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葉正松:不要過河拆橋!請把錢發給一線醫務工作人員!

讓善良不錯付,對溫暖莫辜負。不求英名青碑刻,但願過河莫拆橋。

讓善良不錯付,對溫暖莫辜負。不求英名青碑刻,但願過河莫拆橋。

最近,關於抗疫補助發放問題,再次引發爭議。

這次起因,緣於國家的那份《關於聚焦一線貫徹落實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措施的通知》,讓大家如同吃到了個蒼蠅,心裏說不出的滋味。

據不少同仁反映,2月11日至3月11日,那時候的文件和現在的這份文件不一樣,不少地方按原文件精神300/天及200/天發了一些錢。但是,後來以現金形式退回了醫院,然後按照3月12號文件執行,就都不是一線了!

所謂3月12號的文件,就是《關於聚焦一線貫徹落實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措施的通知》。這份文件明確規定了所謂「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的認定標準,必須是「直接參與」且「與確診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觸」的這兩條都要符合,才算是一線,才能發放補助。

有位同仁說:「我在發熱門診值班50天,上班期間只有一例疑似的,就一天的補助金感覺就像買彩票一樣,心寒!」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確診或疑似病例也沒遇到,你就不算是「一線醫務人員」了!而且,即便遇到,也只有遇到病例的當天,才算是一天!

也就是說,你到戰場,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才算上了一次火線;你到中越邊境排雷,排除到一個雷才算進雷區一次。

這樣的一線認定太機械,大片的付出被無視,無視到讓人懷疑人生。

面對這一規定,許多同仁憋屈的與文件頂嘴:

疫情開始,我們不計生死;

疫情結束,你們不計報酬!

醫務人員今年從大年初一就被通知緊急上班,不得休假全體來抗擊疫情開始,直到現在他們就沒休息過一天。

他們夜以繼日在崗位值守,在隔離點堅守,在疫情卡點值班。許多醫院,人手不夠,都是24小時輪換一班,大家都是拼着命的堅持,夜裏睡在寒冷的車內,現在接近倆月了依然在輪值。

在北方地區,冬天自不必說,即便現在,夜裏戶外也是零下二十度。

上面這圖片中的主人翁,是鄖西縣店子鎮衛生院25歲的護士江世娥。自疫情發生後,一個多月都沒有回家看過9個月大的孩子一眼。

這天中午,她隨車轉送一個病人去縣醫院,返回途中已是中午。江世娥與老公通了電話。互道平安後,老公將孩子抱下樓,她便藉此機會站在街道上遠遠地看上幾眼,以解思念之情。

婆婆聽說兒媳回到縣城,立馬將做好的飯菜拿到樓下,說啥也要讓她吃上幾口。由於同事們在車上一邊吃着泡麵,一邊等候着她,她也不再浪費時間,立馬蹲在馬路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因為擔心家人健康,江世娥不讓抱着孩子的老公靠近。於是便有了身穿護士服的媽媽蹲路邊吃飯,爸爸抱着不滿一歲的孩子在一旁註視的這幅畫面。照片中可以看到,江世娥把身子側在一邊,沒有面對家人。

這頓飯,對她來說,吃出了人生的五味雜陳。

但是,即便如此,即便是像江世娥這樣老實聽話的醫務人員,如果沒有遭遇確診病例,也依然不算一線,依然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可是,面對她蹲在路邊背着孩子丈夫吃飯的背影,你的鼻子不酸嗎?你的良心不痛嗎?

疫情期間,像江世娥一樣長期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把責任扛上肩頭,把思念藏進心間。雖然他們也是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的普通人,都是凡人肉身,但在疫情面前他們卻不論生死,選擇放棄家人、放棄家庭去完成作為一個醫護人員的那份使命,把牢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但是,就因為沒有確診病例,就不算上過一線,這是什麼邏輯?這是哪來的道理?

上面的幾張照片是一位同仁發來的。一開始,我們的醫務人員沒有足夠的防護服,都是赤裸上陣,每天都擔心有發病的人,那樣他們就會是第一個被傳染的人。現在疫情得以控制了,他們的這些工作卻因為沒有確診病例而徹底抹殺了,根本不算一線醫務人員!

試問,既然不算一線,那麼,大過年的不讓人休假,全體堅守各個崗位上班幹嘛?

其實,大家都有一顆愛國敬崗敬業的心,國家需要,一聲令下,立馬出征,鐵血擔道義,汗水寫詩篇,舍小家顧大家,誰也沒有計較個人得失,誰讓他們是醫護人員呢?

作為他們家屬,疫情期間,既擔心前方的他們,又要照顧老人孩子,體累心累,但依然毫無怨言。

在疫情面前,為國家出一份力,為國家做一點事,作為醫護人員的家屬,必須在後方全力支持他們安心無憂的在前線戰鬥,這是義!

身為醫務工作者,從參與防控的那一刻起就沒想過報酬的問題!國家有難指向哪裏我們就沖向哪裏,最難的時候不分白天黑夜24小時待命,出現場,這是責!

但是,大家一天一天這樣熬着,終於快迎來了曙光,疫情逐步減少,逐漸穩定的時候,卻被這一紙「通知」寒了心!

