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特定種族基因攻擊 美國智庫揭秘中共軍方研究的新領域

—特定種族基因攻擊、制腦權… 揭秘中共軍方研究的新領域

在生物科技的軍事應用中,較有爭議的部分是基因攻擊。《軍事策略學》2017版就新加了「特定種族基因攻擊」,「生物威懾」的內容。卡尼亞引述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專家石海明的話表示,由於具備高致命性、低成本和多樣化方式,基因攻擊會對未來的戰爭產生深遠影響。

隨着戰爭形態不斷進化、美中軍事競爭日益激烈,中共軍方加大在尖端科技上的研發力度,包括重點研發認知科學和生物科技,試圖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技術和國家安全項目兼職高級研究員艾爾莎·卡尼亞(Elsa Kania)在美國國防大學期刊《Prism》上發文,闡述了中共如何通過研究認知科學和生物科技來增強其軍事實力,掌握先驅優勢。

據卡尼亞介紹,自90年代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特別重視信息化戰略,成功開發了指揮、管治、通訊、電腦、監視、偵搜系統(也就是C4ISR系統),極大地提升了在網絡戰、電子作戰、心理戰方面的信息作戰能力。

如今,中共軍方逐漸從信息戰轉向智能化作戰策略。其中,運用認知科學掌握「制腦權」和「制智權」是解放軍的一大重要發展方向。

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海濤,去年8月在《解放軍報》撰文指出,「開發基於模仿人類大腦工作原理的類腦智能,已成為人工智能取得突破的一條重要途徑,必將對軍事技術與裝備發展方向產生重大牽引作用。」

據卡尼亞介紹,中國在這個方面投入許多資源和人才。比如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的認知科學基礎研究團隊花了二十多年研究腦機接口,用腦電信號(EEG)來操控機械人、駕駛車輛甚至操作電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員周瑾,主攻腦科學和神經工程學,推動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多維神經信息採集、解析與智能控制的平台技術體系。

此外,中國還花大力氣研究非人類的靈長類腦部認知,比如獼猴,從而為人腦研究提供了有效模型。

除了認知科學,中國還將生物科技廣泛運用於軍事研究,試圖掌握「制生權」。早在2010年,就有中國第三軍醫大學教授郭繼東發表《制生權戰爭:新時代的軍事戰略重構》一書,預言生物科技在下一輪軍事革命所起的關鍵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少將賀福初也是其中的領軍人物之一,他於2016年被提拔為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卡尼亞推測他主要領導生物醫學、生物材料和生物傳感等相關研究。

卡尼亞指出,在生物科技的軍事應用中,較有爭議的部分是基因攻擊。《軍事策略學》2017版就新加了「特定種族基因攻擊」,「生物威懾」的內容。卡尼亞引述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專家石海明的話表示,由於具備高致命性、低成本和多樣化方式,基因攻擊會對未來的戰爭產生深遠影響。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薛小山華盛頓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307/1419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