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世界上最著名的藍鯨,卻沒人見過它自在遨遊的樣子

在英國倫敦南肯辛頓的克倫威爾路(Cromwell Road),有一座維多利亞時期的哥德式建築,它就是享譽世界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自1881年向公眾開放以來,這座酷似中世紀教堂的宏偉建築,一直是眾多自然博物愛好者的朝聖之地

博物館的羅馬式拱門主入口,就像一扇通往自然歷史科學聖殿的大門| Diliff/ Wikipedia

來到博物館中央的辛茲大廳(Hintze Hall),展廳內包羅萬象的珍貴藏品令人目不暇接。當我驚嘆那些遠古巨獸的化石時,殊不知大廳上方還懸着一隻龐然大物。直到我仰望大廳精美的天花板裝飾畫,才赫然發現了這件長約25米,重達4.5噸,以進食的俯衝姿勢凌空懸置的藍鯨骨骼標本。它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藍鯨「希望」(HOPE)。

身為現存最大的動物,藍鯨「希望」無疑是NHM8000萬件藏品中最具分量的一件|江南蝶衣

不幸擱淺的海中巨獸

關於「希望」的故事,要從130年前它的最後一次旅行說起。1891年3月25日清晨,一頭年輕的藍鯨經愛爾蘭東海岸向北遷徙時,不幸發生了意外,它被困在了愛爾蘭海濱小鎮韋克斯福德(Wexford)附近的一個沙脊上。很快,小鎮居民就發現了這頭擱淺的龐然大物

人們認為那條不幸的鯨魚就擱淺在韋克斯福德的這片淺灘中| www.nhm.ac.uk

儘管在19世紀初,歐洲人便開始捕殺鯨魚,提煉鯨油用作燃料。但頗為諷刺的是,當這頭長達25.2米的海洋巨獸出現在海濱小鎮時,人們卻不知道它為何物。而一些無知的小報記者更是將它描繪成「奇海怪客」(strange visitant from strange seas)大肆宣傳。最終經博物館的專家確認,它是一條擱淺的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

好奇的小鎮居民登上了這條擱淺的海中巨獸| www.nhm.ac.uk

由於當時沒有救助鯨魚的設備,在經過了兩天的垂死掙扎後,一名叫做Ned Wickham的救生船駕駛員用自製的魚叉刺入它的鰭狀肢下,幫它結束了痛苦的生命。隨後,這頭可憐的鯨魚被人們拍賣宰殺,在處理了鯨脂後,剩餘4.5噸重的骨架以25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1934年,藍鯨的骨架被懸掛在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展廳| www.nhm.ac.uk

藍鯨「希望」的遷徙之旅

在「希望」入駐辛茲大廳前,人們對於它的過去所知甚少。直到近年來,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藉助科學技術手段,才逐漸揭開了籠罩在「希望」身上的神秘面紗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希望」鯨鬚中的化學成分,確定了它的性別:一頭雌性藍鯨。雖然一些藍鯨能夠「長命百歲」,但遺憾的是,「希望」在擱淺時僅存活了15年時間。此外,南安普頓大學的克萊夫·特麗曼博士還對「希望」進行了同位素分析,為我們還原了它生命中的最後七年時光。

漫步在「希望」的下方,想必你也會感慨人類的渺小| www.nhm.ac.uk

藍鯨生前的最後七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它在大西洋的亞熱帶水域覓食和成長,2、夏季到來,它在冰島、挪威和北極圈附近覓食磷蝦;冬季來臨,它向南遷徙回到溫暖的亞熱帶水域越冬。3、在溫暖的亞熱帶海域產下幼鯨,結束哺育重複遷移卻不幸擱淺死亡。

「希望」生命中最後七年的旅途| www.nhm.ac.uk

「希望」鯨鬚中的同位素比值,表明了它重複着相同的遷徙路線。不過,在它生命的最後一年,它的遷徙路線卻發生了奇怪的改變。據研究人員推測,「希望」可能孕育了幼鯨,並在大西洋的亞熱帶海域完成了長達一年的哺育,之後隻身北上覓食。也許是惡劣的天氣使它迷失了方向,讓這個年輕的生命永遠地定格在了韋克斯福德。

藍鯨的尾鰭| Michael Baird/ wikimedia

展示「希望」的意義

早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籌建之初,創始人理查德•歐文爵士(Sir Richard Owen)就設想,這座博物館應當是自然界的一個縮影。他希望通過展示鯨魚這個地球上最大的動物,來激發公眾對自然的興趣。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34年,藍鯨的骨骼標本亮相哺乳動物展廳,歐文的夙願才得以實現。

1930年,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站在巨大的藍鯨模型前| www.nhm.ac.uk

不過在當時,體型龐大的藍鯨骨骼標本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注。對於大部分訪客來說,中央大廳(辛茲大廳的前身)那具身形巨大的梁龍化石模型,才是他們心中的明星展品,人們還親切地稱這件石膏複製品為:迪皮(Dippy)。當時的人們卻不知道,在二戰結束到20世紀60年代這段捕鯨的「黃金時期」里,由於人類的貪婪,多個昌盛的藍鯨族群慘遭覆滅。據統計,在20世紀的南極海域,被捕殺的藍鯨保守估計為36.3萬頭。這個冰涼的數字至今令人觸目驚心。

20世紀初,隨着全球商業捕鯨業迅速興起,體型巨大的藍鯨就成了捕鯨人覬覦的目標。圖為南極南佐治亞島格瑞特威肯捕鯨站捕獲的一頭體長超過25m的藍鯨| lifestyle.net

2017年夏季,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將對中央大廳的明星展品進行改造,以藍鯨骨骼替換梁龍Dippy。儘管這招來了Dippy粉絲們的抗議,但博物館卻希望將藍鯨標本放在現生物種和已滅絕物種之間展出,藉以提醒人們關注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以及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責任。

2017年2月,備受人們喜愛的Dippy搬離了中央大廳,它的離去讓很多訪客懷念不已| Drow male/ Wikipedia

在給這副巨大的藍鯨骨骼搬家前,博物館影像部用了六周時間對它進行了激光掃描和3D建模,並在博物館的官方網站向世界共享了藍鯨的數字標本。此外,博物館的科學家們還藉助3D打印,製作了一具1.5米長的藍鯨模型,用以精確模擬這個巨型展品的固定和陳列。最終,在2017年7月13日,辛茲大廳的明星標本藍鯨全新亮相,它被命名為「希望」。

藍鯨「希望」的數字標本| www.nhm.ac.uk

自1960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宣佈禁止捕殺藍鯨起,藍鯨種群出現了緩慢恢復的跡象。但是,磷蝦捕撈、船隻碰撞、冰川融化、海洋污染……時刻威脅着這些溫柔的海中巨獸。在IUCN紅色名錄中,藍鯨仍被評估為瀕危(EN)物種

新年伊始,祝願「HOPE」的同伴們免於厄運,成為大海碧波中自在遨遊的深藍。祝願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溫柔巨獸,一直與希望同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物種日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205/155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