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金鐘:美國對華綏靖主義史話

和前線的麥帥分歧的爆發,也是美中誤判史上的制高點。嗣後,麥帥認命,制定引誘性的撤退計劃。因炸橋方案被否定後二十天,共軍利用華府設置的保護屏道,已往戰場輸送20萬以上的新編部隊,數量壓倒優勢數倍於聯軍。美軍既無增兵,又難以發揮制空打擊力,挺進鴨綠江,就有陷入被包圍的危險。11月底共軍發動總攻(即中共所謂「第二次戰役」),美第十集團軍和中共九兵團激戰長津湖,雙方受損慘重(兵無寒衣倉促出征的九兵團僅凍死凍傷達三萬餘人)。美軍遂從東海岸撤退,鏖戰西海岸。1951年3月奪回漢城,此後轉攻為守。雙方保持三八線戰略對峙,邊談邊打。直到1953年史達林去世,蘇共停戰壓力下,終止毛澤東在戰俘遣返上的阻撓,七月停戰協定得以簽訂。

 

【白宮畏懼三次大戰姑息忍讓犧牲麥帥】

麥克阿瑟1951年4月12日被杜魯門突然解除軍職,是二戰後最戲劇性的事件。麥帥戰功顯赫,何以被黜?華府稱是他「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似有「犯上抗命」之罪,麥帥曾予嚴正駁斥,但不掩和華府領導層有戰略分歧──從CIA局長到杜魯門總統,都不諱言,如果轟炸鴨綠江大橋,就如觸發三次世界大戰的信號,拖蘇聯參戰,美國絕對要予以防止。事態有否如此嚴重?美蘇關係,向來追溯「雅爾達協定」。1945年2美英蘇三巨頭雅爾達會議非常權威,為二戰後世界秩序作出規範(或稱劃分勢力範圍、達成東西方戰略平衡),嚴防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再起。

有關中國的兩主題,是蘇聯出兵東北和朝鮮託管。前者出於美方估計,如果實施陸戰攻佔日本,美軍要準備犧牲50-100萬人。蘇聯以百萬大軍出擊滿洲對日宣戰,必可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保全數十萬美軍生命。為此滿足史達林獲得北方領土及東北權益。對朝鮮半島,美蘇一致同意三八線劃分南北佔領區,分別由美蘇「託管」。戰後南北韓分別成立「大韓民國」與金日成政權,蘇美駐軍1949年先後甩手撤退。而北韓發動大規模南侵之時,又正當美國剛剛「丟掉中國」不足一年,韓戰兵連禍結,如此兇險的連鎖反應,使美蘇雅爾達戰略頓失平衡,美國豈能容忍再惹怒蘇聯!

但是,領兵上陣,麥帥遵循戰爭邏輯,以一切有利手段奪取勝利。他對朝野之三次世界大戰的恐懼,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他認為請蘇聯進軍滿洲「純粹是多此一舉」。美國有原子彈後,即將崩潰的日本,投降指日可待。他擔心蘇聯進入亞洲將會加強共產主義勢力。有一天,蘇聯駐東京代表,來美軍司令部,試探蘇軍分享北海道佔領權的可能性,麥帥毫不客氣地逐客:您再提類似要求,我就將你們全部逮捕!──他看透蘇聯已經獲得雅爾達的「紅利」,支持一場朝鮮「有限戰爭」,讓中國去打,蘇軍不必出手已足夠。

因此,麥帥主張加強對共軍的打擊力,包括封鎖中國沿海,打擊其軍工基地。他公開指出共軍的三大弱點,相信動員美軍的全部軍事能力一定可以戰勝「人海戰術」。但是,華府在媒體的鼓吹下,陷在世界大戰的幻覺中,對麥帥的建議置若罔聞,事態有如慕尼黑對納粹的妥協一樣。馬歇爾告訴他,韓戰「使我們面臨極為嚴重的國際問題!」不久參聯會就向麥帥攤牌,發出要美軍準備撤出朝鮮的指示……麥帥認定,最高統帥部已無意和龐大的紅色中國對決!他說,已經犧牲五萬將士的這場戰爭,將「走向毀滅的災難性結局」。華府知道麥克阿瑟將軍已經是他們綏靖政策的絆腳石,一場大義凜然的戰爭,決定犧牲它最英勇的統帥。

【中國因素滲透美國最高統帥部】

可見麥帥的命運表面上繫於戰場的進退。實質上有更深的原因。美蘇羅斯福與史達林二戰後,有意促成國共兩黨的和解而終告失敗。韓戰結果雖然沒有中國內戰勝敗一邊倒。但是戰爭的始末仍然滲透着對共黨是和是戰兩種策略的政治分歧。韓戰猶如國共內戰的繼續。分別只是國府一方換為美國;戰爭的另一方主力仍然是中共軍隊。他們的戰爭概念及戰略戰術,從人海大戰到遣返戰俘,還是延續內戰的模式,和美軍完全現代化作戰理念與體系,形成一場不對稱戰爭。

