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各國政府出手阻止中共趁虛收購關鍵行業

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大流行,給全球各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出現了大蕭條以來從未有過的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全球收入將損失2萬億美元。

隨着經濟停擺,全球股市快速下滑,僅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自2月底以來就下跌了18%,儘管最近出現了反彈。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優質企業估值縮水,數萬億美元市值蒸發。

2月中旬以來,作為全球飛機製造業巨頭的波音和法國的空中巴士(Airbus)的市值分別縮水近60%;今年1月以來,意大利石油巨頭埃尼集團(ENI)和澳大利亞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集團(BHP Group)的股價下跌了40%甚至更多。不少企業陷入現金流困境,不乏企業在償債困難之下待價而沽。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5月5日報道,隨着航空和能源公司資產價值下降,從美國到印度再到澳大利亞,各國政府都在設置障礙,以抵禦外國資金(特別是中國)收購在中共病毒大流行期間失去價值的重要戰略資產。

各國政府擔心,價值處於低位並陷入現金流枯竭的企業,可能會成為中共這樣對手的購買目標。他們已經發出警告,需要防止關鍵行業落入對手的掌握,並已採取行動,保護那些股價受到沉重打擊的公司被低價拋售。

在過去幾周,一些國家出台了新的保護措施,加強了對外國投資的審查,甚至還在考慮是否入股一些被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公司。

大瘟疫暴露依賴中國的薄弱環節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競爭事務專員 Margrethe Vestager上月表示,歐洲國家應考慮購買一些公司的股份,以避開中國收購的威脅。

3月25日,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佈了新的外國投資指引,要求其成員國保護資產,尤其是在衛生、醫療研究、生物技術和基礎設施方面的資產。

新規定要求希臘和比利時等缺乏投資審查的成員國建立審查機制。

歐盟委員會專員菲爾·霍根說,「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適當的篩選工具來平衡歐盟對外國投資的開放程度。」

Baker McKenzie律師事務所駐華盛頓的外國投資顧問 Rod Hunter表示,歐洲國家政府不希望其他人利用市場動盪乘虛而入。

曾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工作的亨特表示,中共病毒大流行暴露了全球經濟一些薄弱環節,世界各國在活性藥物成分方面依賴中國,在醫療設備方面依賴歐洲。

他指出,「對這些弱點的認識,將影響各國政府如何看待所有地區的外國投資,尤其是中國的投資。」

中共病毒的大流行提醒了世界各國政府領導人,他們的國家在口罩和藥品等簡單但至關重要的產品上過度依賴中國,他們的經濟與中國在眾多類別的供應鏈上是多麼緊密相連。

澳洲和印度效仿歐盟

其他面臨同樣問題的國家政府開始仿效歐盟的做法。

幾天後,澳大利亞政府要求所有擬議的海外收購都要經過審查,取消了美元價值門檻,並將原先30天的審查程序延長到最多6個月。

印度4月17日修訂了其外國投資規則,將所有與印度接壤的國家都包括在內。

對此,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小組報告稱,「此舉明顯是針對中國的。」

報告稱,「北京的做法加劇了現有的戰略和經濟擔憂。其中包括工業投入對中國的過度依賴。由於這場危機,提高國內產量或使印度選擇多樣化的願望可能會增強。」

中共意圖在科技和軍事領域起主導作用

值得警惕的是,中共在科技和軍事發展方面顯示出越來越明顯的全球稱霸野心,中共在戰略領域的投資在西方已成為一個敏感問題。

路透報道稱,中共政府今年正在準備一項名為「中國標準2035」(China Standards2035)的新計劃,旨在為電信和人工智能等下一代技術的生產、分銷和使用制定全球標準。

今年3月,負責監督外國投資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 Ellen Lord警告稱,「我們必須認識到,在這場危機中,(國防工業基地)很容易受到敵對資本的攻擊,這一點至關重要」。

安永(Ernst& Young)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從2016年的1960億美元的峰值降至1170億美元,但科技和媒體電信仍是中國投資者海外收購的主要目標,去年有22%的交易集中在這些領域。

Ellen Lord表示,美國小企業「可能更有可能與外國投資者達成有問題的協議,因為它們的防務合同續簽存在不確定性」。

華盛頓控制風險諮詢公司(Control Risks consulting)海外收購業務顧問 John Lash表示,外國對美國不良資產的興趣正在上升,科技行業尤其如此,海外投資問津者甚多,其中許多來自中國,他們提供融資,從可轉換貸款到直接收購。

Lash指出,此類交易最終會引起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注意。該機構是一個跨部門的聯邦機構,負責審查大多數涉及國家安全的外國交易。近年來,川普政府賦予了該機構更多權力。

Lash稱,不過,還會有一些急需資金維持運營的公司,可能會冒着CFIUS稍後再來調查的風險。它們會說,「我們要拿錢,因為我們現在就需要這筆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南華早報 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06/144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