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中國父親的標杆 百年來無法超越

03.「言傳」規勸

除了「身教」

梁啓超也非常重視「言傳」

他曾在《變法通義》中強調: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因此他非常重視孩子們童年時期的教育

他常常對孩子們說:

「要忠厚為本,不可損傷人格」

「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人生在世,常常思報社會之恩」

「國家生命,民族生命總是永久的

我們總是做我們責任內的事」

在他的教育下

孩子們個個都忠義且有骨氣

他的三子梁思忠

在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後

毅然回國

並率兵參加淞滬抗戰,奮擊日寇

不幸罹病去世

他的長女梁思順

在丈夫去世後,自己帶着4個子女

卻甘守貧苦,拒絕給日本人做事

▲梁思順(前右)在丈夫去世後獨自養育4個孩子,堅持不肯為日本人做事

他的四女梁思寧

在抗戰中毅然投筆從戎

參加新四軍投身革命

歷經九死一生、艱苦磨難而衷心未改

他的五子梁思禮

在美國靠洗盤子、打零工

半工半學奮鬥

博士畢業後

卻毅然在1949年選擇回歸大陸,報效祖國

投身中國的導彈和航天研發事業

為新中國鞠躬盡瘁

這就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所教育出來的英雄子女

04.開明幽默

梁啓超儘管出身舊式科舉

但開明通融,與子女有商有量

鑑於國家缺乏生物人才

他很希望次女梁思莊學習生物

在聽說女兒並不喜歡後

他馬上寫信

勸說女兒根據自己興趣喜好選擇專業即可

「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最終梁思莊在父親的鼓勵下改學圖書館專業

成為中國圖書事業的先行者

他教導子女為人要正,嚴肅己身

但在生活態度上

卻倡導「趣味主義」,拒絕「哭喪着臉」

「若哭喪着臉挨過幾十年,

那麼生命便成沙漠,要來何用?」

▲得益於梁啓超的教育,子女們大多嚴肅做人,卻開朗活潑

在他的影響下

子女們大多性格開朗、風趣幽默

學有所成而不枯燥

做嚴肅君子又不失風趣為人

梁啓超常年奔波在外

孩子們不在身邊

他便經常寫信

與孩子們談人生、談理想、做朋友

梁啓超一生共留下2000多封信

其中300多封是寫給子女的

這些家書前後持續15年

少則寥寥十幾字,多則達幾千言

或談家事,或談學業

或談心聊天,或縱論時事

假若讓我們來寫信

不知道幾人有這樣的耐心

去循循勸導自己的子女

05.愛而不溺,嚴而不苛

對待所有的子女

他都「愛而不溺,嚴而不苛」

對大女兒梁思順

即使她已是幾個孩子的媽

梁啓超仍親切地稱之為「我的大寶貝」「乖乖」

對自己的小兒子梁思禮

他則稱呼為「老白鼻」(老baby)

▲梁啓超寫給女兒梁思順的家書,直呼:寶貝

儘管言語親愛

但梁啓超非常懂得讓孩子們磨練品格

1923年,梁思成被汽車撞折腿骨住院

以致要延誤一年到美國留學

梁啓超不急不躁

對梁思成說:

你一直以來處境都太順利

這種小挫折正是磨練德性的好機會

切不可心焦萎畏

梁思成從美國留學歸來後

同時接到清華大學和東北大學的執教邀請

對此

梁啓超要求兒子不要去生活舒適的清華

而是要到條件艱苦的東北大學去任教

在梁啓超看來

工作要從艱辛起步

切不可貪圖安樂

06.治學指導,訓練有方

對於兒女們的治學

梁啓超的指導方法也非常值得學習

梁思成在美國攻讀建築專業時

梁啓超便寄給他全套的《營造法式》

讓兒子學習中國古典建築

以求學貫中西

梁啓超甚至給梁思成規劃遊學路線

要他去歐洲具體哪些國家、觀摩哪些古典建築

這為梁思成日後成為中國的建築大家

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二兒子梁思永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

梁啓超親自為這位學習考古的兒子

聯繫當時的考古學家李濟

自掏腰包

要求兒子梁思永前往參加實地考古

震驚中外的殷墟遺址

便是得益於李濟、梁思永等人的發掘才為世人所知

最終,梁思永也成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拓者之一

1948年,梁思成、梁思永兩兄弟

一起當選民國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這正是梁啓超親自指導、點撥的功勞

1993年,他最小的兒子梁思禮

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啓超的9個子女,個個都是英才

父親節

向這位偉大的父親致以敬意

儘管子女眾多、家大業大

但貧寒出身的梁啓超

出色地履行了一位父親的職責

並將他的子女們個個教育成才

教育一個子女成才

已經很不容易

更何況是教育9個子女個個成大才

成為中國100年來的精英典範

這種難度,這種家族

或許只有梁啓超

這樣一位超級老爸

才能做得到吧?

作為中國父親的標杆

他一直被模仿,卻難以被超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最愛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625/146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