韓戰中的共軍在宣傳、情報、統戰方面,遠不如在內戰同溫層搏殺那樣得心應手。不可能設計無孔不入的共諜和地下黨、策反叛將,取得勢如破竹的勝利。但是,在這場不同種族的武器競賽中,卻出現一個異常現象:萬里之外的美國最高統帥部的「中國因素」!所謂中國因素,即包括三約翰在內的一群「中國通」和外交官、決策官員。他們多數都有中國經歷,一般不具法律上的叛逆資格,但是卻有自覺不自覺的親共情緒與觀念,和利共的判斷,影響甚至主導美國的對華政策。

本文前述美軍向鴨綠江挺進時,統帥部嚴禁炸橋的突發事件,大大削弱美軍的空中打擊優勢,有利敵軍進攻,造成美軍在戰役中的嚴重失利。國際輿論驚呼聯軍大敗,乃至杜魯門總統慌了手腳,公開說要使用核武器(被英首相勸止),還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這件禁炸、自毀優勢的奇案,無異於麥帥痛斥的1947年對國民政府的斷援,一樣後果嚴重,是典型的綏靖資敵性質。古今戰律對於臨陣叛逃,無不加以嚴厲處置。但關係戰略抉擇的最高司令部的命令,權重如麥帥者也無可奈何(艾森豪將軍事後亦為麥帥抱冤,未能出手為先)。涉嫌者馬歇爾將軍未追其責,反而成為懲罰麥克阿瑟的「行刑隊執槍手」(麥言)。熟知中國古典岳飛冤案者,莫不為之感慨。

韓戰美國高層發生的內訌,當年曾引起麥卡錫—胡佛反共浪潮的關注。馬歇爾在國會諮詢中受到不斷的質問與衝擊。麥帥也出席指證:認為對華戰略的失策,引起一連串災難,是美國百年來政治的最大敗筆。他重複地告誡赤禍的危害性:「我們未來幾代人要為此付出代價:或許要一百年之久。」馬歇爾則堅持罷黜麥帥是因為他的策略「要使美國和中國、蘇俄掀起大戰」。依稀可見,還是中國內戰棄蔣派的餘音續唱。國會右派和中國遊說團不會放過他。

麥卡錫參議員指控馬歇爾「賣國」:「馬歇爾放棄國民政府,使中國淪於中共;罷黜麥帥,使美國輸掉韓戰。」拒絕台灣出兵,導致美軍五萬傷亡,也是馬帥忌諱中國所致。此外,麥帥統帥部的人懷疑華府有內奸,為何他們的作戰計劃往往都為共軍所預知……馬帥後因援歐的「馬歇爾計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馬歇爾與麥帥三十年代曾有過節。晚年這位出將入相、德高望重的大人物拒絕寫書。談到那些戰爭歲月,總有不堪回首之嘆。

【麥帥力挺台灣,捍衛東亞自由居功至偉】

麥帥和台灣的關係,也是他被貶斥的一方面。台灣外交處境屢遭不幸,卻始終還是美國的政治盟友。麥帥對台灣的同情支持是富有人情味的一頁,在韓戰爆發的第二周,麥帥即行訪問台灣,會見戰友蔣介石,並發表聲明。說明來台是考察軍事防禦,加強美軍與台灣合作,免受共軍的進攻。針對當時美國政府「某些人一貫鼓吹綏靖主義和失敗主義」,麥帥強調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不能落入共黨之手,否則,其戰略後果將直接影響美國的安全。」二戰中美國和國民政府結盟抗日,今天為何不能合作遏制共產主義?不料,白宮竟要求麥帥收回他的言論,「因為與美國既定政策發生衝突」。杜魯門的代表哈里曼稱,我們對共產主義只能阻止其行動,不能發起任何反擊。麥帥知道「杜魯門總統對蔣介石懷有強烈的敵意,聽不進任何人為蔣說話。」

在回顧美國對中共長期陷入綏靖主義的誤判中,一個焦點是對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的歷史評價。可以斷言,對中共的寬容和溢功,很大程度上來自對蔣的貶辱和否定。在二十世紀國共長期鬥爭中,蔣不是一個眾望所歸的成功者,但也絕不是被污名化妖魔化的人物。十多年前蔣日記的公開,引起的驚嘆就是一例。我再援引和中國有五十年緣分的司徒雷登的評論:「我對委員長的道德品質沒有任何質疑。」內戰失敗因為國民黨真正建立了一個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權,但戰爭影響了改革,傳統的劣根性發作,造成通貨膨脹及經濟困難。至於對共產黨的高壓政策,「他比其他中國人、美國人和外國人更早地認出中國共產黨真正的本質,他毅然決定冒着被誤解甚至失敗的危險,也要堅持到底。」共產黨蓄意誇大的如「四大家族」貪污斂財,也被歷史學家所否定。但是卻有過很大影響,如漢學家費正清也認為:「既然國民黨如此腐敗,不如讓共產黨來治理國家,反正不會有比國民黨更壞的政府。」

可見在那失敗主義風行的年代,麥克阿瑟將軍挺台的姿態,何其勇毅。不僅出於台灣是他的轄區,他對蔣的信心。而且親悉華府政客的無能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作者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711/147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