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林鄭被電爆瞬間臉色鐵青 妄言壓倒鄧小平 港警1哥現身如受審 區議會通過譴責解僱動議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6日在立法會答詢,卻被議員當場電爆,議員嗆聲「蔡英文都要感謝你」,讓林鄭月娥面色鐵青,影片在臉書曝光後,引發網友大呼「真是太療愈了!」林鄭月娥在會上聲稱,相信「一國兩制」在2047年後不會改變,並稱「兩制」若消失是年輕人一手造成的,再引眾怒。此外,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16日出席中西區區議會第二次會議,被區議員集體開火炮轟,追究警暴,鄧炳強在會場如同受審。區議會通過譴責警暴、解僱鄧炳強動議。

被罵至狗血噴頭!林鄭備詢被當場電爆,瞬間臉色鐵青

香港立法會民主派議員鄺俊宇在臉書貼出質詢林鄭月娥的現場視頻,鄺俊宇痛批:「民望跌到剩下10幾%的林鄭月娥,還有臉來到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真的『官到無賴膽自大』,常常說天堂預留位置給你,你拿盤水照照自己的樣子,天堂留位給你?地獄大量位置留給你!」

鄺俊宇炮轟「過去半年,這個女人滿手鮮血,多少年輕人因為她受傷、流血、被捕、喪命,就是這個女人一手造成,還在這諉過於人,把責任推卸給年輕人,你不要不知羞恥,林鄭月娥」,鄺認為,林鄭最大政績「就是connect(連接)全世界一樣如此痛恨你,真的連蔡英文都要多謝你!」

鄺俊宇見到林鄭月娥拿起水杯喝水,立刻說「不可以喝水!我慢慢招呼你林鄭月娥」,接着繼續說:「我想問:你打算厚臉皮撐到何時?你都四面楚歌、死到臨頭,林鄭月娥,今天回答我們,能否獨立調查、你何時辭職下台?」

林鄭月娥回答會繼續履行作為行政長官的責任。林鄭閃避「下台」問題,稱「至於其他的政治訴求,我也多次做出回應,所以我今天都不想在這做補充」。

相關影音:

林鄭壓倒鄧小平?罕見續命「一國兩制」

2047年被香港民眾認為「大變之限」,按照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當年的承諾,以及寫進《基本法》的條款,香港主權移交北京之後,從1997到2047年50年不變,相信其後「一國兩制」會變為「一國一制」。事實上,近幾年來,香港已經逐漸變為「一國一制」。

1月16日,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一到場,民主派議員便高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以及「林鄭下台」等口號,其後也不斷有人扔標語紙牌、喊口號抗議,最終13名議員被逐離場。

大會期間,林鄭月娥拒絕回應民間「五大訴求」,拒絕問責下台。

親北京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向林鄭提問,許多青年在過去7個多月爭取民主自由,令很多人感到大惑不解,難道香港沒有民主自由?

林鄭月娥回應稱,只要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深入推進實踐;同時維護「一國之本」、尊重「兩制」的差異,便有足夠理由相信「一國兩制」有機會行穩致遠,2047後都不會改變。

現場有議員批評林鄭月娥在處理反送中運動上一錯再錯,已讓「一國兩制」成為全世界的笑話。也有網民質疑,林鄭續命「一國兩制」的作法荒唐可笑:「50年不變都未能保證,還能相信50年後不變嗎?」

網民留言說,香港已淪為「一制」,現在香港已經不是「一國兩制」,已經是大陸;也有網民質疑,北京2047後的治港方針,林鄭能說了算嗎?「你連鄧小平所說的50年不變都未能保證,還能相信50年之後也不會改變?」

鄧炳強現身議會如受審提早離場區議員通過譴責解僱動議

鄧炳強自去年11月正式升任香港警務處處長,以更強硬手段處理示威活動,引發民間強烈反響。1月16日,鄧炳強首次以「一哥」身份出席中西區區議會,不出意外地遭到區議員集體炮轟。

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視頻截圖/路透社)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鄧炳強進入會場時,現場已火花四濺,中西區區議員齊呼口號「追究警暴,重組警隊」。鄧炳強落座後尚未開始發言,會議室內有多名便衣警察被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鄭麗瓊要求展示委任證,否則將被逐出會議室,並要求指揮官約束下屬。

2019年11月19日,警察毆打並準備拘捕試圖離開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法新社)

圖:2019年11月19日,警察毆打並準備拘捕試圖離開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

鄧炳強在會議中宣讀了反送中抗爭者被捕數據,他表示,自6月起至今共拘捕7029人,檢控1092人,當中547人被控暴動罪,38人被定罪,其中12人被判監。而被捕者中多達2800名學生,占被捕總數4成。

他還特別否認,831太子站有抗爭者被港警毆打致死的傳聞,說當時太子站的清場行動中沒有人死亡。還稱18歲少女指控警員強姦和警方錄影帶內容有巨大出入,是「假消息」。

會議尾聲,區議員葉錦龍提出臨時動議,譴責鄧炳強監管警隊不力,縱容警暴,要求政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解僱鄧炳強,鄧炳強隨即離場。動議最終以14票贊成,1票反對下通過。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117/139752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