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李怡:善霸 美國保守主義傳統的價值觀

作者:

前天拙文用了「善霸」一詞,有讀友認同,也有人覺得聽來突兀,覺得「霸」就不好。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今年的和平獎,頒給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這個組織在拯救人命、搶救糧食安全的努力。這個獎不僅出乎各方意外,亦存在爭議。因為在過去20年,WFP以組織顢頇與反應遲鈍聞名,並且1990年代在西非爆發「以性換糧」醜聞,至今咎責不清,而且這種事態層出不窮,最近一次就發生在數星期前的烏干達。

挪威委員會提到WFP在也門、敘利亞、北韓、海地……等地的饑荒救援工作,但沒提的是,WFP在救援這些「受災地區」時,往往需要受限於聯合國的規定以「在地政府」為夥伴,人道物資必須配合「獨裁或貪腐」的政府安排,侵吞倒賣現象不絕。

因此,真正的饑荒來自專制極權,而不是自然。研究人類戰爭和民主的拉梅爾教授(Rudolph Rummel),不僅據統計指出自有民主國家產生以來,所有戰爭都發生在專制國家之間,或在民主國家和專制國家之間,而沒有一場戰爭發生在兩個民主國家之間。他據統計也指出,歷史上全球發生的大饑荒並造成大規模死亡的,全都發生在專制國家,而沒有一例發生在民主國家。不是說民主國家就沒有天災,而是民主國家可以抵抗天災,不會把天災變成人禍。但在專制國家,天災通常會轉變成人禍,例如史太林時代的大饑荒,中國大躍進造成4,000多萬人死亡的大饑荒。

世界許多地方持續不斷發生弱勢的民眾捨身對抗專制極權,這時候把和平獎頒給配合「獨裁或貪腐」的救濟組織,不能不說是對反抗強權、真正解決饑荒問題的民主訴求者的冷漠。挪威與中國的關係因2010年向劉曉波頒發和平獎而陷入緊張,今年8月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挪威時,警告挪威不能把和平獎頒給香港民主抗爭者,若沒有忘記這些事,那麼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袞袞諸公是否怯於強權或至少不想搞壞關係,就難免惹人議論矣。

生於1974年的美國人Eric Greitens,19歲時因一次中國之行,而立志以無私的奉獻改變世界。他上大學時獲獎學金到牛津大學研讀人道主義歷史,期間他以義工身份多次參加慈善組織,深入世界各地戰亂國家難民營,救助兒童、窮人與殘疾人。在親身體驗到一個個受害者的慘痛經歷後,他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當無辜者受到侵犯時,若沒有強者的武力保護,即使再多的慈善服務與人道援助都無濟於事。為此,他積極推動「必要時用武力保護弱者結束各種人類的清洗和屠殺」的理念。

Eric26歲獲牛津博士學位。他拒絕了商界的高薪聘書,毅然參加一年只有一、兩萬美元津貼的美國海豹突擊隊的預選隊。不算年輕的他以難以置信的毅力闖過近乎受刑與死亡線上的「地獄星期」的高強度選拔,成為海豹突擊隊軍官。九一一後,他遠赴肯雅、泰國、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執行各種艱巨的剿恐任務,經歷了無數危險的戰鬥。但是,即使在他身帶最具殺傷力的武器時,他的人道主義理念卻從未泯滅。

Eric退伍後集資創辦了一個非盈利機構,幫助殘疾軍人找到新的貢獻目標,為社區繼續服務。2016年他代表共和黨參選密蘇里州州長當選。

2011年,他將自己的經歷和心路寫成一本書《The Heart and The Fist》(《愛心與鐵拳》),在他的感人故事中貫穿了一個主題:你必須是個強者才能成為好人。同時,你必須是個好人才能成為強者。

這就是善霸。也是美國保守主義傳統的價值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015/151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