這份文件出台,對全體醫務人員及其家人來說,如同春暖花開後遭遇到了一場倒春寒,心裏很難受!

人,總是對未知充滿着敬畏!逆行者對不可預測的未知數義無反顧地逆流而上,不期收穫什麼,只希望能夠平安歸來。

我們只希望我們白衣戰士能夠取得應有的尊重,一聲誠摯的感謝,就能令我們心滿意足!是的,比起湖北,比起武漢,其他地方的醫務人員的付出微不足道。

國家有難,公民有責,從沒奢望國家金錢補助,但是,為什麼辛辛苦苦幾十天,卻換不來一句「你們都在一線辛苦了!」的暖心話?

其實並不奢望領導給我們發多少的補助,只希望承認我們也是奮戰在一線的人。

國有戰,義擔當!當國家發生疫情災難需要我們的時候,作為醫務工作者,理應義不容辭的衝上去,這是職責所在!

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醫務人員沖在了前線,現在疫情要結束了,卻連一線都不算。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本該應得的榮譽,現在被整的不清不楚,心裏的委屈可想而知。

坦白的說,一開始說發補助的時候,我心裏就一嘀咕。每天參加抗疫的醫護人員人數至少得200萬人吧。都按200元算,一天就是4個億。初步按一個月算,120個億,我單想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就覺得這筆補助很難原樣落實。

我們都知道,這次疫情,舉全國之力,國家消耗巨大,財政緊張,這沒什麼。你可以說一聲「各位一線戰士緊一緊,標準降低」,這沒問題,畢竟咱們當初沒有一個是為了補助去拼命的。國家資金緊張可以減少補貼,但不要打擊大家辛苦工作的勁頭。

事實上,剛開始也沒說有補助,醫務工作者不也全都上陣了?沒有誰退縮啊?補助也不是醫務工作者去說去要的,是你自己說要給的,現在又這樣來認定。就算一分不給也沒啥,但不能這樣噁心人啊!

錢,我們可以不要。假,我可以不休。本來報名來的時候也不是奔着錢來的。可是到最後,連一線的「名」都沒有,是名稱啊,不是名利!

疫情來臨,我們甘作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但是,長城上的每一塊磚、每一段牆作用都是一樣的:抵擋外寇入侵!總不能因為沒有敵人從那裏入侵,就抹殺它一線抵擋的功能和作用吧?

補助錢不在多少,但寒了醫護人員的心!

相比補助多與少,大家在意和失落的,更是對他們工作與付出的抹殺和不被認可。

現在這個標準,就相當於在戰爭時期,所有上前線的將士們,只要沒死,就不能算上前線。看看之前的補助發放標準,再看看現在的一刀切規定,感覺就像一個笑話!

最初,當看到外國許多醫務人員在疫情期間辭職時,我深深為我們中國全體醫務同仁而驕傲!我們沒有一個退縮,而是人人請戰拋家棄子逆流而上,一個個紅手印,感動了中國!

沒有選上的也是人人堅守崗位,沒有什麼怨言,只希望平均2天能有一個口罩,我們不敢多用,怕用多了武漢就更少了。我們為我們是中國的一名醫務人員而熱血澎湃無比自豪!大家的發心與付出都是一樣的!

現在疫情剛剛好轉,但還未遠遠結束,境外輸入病例繼續增多。疫情開始,我們不計生死!疫情尾聲,我們不計報酬!但是,人不能欺負聽話的老實人啊!衝鋒陷陣,士兵站崗,即便沒遇到敵人,沒有火力交,也得承認我們是火線,也得認可我們是當兵的啊!

退一萬步說,就算不是一線,那就按照節假日的補助標準三倍或兩倍的工資也可以啊!也算是基本合理的,這個標準也是有文件規定的,並且一直在執行,難道就因為2020大家更辛苦,加班時間更長,就作廢了嗎?

作為醫務人員,除了這點辛苦錢,還能得到啥?我們不計生死,你怎麼就捨得不給報酬?

其實有沒有錢也不算什麼大事,讓人寒心的是我們從年三十,一直上班到現在,夜以繼日地忙碌,大多數人居然不算一線人員。我們可以不要錢,但請不要抹煞我們的付出!

從非典到現在,這麼多年來,其實醫護人員一直都是被捧殺的!說是非營利性事業單位,但國家給醫院的人員工資,絕大部分是自收自支,很多醫護上學十幾二十幾年,畢業後大部分人工資根本不如社會上很多職業,尤其是基層。

金銀潭張院長說的很對,這次戰役後估計還是很大矛盾,自負盈虧的公立醫院,很薅羊毛的莆田系。

我想說的是,提高下基層人員工資比補助這點錢更實惠。乾脆,公立醫院你就給公務員待遇吧!捨得不?

不求英名青碑刻,但願過河莫拆橋。

希望等這次疫情過去,善待所有的醫護人員,而不光光是援漢的。該給的待遇一定要給,我們都是捨命逆行的,千萬不要寒了我們的心!讓善良別錯付,對溫暖別辜負!

一場疫情防控與抗擊,如歷魔境劫,如修眾生觀。

疫情是鏡子,照正邪,照美醜;

大災即是大考,考人心,考良心!

(有刪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江淮醫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328/142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