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比爾·蓋茨年度推薦:這本書教你 如何幫助孩子走好未來的路

前幾日,比爾蓋茨在個人博客中發佈了年末書單,其中一本書引起了外灘君的注意。

比爾蓋茨在推薦語中這樣寫道:

為我們的孩子上大學、工作和生活做準備是一個漫長的旅程,而且就像任何一個家長或老師都會告訴你的那樣,並非易事。

Diane寫了一本很棒的指南,幫助我們所有人充分享受這次冒險之旅。

這本書就是今年九月剛出版的《準備好:孩子們需要什麼來獲得有滿足感的生活》(Prepared: What kids Need for a Fulfilled Life)。

作者Diane Tavenner是一位孩子即將高中畢業的母親、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與校長,她將自己的經歷與思考寫入了這本書。

時間倒退回18年前,911事件發生的那天晚上,Diane發現自己懷孕了。也許是孕期荷爾蒙作怪,Diane比往常更加擔憂:如何保護孩子?如何幫助他過好自己的人生?

Diane Tavenner

2002年,Diane與丈夫迎來了他們唯一的孩子Rett。與Rett同時誕生的,是Diane創立的「高峰公立學校」(Summit Public School),Diane出任CEO。

如今,高峰學校已經發展為由兩個州、11所學校構成的學校組織,並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畢業生100%有資格進入四年制大學,98%被錄取,畢業生的大學畢業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

高峰學校的成功引起了各國的關注。

多年來一直被《新聞周刊》(Newsweek)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全美最佳高中」,得到了陳和扎克伯格基金會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支持。

Summit Public School

於是,出席論壇或教育活動時,Diane經常被問到的這樣一個問題:你的秘方是什麼?

Diane當時並不知如何作答,她在書中寫道:

我們只是盡一切所能幫助孩子準備好開啟未來的人生,我們不想只教孩子考大學需要什麼,而是想教他們過好生活需要什麼。

如果一定要這麼說的話,可能這就是秘方吧。

美國公立高中生:

考不上大學,過不好人生

Diane擔任高峰公立學校的校長後,曾前往一所當地高中訪校。與其中一位男生在歷史課上的對話令她記憶猶新。

當時老師正在講台上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整個教室非常安靜。如果有人從窗外經過,也都會認為這是堂再正常不過的歷史課。

但坐在後排的Diane看見,一些學生在課本上塗塗畫畫,一些學生處在走神的狀態,而Diane決定交談幾句的這個男生,已經在他的筆記本上畫了很久的戰爭場景。

Diane壓低聲音:「你好,我是另一所高中的校長,介意我問你一些問題嗎?」

他看了一眼講台上的老師,然後聳了聳肩:「行吧。」

「你現在在學什麼?」

男生表現出錯愕的表情,仿佛想說這真的是你想問的問題嗎。但他還是回答道:「恩…….歷史。」

「不好意思。」Diane為自己沒能表達清楚道歉,「對,明顯是歷史。我想問的是,你具體學了些什麼,為什麼要學?」

男生茫然地看着她,說道:「我必須通過這門課的考試才能畢業,如果我要申請大學,我也需要考過這門課。」

Diane真正想要的回答其實是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性的看法,但似乎是問不出來了。

於是她換了個問題:「你覺得這節課怎麼樣?」

男生看上去放鬆了一些:「挺好的,平常都這麼上。Rogers老師很棒,他真的想要上好這門課,為了讓內容不那麼枯燥,有時還會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我們也有討論的環節,都挺好的。」

「最後一個問題。」Diane說,「你覺得學校怎麼樣?」

男生沒有立刻回答,他向後靠在了椅背上,似乎在斟酌如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比較合適:「很無聊,但學校就是這樣。沒有人喜歡上學,但我們沒有其他選擇。」

美國公立高中問題,由來已久。

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開始對過於擁擠的教室、校園安全與沉悶的教學內容感到擔憂,不僅如此,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大學深造,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如今的學校似乎並沒有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能力。

學生為了能夠順利畢業或進入大學,不得不忍受沉悶冗長的課程、大量重複的作業以及並非自己興趣所在的學習內容。

老師似乎也不是責怪對象。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受到一系列現實因素的限制,比如教學方法、學生人數、能夠和學生待在一起的時間、能夠獲得的教學材料與規定的教學內容。

此外,老師還要操心學生的出勤率、遲到率、是否專心、是否努力以及考試成績。

每個人似乎都沒有錯,但卻出現了巨大問題。

最終,大多數孩子只學到了老師試圖教給他們的一部分內容。即使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孩子也感到越來越疲倦,找不到學習的動力。

而當老師們最初的教育理想與熱情被日復一日的現實磨滅,他們要麼離開這方小小的講台,要麼在個別成功的學生身上找尋安慰與繼續下去的勇氣。

Diane有次與老校長共進午餐。老校長看起來有些疲憊與無奈,在他的職業生涯里,他沒有更多時間去做出改變了。

「現在的高中教育正在垮塌,如果我還年輕,我會辦一所不一樣的學校。」他咬了一口三明治,若有所思地說,「如果我能重新開始,我一定從零開始辦一所新學校。

怎樣才算準備好了?

