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朝鮮半島局勢無法解套的緣由——韓國民族主義的綏靖美夢 獨立派與事大派之爭

作者:

最近朝韓局勢又進一步緊張起來,事關朝鮮領袖身體狀況的各種消息層出不窮,大家看着這邊的新聞好不熱鬧。

自從韓戰以後,兩國在38線劃分國境,發展的程度有目共睹。在北邊暗無天日的映照下,南方的光景繁榮可見一斑。在這片作為「冷戰活化石」的土地之上,因為制度的不同,使得人民的幸福層次天上地下,若給二者一樣的機會,那麼現實的選擇不言自明,而為什麼雙方政府的曖昧交往還能繼續,韓國一直要給朝鮮輸血討好的願望從何而來,歷史根源何在?

朝鮮半島同中國的交往由來已久,來自中原王朝的征服從漢唐以來都在繼續。起初,採取的手段多為武力控制,但是效果不好,時降時叛,高麗人民不服從管制的尚武精神確實強大。

到了元明清以後,外交代替了戰爭,中原王朝要求朝鮮政權稱臣納貢,接受教化,但保留其自治的權力。當時的朝鮮國王力排眾議,順其自然,認可了這種方式,作為三朝的藩屬國,自如存在。從此,在這裏便出現了兩種社會傾向和組成派別,一是民族主義的獨立派,二是現實主義的事大派。

獨立派因為民族自尊心的作祟,極端排外,為完整保存民族主體文明不受侵蝕,強調徹底自立,排斥來自他處的幫助。這種盲目自大的思潮造就的人士狹隘,自以為是,愛唱高調,他們慣於沒有原則地驕橫與妥協,讓一切事情變得複雜起來,從未有過解決之道。

事大派所奉行針對本國國情的現實主義,是一種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於強弱力量對比情況之下小國侍奉大國以保存自身的策略,特指1392年—1895年朝鮮王朝對中國明朝和清朝稱臣納貢的政策。「事大」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左傳》、《孟子》、《韓非子》等中國先秦古籍中,而「事大主義」則是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總結出來的概念。「事大」早期運用於中國歷史上的割據分裂時期,後引入朝鮮並成為朝鮮王朝對華政策的代名詞,如《經國大典》中的禮典專門對「事大」進行詳細規定,近代朝鮮開港後主張效忠清王朝的官僚集團被稱為「事大黨」,「事大」一詞亦被廣泛應用於朝鮮與中國有關的文書中。在現代的演繹中,事大雖然有封建說法的污名化之嫌,但應用於國家關係的討論中很切中要害。

朝鮮半島因為歷史上多次受制於異族侵略和國家淪喪,所以民族個性很強烈。在進入現代化國家之後,這種骨子裏的自我認同迅速增長,所追求的國家富強還以民族解放為根本目標。對於很多近代以來的東亞民族國家來說,因為文化的慣性和歷史的灌輸,自視甚高。所以在近現代落後以來,總覺得獨立是第一要務,被動交往只是國恥的一環,每當提起,都十分難堪。

對於韓國來說,受被改造後的儒家文化影響甚深,長期以降國讎家恨集於一身,在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之後,還想着朝鮮問題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希望獨立自主地來搞定,不想讓外部勢力插手。

然而,韓國人民對於朝鮮方面的美好期待還是過於樂觀了。在這個極權體系的控制下,獨裁者生存的意志最迫切,他們理性地周旋於大國之間,並且利用韓國同根同源的民族情結,打出民族主義的招牌,騙取對方的信任,收割資源,養肥政權,卻在涉及身家性命的根本問題上從不妥協,讓各方大跌眼鏡,敗興而歸。這其中,韓國的獨立派就是造成禍患日積月累不斷加深的最大因素。

在朝鮮半島的版圖之上,因為其地理位置和環境因素,使得兩國對峙的背後都有其他勢力在充分博弈,身處當中的一方想憑藉自己的能力固執地解決問題,根本不可能。而事大派的倚賴選擇是合乎理性的明智道路,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各方充分平等,互通有無是應有之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韓國領導人一味追尋全方位獨立,是在脆弱民族主義支配下天真的想法。朝鮮的核武器就是在韓國精英階層中的獨立派全心全意與之綏靖苟且當中被訛詐出來的制衡殺器,如今悔之晚矣,只是令獨裁者高枕無憂,而周邊百姓水深火熱。

如今半島局勢千變萬化,韓國向北輸誠的陽光政策已經徹底破產,想要以拖待變讓對方良心發現,翻臉變好的一廂情願都是過眼煙雲,只是進一步加深地區的危機。獨立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破局秘鑰如果失去合作,定會一事無成。事大並非恥辱,超越偏執的民族觀念,才能使全體人民收穫真正的解放。

責任編輯: 時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430/144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