣解釋,城市化的進程是分批次的,一批一批的,文明的演進是梯隊式的,所以總是有一些老問題不斷沉渣泛起,被翻出來討論。

這是一個非常善意的答案,是一個非常溫柔的答案,因為它假定人都是理性的,最終大家都會一起走向常識,先聰明起來的人幫助後聰明起來的人,最終實現共同告別傻叉。

可事實上另一個說法也許更准:人們發明互聯網,本意是希望大家多多交流,讓思想越來越活絡開放。然而實際上卻讓傻子們找到了彼此,一起抱團,傻得更倔強了。

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咱們公共廁所里有一句話,寫得貼切,寫得好。放在這裏:

向前一步,靠近文明。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六神磊磊讀金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25/156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