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7月新增貸款及社融增量下降 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凸顯

作者:

中國系統性風險上升,中共央行放慢貨幣寬鬆節奏。

中共央行周二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融量不及市場預期。有報道稱,信貸放緩,顯示隨着中國經濟復甦,貨幣政策回歸常態。事實上,受中共病毒衝擊,中國實體經濟所積累的風險正在傳導到金融界,中國商業銀行終結了一季度利潤上漲的局面,利潤暴跌;與此同時,不良貸款突破兩萬億元,中國發生經濟和金融系統性危機的機率大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成為中共央行的當務之急。

中國7月新增貸款和社融量不及預期

周二(8月11日),中共央行公佈,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9,927億元,低於此前1.2萬億元的路透調查中值;當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7%,此前路透調查中值11.1%。

央行數據並顯示,7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66.19萬億元,同比增長13%,路透調查中值為13.2%。

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9萬億元人民幣,低於1.85萬億元的路透調查中值,比上年同期多4,068億元。

疫情疊加經濟下滑 中國金融風險積聚

彭博報道稱,中國7月信貸增速放緩,下降幅度遠超預期,反映短期融資規模下降,顯示隨着經濟的持續復甦,貨幣政策放鬆的步伐變得更為節制。

路透報道稱,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融量下降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的效果。

事實上,在信貸寬鬆的背景下,實體經濟基本面依然疲弱,盈利能力低下,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其積累的風險已經傳導到銀行業,導致中國商業銀行利潤和不良貸款暴增。

8月10日,銀保監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而在淨利潤負增長的同時,銀行不良貸款也在二季度突破2.7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243億元。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儘管中國GDP同比增速為-6.8%,但銀行利潤卻實現了5.62%的正增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600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

另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8月9日,公佈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的104家中小銀行,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總計430.81億元,而去年同期為452.49億元,同比出現下降。

據陸媒《第一財經》,與去年上半年對比,這104家銀行上半年超過60%的銀行淨利潤出現了下滑,部分銀行淨利潤降幅甚至超過50%。

與此同時,上半年僅有30多家中小銀行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但增幅不大,基本上在個位數。

今年5月,中共央行研究局課題組發文稱,面對武漢肺炎(中共肺炎)疫情衝擊與經濟下行疊加的複雜局面,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隨着實體經濟困難向金融領域傳導的滯後效應逐漸顯現,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銀行後期不良貸款處置和資本消耗壓力明顯加大,銀行利潤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內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可能。

中共央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危機的底線

數據顯示,中小型銀行仍是信貸發放的絕對主力,且放貸在向中長期資產集中。

央行周二發佈的數據顯示,新增企業中長貸5968億元,連續五個月高於去年同期。

中國經濟達人「憑欄欲言」8月11日撰文表示,在經濟下行背景下,長期投資具有極高的不確定性,但在經濟下行背景下,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增加對長期項目的信貸則是一種對央行繼續放水的預期。

銀行作為資金中介,借入短期資金,並以不同期限的信貸形式將資金投放出去,是其利潤來源。

然而,中小銀行樂觀的將信貸資源集中投放在中長期項目上,一旦銀行短期融資能力跟不上,借短放長的行為就會導致期限錯配,流動性危機就會發生。

所以,一旦短期融資跟不上,本身抗風險能力又不高,小銀行面臨的就是整體資金鍊集中斷裂,大面積風險爆發。

文章分析說,金融機構風險的最大特徵就是會迅速的傳染擴散,這會導致信用恐慌性蒸發,驅動M2下降,反過來施壓房產價格,房產價格下降則導致企業抵押物貶值,信用創造萎縮由金融市場波及實體,企業債務問題加速浮出水面,或誘導經濟風險全面性爆發。

在經濟和金融系統性風險爆發的可能性日益增加的前提下,中共央行暫時收緊貨幣閘門,並非因為經濟出現了轉機,很可能是為了延遲危機爆發的時間。

上周四(8月6日),中共央行發佈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12/148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