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南洋富商:中國有6707萬基督徒 過聖誕就成了「政治」

作者:
國旗和國歌也不是國粹,而是西方文化。當年李鴻章參加國際外交活動,遇到需要唱國歌的場合,就唱一首家鄉小調湊合。後來大家都覺得尷尬,於是大清國也學洋人,有了國歌。國歌、國旗、升旗儀式,都是來源於西方的「洋文化」。今日國歌的音律,不是中華傳統的五聲音律,而是西洋流行的七聲音律。

參加聖誕遊行的日本民眾

前年的聖誕節,在嘉興一個小鎮度過。本以為聖誕會熱熱鬧鬧,不料冷冷清清。

鎮上有一個很大的教堂,聖誕節晚上漆黑一片,連一棵發光的聖誕樹都沒看到。

鎮上還有個規模極大的國際進口商品城,所有的房子都是歐式建築,賣的都是進口物品,平常聖誕節都要熱鬧慶祝半個月,請一些國外藝術家來演出,那年的聖誕居然冷冷清清,沒有聖誕樹,沒有聖誕老人,連聖誕二個字都看不到。

因為不許慶祝聖誕。

大街上的店鋪,凡是賣聖誕節相關物品的,都被強制下架。

在溫州一個小學教室里,學生排練歌詠比賽的曲目,結果把校長嚇了一跳。聽到唱歌聲,校長飛奔沖入教室,他以為學生們在慶祝聖誕。直到知道那是準備元旦歌詠排練,才鬆了一口氣。

這樣的事實,讓人很訝異。

據說聖誕是洋節,是西方文化,所以要禁止。如果其他國家以同等的方式對待中國傳統節日,會怎樣呢?

如果美國或德國規定:禁止公開慶祝華人的新年,要求所有慶祝新年的相關物品在唐人街一律下架,禁止學校里唱《新年歌》,禁止拜年,禁止說「恭賀新禧」,禁止貼春聯和「福」字,警察和城管看到店鋪里賣春聯和新年相關的物品就強迫下架,你會怎麼想?

如果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印尼、緬甸、泰國、日本這些國家也規定禁止慶祝除夕、中元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你會怎麼想?

諸位會不會覺得怒不可遏,覺得太離譜?

事實上,這種事情若是發生在德國,當事人就會被民眾扣上罪名,告上法庭。

這事若是發生在美國,會引起一場巨大的抗議。

若是發生在馬來西亞,會被視為民族主義者要煽動又一次913衝突。

為何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大家竟然就覺得正常呢?

2

不久前我去參加一個婚禮。新郎新娘雙方家境富裕,婚禮在一個大酒店舉行。

新娘穿着長長的婚紗,新郎穿着黑色的禮服,雙方交換戒指。司儀問:你願意嗎?他們回答:我願意。

沒有花轎、沒有拜天地、沒有媒婆、沒有蓋頭,這婚禮上沒有任何傳統中國式婚禮的樣子,完全是典型的歐式婚禮。

為什麼沒有人指責他們是「洋婚禮」?為什麼不禁止他們這種崇洋媚外?因為大家覺得這早就是中國人的婚禮標準模式,沒什麼不好呀。

當年也有過看不慣洋婚禮的時候。《圍城》裏的方鴻漸婚禮,男人穿黑西裝、女人穿白婚紗,老一輩就死活看不慣:這黑的白的,怎跟辦喪事一樣?

我在所有嚴肅典禮上聽到的國歌,都是西洋樂器演奏的,從未聽過古琴、古箏、二胡、琵琶、笛子、嗩吶、蕭、馬頭琴、葫蘆絲、中阮、三弦、鐃、缽、編鐘、磬合奏的國歌。

為什麼不說這些是洋典禮?

國旗和國歌也不是國粹,而是西方文化。當年李鴻章參加國際外交活動,遇到需要唱國歌的場合,就唱一首家鄉小調湊合。後來大家都覺得尷尬,於是大清國也學洋人,有了國歌。國歌、國旗、升旗儀式,都是來源於西方的「洋文化」。

今日國歌的音律,不是中華傳統的五聲音律,而是西洋流行的七聲音律。

誰又會覺得中國國歌就不能用洋音律和洋樂器呢?

3

基督徒並不知道耶穌的生日。四福音書記載他出生在伯利恆的馬槽,卻沒有記載他哪天出生。

耶穌死了一百多年,有人覺得該給耶穌慶祝生日。但是誰都搞不清耶穌到底哪天出生,不同的教會都按照自己的考證或猜想,所以各地的聖誕節日期都不一樣。

直到公元440年,羅馬教廷規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12月25日,本來是是古羅馬人慶祝太陽神的日子。定這樣一個日子,是為了讓信太陽神的和信耶穌的,都一起慶祝,各得其所。

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的基督教領袖開會討論聖誕節,大多數教會支持12月25日。

某些基督教會依然按照他們自己選的日子過聖誕節。也有很多教會根本不過聖誕節,甚至反對聖誕節。聖誕節從來就不是基督徒的共同節日。

中國著名牧師王明道在他的自傳《前五十年》中寫道:所謂「聖誕節」本是羅馬人拜假神的節日,他們的教會不過聖誕節。

王明道說的「假神」,是古羅馬密特拉教派的太陽神,名字就叫密特拉。

今天的聖誕節習俗,其實起源非常晚。聖誕卡,聖誕老人,這些都是到十九世紀才開始流行。嚴格地說,是資本主義的商業需求打造了如此熱鬧的聖誕節風俗。除了掛個耶穌的名之外,其實早已經是購物節。也就是中國的雙十一。

