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馮睎干:革除「陋習」到革除「陋刃」

作者:

網絡圖片

中國人,不, 大陸同胞不能依法瀏覽的「推特」(Twitter),近日正瘋傳一張有劃時代意義的照片,顯示中國某地有個標示牌,上面以簡體字寫着「革除陋刃提高文明衛生水平」的標語。「陋刃」兩字不見經傳,應該是從簡體字「陋」(陋習)改寫過來的。網民都相信這是避諱,不敢直書習近平的姓。

我一看見這幅照片,覺得中華文化果然偉大復興起來,不,何止復興,簡直超唐趕漢,把中華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眾所周知,「避諱」是自古以來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大概興於周朝,最初只避諱先帝王名字,生者不諱,如《左傳》說:「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是指帝王死了成神,只有神名才須避諱,像猶太人不敢直稱上帝神名YHWH,要改叫adonai一樣。

後來諱法趨嚴,秦始皇在生也要避諱,他名「政」,正月就改叫「端月」。古人為了避諱,通常採取改字法、缺筆法或空字法。改字即改成意思相若的字,如漢明帝叫劉莊,東漢人如班固就不寫「莊子」,改稱「嚴子」。缺筆法是把字少寫一筆,如唐人為李世民避諱,或代以「某」字。

然而古人只避名,未聞諱姓,翻遍陳垣先生大作《史諱舉例》,也找不到一個諱帝王姓的例。如今我朝破天荒諱姓,真的令我非常激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按中華文化偉大傳統,「習」或可改字為「慣」,或可缺筆為「刁」,甚或直接空掉;現在卻把「習」改成音義截然不同的「刃」,突破古人「改字缺筆空字」原則,又一驕人成就!

我心情平伏後,仔細思量,隱覺不妥。「陋刃」殊不可解,還殺氣騰騰,到底是避諱抑或醜化?若要避諱,今後難道要寫「性相近,刃相遠」、「刃慣成自然」?雍正帝曾諭內閣,見本朝人凡遇「胡虜夷狄」等字,每作空白或改字,「如以夷為彝,以虜為鹵之類,殊不可解」,雖明白是為了滿清忌諱,但改得不倫不類,反而是「背理犯義不敬之甚」,於是下令此後再這樣亂改,「照大不敬律治罪」(見《史諱舉例》卷二)。哼,我拭目看「革除陋刃」的作者,該當何罪。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光傳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25/156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