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俗語「慈不帶兵、義不養財」 下半句更精髓 若能讀懂受益終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是老子所說的一句經典名言,至今仍然很受用。意思就是福和禍相互依存,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有一些壞事可能會引發好的結果,也有的好事可能會出現壞的結論。這就像成語故事「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同樣人性也具有兩面性。

「慈不帶兵、義不養財」,就是通過人的性格弱點,說出工作方面的不足之處。試想一下,心地特別善良的人,如何能看得慣戰場上的血肉橫飛;特別講義氣的人,如何能不在意朋友的損失。其實這句話還有更經典的後半句,字字都蘊藏着豐富的人生哲理。

一、「慈不帶兵」寓意深刻

「慈不帶兵」雖然簡單卻極其精準,意思就是心慈手軟的人,不適合帶兵打仗,因為戰爭本身就非常殘酷。有的年輕人嚮往戰場上的金戈鐵馬,手持利刃秒奪對方首級,聽起來多麼瀟灑快意。但是真正走上戰場面對,鮮活的生命在眼前倒下,要有強於普通人幾百倍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戰場上不丟性命。

領兵打仗的將領如果是婦人之仁,做事情心慈手軟,總是希望對方能夠「改邪歸正」,這種心理嚴重影響到軍隊士氣,甚至會導致全軍覆沒。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特點,事業發展方向也不同,慈愛的性格雖然可貴,但卻不適合帶兵打仗。

二、「義不養財」是人生經典

「義不養財」也具有深刻意義,古往今來人們對商人的印象並不好,大多數商人都把「錢」放在第一位。「無奸不商」、「耍奸取巧;「囤貨居奇」、「老奸巨猾」等詞語,都精確的形容出了商人的為人處事風格。

商人重「利」而不重「義」,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義」字當頭,雖然是非常可貴的人品,但是這個性格特點的人不適合經商。因為在經商這條路上,把別人的損失看得太重,往往自己就沒有什麼利益了。那些比較重「義」的商人,可能會在商界留下很好的口碑,但卻很少能賺到大錢。

「慈不帶兵、義不養財」是比較經典的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後半句話,其實後半句更為經典,將人生的大道理蘊藏其中,並在不同的人生路上,不斷的為人們指點迷津。後半句話就是「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三、「善不為官」道出為官之道

古代官場都十分黑暗,想要在官場上有一席之地,必須要頭腦和手段。一味的善良和心軟,最後只能讓自己在崗位上「殉職」。「善不為官」寫出了自古以來的官場生涯,想要當一個好官,也要有自己的底線和為人原則,不能讓人覺得自己好欺負,避免不停的背黑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山坡羊·潼關懷古》的點睛之筆。意思就是天下安定統治階級,就要大興土木而且要大力斂財,所以受苦的就是老百姓;在國家滅亡之際老百姓仍然不可避免的受戰爭的侵害。這首詞是元代散曲家張養浩的作品,張養浩作為一個一心為民的清官,最後累死在自己的崗位上。

四、「情不立事」道出成長曆程

古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意思就是一個人得到成仙之後,連家裏的雞和狗都會跟着升天,寫的就是裙帶關係的嚴重性。如果一個人不學無術、品行拙劣,靠着其他人的關係來發展事業,即使有一官半職最終也難成大事。

「情不立事」是指靠着私人感情來發展事業,最終會導致一事無成、一敗塗地。每個人都有很多或近或遠的親戚,比如叔叔、嬸嬸、表兄、表嫂、姨夫、舅媽等等,如果把親情作為處理事情的標準,那麼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失衡,所以「親兄弟明算賬」的確富有哲理。

五、「仁不從政」乃政治感言

「仁不從政」是說任何一個從政的人,不能對什麼事情都太過仁慈。為人處事經常優柔寡斷、舉棋不定,會影響到處理事情的質量和速度,從而也會影響到自己的政績。所以在政治上想要有突出的成績,不要太拘泥於他人的利益和想法。心中有了決策,就要立即實施下去,做事情太過仁慈容易婦人之仁。

結語

民間的俗語雖然讀起來比較通俗,但是卻從字裏行間說出為人處事的方法。但是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所以所擅長的工作方向也不同。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性格來選擇行業,避免由於自身的原因導致一事無成。

責任編輯: 葉淨寒  來源:趣聞歷史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13/145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