同樣的購物節,還有中國的七夕節,元宵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中秋節、新年。總之,只要能促成銷售的,就會被商業社會打造成節日。

歐洲,真正信仰正統基督教的人已經很少,聖誕節對他們而已只是一個表達愛、平安、親情、友誼的社交節日。

民國時期,上海就有很多人過聖誕節。但是大家並不覺得聖誕節有什麼宗教色彩——在中國人看來,燒香點蠟燭磕頭跪拜的才是宗教色彩。當時的上海人說聖誕節是「外國人過冬至」,而事實上聖誕節本來就起源於古羅馬的冬至——白天一天天變長的日子,就是太陽神誕生了。

中國人的節日,除了元宵節,大多數無聊沒趣,還很壓抑,尤其是孩子和青年,很少會喜歡。即使過年,也變成非常麻煩的應酬,還得躲着長輩的各種不識趣的追問。

但是,聖誕節卻是一個非常讓人喜歡的節日:發光的聖誕樹,動聽的音樂,唱歌,表演才藝,戴上漂亮帽子和頭飾,大家聚在一起聊天逛街,互贈禮物,寫賀卡。

如果很多中國人都喜歡聖誕節,那它就是一個中國人的節日。正如很多中國人喜歡吃小龍蝦,小龍蝦就可以視為中國人的美食。雖然小龍蝦來源於南美洲。

4

如果細究起來,我們日常吃的食材,至少四分之三不是本土特產,而是外來文化。

中國的民樂樂器,大多數也都是外來文化。無論是二胡,京胡,板胡,琵琶,笛子,嗩吶。

我們在學校讀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知識,都是外來文化。他們基本上完全來自西方。

我們日常享受的生活用品,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瀝青鋪設的路面、汽車、飛機、沖水馬桶、電燈、空調、地暖、煤氣爐、電冰箱、互聯網、電腦、手機,也都是外來文化。你很難找出幾種不是外來文化的東西。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夫一妻制,就是來源於西方基督教文化。基督教原本也是和中國一樣一夫多妻或納妾的,為了迎合羅馬帝國的文化傳統,就改成一夫一妻了。

中國的佛教,也是外來文化。南無阿彌陀佛、如來佛、因果報應、頓悟、境界、印證、羅漢、夜叉、牛鬼蛇神、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大千世界、轉世、投胎、面壁、護法、法寶、現身說法、化身、抖擻、心無掛礙、開山、魔、前因後果、塵緣、差別、平等、執着、痴心幻想、鏡花水月、一廂情願、臭皮囊、夢幻泡影、浩劫、曇花一現、醍醐灌頂、頑石點頭、天花亂墜……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佛教詞彙。如果你避開佛教詞彙,基本上就沒法用漢語交流。

漢語中佛教名詞,共有三萬五千個。

誰會因為這些詞彙是外來宗教文化而禁止使用呢?誰又會否認這些詞彙已經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的傳統詞彙呢?

外來文化有那麼可怕麼?並沒有。佛教傳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什麼災難麼?並沒有。基督教傳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什麼災難麼?並沒有。

基督教是西方宗教麼?基督教發源於亞洲,並不是西方。所以,對歐美人而言,基督教也曾是如假包換的「洋宗教」。

世界上基督徒最多的國家是這些:美國,巴西,墨西哥,中國,菲律賓,剛果(金),俄羅斯,尼日利亞。中國有6707萬基督徒,排名世界第七。

作為世界第七大基督教國家,你怎麼能否認基督教也是中國人的宗教?

基督教是中國所忌憚的「西方敵對意識形態麼」?世界上基督徒最多的十個國家,除了美國,另外九個都不是中共官方認為的「西方意識形態」國家。

所以,基督教並不是什麼「西方洋人的宗教」,更不是什麼「西方敵對勢力」。

至於早已世俗化、商業化的聖誕節,更不會對中國人造成傷害。

如果很多中國人都喜歡聖誕節,那麼聖誕節也就是中國人的節日,並不是什麼洋節。

從聖誕節的起源看,定在太陽神慶祝日,只是為了基督教在羅馬的本土化:迎合羅馬人的慶祝。

如果當年是中國的基督徒制定聖誕節,可能聖誕節的日子就是除夕、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冬至節、七夕節。

這個道理,正如佛教到了中國,盂蘭節就變成了七月十五——中國的鬼節。道教的中元節,也是這一天。這都是宗教節日本土化的例子。

限制聖誕慶祝,反而限制了本土化,強調了它的外來特徵。

中國人為何不能過聖誕節?洋人有禁止他們國家的人過新年麼?並沒有。

很多節日都是外來的。六一國際兒童節、三八國際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元旦、國慶節、情人節、母親節,沒有一個是中國傳統節日。

有人說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其實在屈原出生前一千年,越人就過端午節。端午節變成屈原紀念日,正如太陽神誕辰變成聖誕節,只是一個借用。

喜歡過什麼節日,應該是個人的事兒。一個印度人若是喜歡中國人過春節,她盡可以貼春聯、給孩子發壓歲錢、放鞭炮趕走「年」這種妖怪。一個中國人若覺得印度人的屠妖節有趣,也可以點河燈、掛花串,玩各種印度傳統迷信。中國人若是覺得泰國的潑水節好玩,也可以找盆水潑着玩。

至於感恩節感恩別人,情人節陪情人過節,護士節給護士送花,聖誕節唱《鈴兒響叮噹》,更是沒有半點不合適。

人類文化都是互相傳播的,你喜歡就接受,不喜歡就拒絕,只是不要禁止別人喜歡。也不要給人扣「崇洋媚外」的帽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102/139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