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病毒專家:「復陽」並非再感染 質疑「核酸」可靠性

2020年2月27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提供的講義插圖顯示冠狀病毒(COVID-19)。
2020年2月27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提供的講義插圖顯示冠狀病毒(COVID-19)。

中國兩項研究顯示,有高達14%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後再次檢測呈陽性,即通常所說的「復陽」。公眾擔心,這些再次檢測呈陽性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是否會成為新的傳染源頭。病毒專家說,復檢陽性並不意味着再次感染病毒。他們質疑檢測手段和方法的可靠性。

近日,武漢同濟醫院的醫務人員發現,在對147名治癒出院患者的隨訪中,有5名在康復後再次檢測呈陽性,所謂「復陽」率大約為3%。與此同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發現,有高達14%的治癒患者,隨訪中再檢測呈陽性。

此前,中國輸入病例數量不斷增加,以及可能尚未出現任何症狀的病毒「沉默攜帶者」,已經引起公共衛生專家們的警覺。這兩項研究沒有對這些治癒後「復陽」患者出院後是否能夠感染他人給出結論,消息加劇了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可能面臨疫情二次爆發的擔心。

這兩項研究也引發對核酸檢測是否可靠的再次拷問。公眾則更是擔心,這些治癒「復陽」患者,是否會感染他人、繼續傳播病毒?美國之音採訪了美國病毒學專家、馬利蘭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趙玉琪(Richard Zhao)。

趙玉琪認為,從目前公佈的研究和信息來看,不能稱其為「再感染」,也就是民間所謂的「復陽」。他從診斷測試、免疫學,以及病毒學的角度,對此做了分析和解釋。

首先,從診斷測試的角度來看,趙玉琪說:「要稱其為再感染,需要證明患者最初檢測呈陽性,然後呈陰性;並且使用同一類型的臨床樣本,進行相同的診斷測試,再次呈陽性。」

趙玉琪認為,如果使用不同的診斷測試方法,即使用於相同的檢測目的,也可能會產生相互矛盾的結果,從而產生「實際陽性」與「虛假陽性」的混合結果。

另一方面,目前公佈的武漢和廣東的研究取樣規模都比較小,報告也沒有提到這些病人是「康復」多長時間後開始進行檢測的。

趙玉琪說:「如果這些患者是在雖然沒有症狀,但是在病毒並未完全清除之前接受的檢測,他們的檢測結果當然會呈陽性。」

趙玉琪指出,這兩項研究中康復病人再檢測呈陽性的原因,還有一種可能:由於基於核酸的測定具有超級敏感性,樣本的交叉感染也會導致「虛假陽性」的結果。趙玉琪說:「如果不是在專門的分子測試實驗室里做檢測,特別是在當前這種大規模測試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尤其可能發生。」

趙玉琪說,那些重新檢測呈陽性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感染其他人這一事實,支持他的上述推斷。

武漢同濟醫院的研究說,儘管這些康復病人再次檢測呈陽性,沒有發現這些病人同時再感染其他人的證據,這是根據實驗室測試結果,以及對患者家屬密切觀察後得出的。

研究還發現,這些病人再檢測呈陽性後,沒有顯示任何症狀。對於他們家人的檢測均呈陰性。廣東省的研究也顯示同樣的結果。醫學專家對核酸測試對康復患者再次檢測的可靠性提出質疑。

武漢同濟醫院院長王偉醫生對媒體表示,這些康復患者也有可能是此前的檢測結果有誤而顯示陰性;畢竟「核酸測試的準確率為30%至50%」。

馬利蘭大學教授趙玉琪是美國知名病毒學專家,曾在愛滋病毒(HIV)和寨卡病毒(Zika)研究方面做出過重要貢獻。趙玉琪認為,從病毒學的角度來看,新冠病毒再感染不太可能發生。

趙玉琪表示,沒有先例證明,在如此短的時間裏,發生再次感染同一病毒的情況;「因此,目前不應考慮這種可能性」。

趙玉琪說:「當然,我們絕不是說絕對不會。在極少數情況下,從原則上講,新冠病毒(SARS-CoV-2)可能會發生基因變異,從而改變其感染途徑。 但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

英國利茲大學病毒學專家馬克·哈里斯(Mark Harris)教授,佐證了趙玉琪的觀點。哈里斯早些時候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說: 「在病毒清除後,患者一般不可能再次感染,因為他們多半已對這一病毒有了免疫反應,而不會發生再次感染。」

趙玉琪解釋道,一般來說,受感染的患者將在最初感染幾周後,產生針對病毒感染的抗體。 一旦抗體產生,它至少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防止同一病毒的再次感染;這段時間通常不是以多少天計算,而通常會是幾年的時間。「因此,這是報道提到的所謂『再感染』可能性較小的另一個原因。」

武漢同濟醫院院長王偉對媒體表示,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再檢測呈陽性患者具有傳染性。但是,由於目前研究的樣本規模較小,尚不足以保證其初步研究的有效性。還需要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來指導未來疾病的監測和預防。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329/142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