老校長的夢想,Diane幫他實現了。

多年以來,Diane和她的團隊一直在追問自己:如何更好幫助孩子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如何讓孩子在畢業之後,在沒有他們幫助與支持的情況下,仍能走好未來的路?

根據實踐經驗與學術研究,他們得出了這個結論: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做好追求美好的生活的準備,那麼導向成功的習慣、好奇心驅動的學習、通識技能與紮實的下一步是最重要的可衡量目標。」

1.16個導向成功的習慣

成功金字塔

頂層:自我指導、好奇心、使命感(獨立與長久的發展)

第四層:抗挫折能力、能動性、順利應對學術挑戰(不屈不撓的韌性)

第三層:成長型思維、自我效能感、歸屬感、對學校學習的重要性認知(對自我和學校的思考)

第二層:自我意識、同理心/社交能力、管理思維(入學時需要具備的能力)

第一層:情感依戀、壓力管理、自我調節(健康成長的基礎)

Diane與教學團隊在分析了大量研究報告後發現,孩子不僅在學術還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關鍵,離不開圖中的這16種基礎能力

理想狀態下,這些能力需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步習得。

研究結果顯示,人在一生中會不斷運用到這16種能力。不僅如此,正是它們幫助我們獲取學術成就以及未來更大的成功。

當然,現實並不是理想狀態,Diane經常遇到缺失某一個甚至某一些能力的學生,好在這些能力是完全可以後天習得的,因此他們能夠通過不斷練習、反思與反饋來完善自己的金字塔

2.好奇心驅動的學習

「好奇心為導向的學習」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孩子源於興趣的自主學習、讓孩子自由發展自己的愛好、根據孩子的興趣報名課外活動等。

Diane認為,關鍵在於,孩子出於內心的好奇而學。

Rett一度痴迷於地圖難以自拔,他能坐上好幾個小時去畫想像中某塊大陸的地圖,並且畫得非常詳細。

事實上,Diane完全不知道Rett的這個愛好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他會成為一名地圖測繪師嗎?還是奇幻小說家?

在Diane看來,更重要的是,Rett需要時間和空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學會跟隨自己的興趣去學習,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他自己。

雖然多數家長也認同這樣的觀點,但迫於現實與升學壓力,往往不得不縮減孩子嘗試或探索的機會。

有些升學顧問甚至為了讓學生的履歷與大學的要求更加匹配,直接讓學生額外參加某一項課外活動,即使學生並不喜歡。

為什麼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升學顧問仍不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興趣所在呢?Diane說,這是個好問題。

當我們誤以為達到大學或工作崗位的錄取標準就是「真正的準備好」時,我們就已經錯過了重點。

只有當我們不僅僅為了考大學或獲得某個工作,還要為了我們想過的生活做準備,我們才有可能兼得魚與熊掌,而不用在某處作出妥協。

3.7大領域的36項通識技能

當學校想要幫助孩子準備好追求未來人生所需要的一切時,不可避免地會陷入這樣的困境。

如果學生想要的都是不同的東西怎麼辦?不會很混亂嗎?如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個學生怎樣才能學到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這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Daine與她的團隊給出了答案——培養孩子的通識技能。這些通識技能涵蓋了:

7大領域(資源利用、成果與展示、質詢、分析與綜合、傾聽與表達、文本分析、寫作)

36條技能(比如,篩選相關資源、準確的口頭表達、提問、比較與對比、基於證據的討論、提煉主要觀點、說明文寫作)

事實上,這張圖也是他們的教學目標。與眾不同的是,這些教學目標由學生與老師一起制定。

在那一整個月裏,大家都在激烈討論到底哪些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通識技能,如何描述它們,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這些技能。

最終,這張匯聚了全校師生智慧與心血的圖才得以出爐。

4.紮實的下一步

如今,美國的九年級學生中,有90%表示自己想要上大學。而當問他們為什麼時,答案往往非常模糊。

如果追問為什麼想去某所學校,他們的答案通常落入這四個口袋:

1.我有家人也是這所學校的學生

2.我是這個大學運動隊的粉絲

3.這是所非常棒的學校——經常出現在「頂尖學校榜」上

4.它的校園很漂亮

即使現在非常多的中學都會提供升學指導,比如宣講會、幫助孩子擇校的軟件系統或讓學生參加提前測試,但孩子對未來的計劃仍不十分明確。

Diane認為,幫助這些即將成年的孩子走好下一步的關鍵在於,他們要對自己是誰,自己的價值觀有深刻認識;同時,了解外部世界能夠提供給他們哪些選擇。

基於這兩點,他們才能做出最優選擇。

為家長準備的工具箱

雖然高峰學校系統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面對越來越多的焦慮家長,Diane覺得自己的努力還不夠。

在書的最後,她特地為家長列出了一系列與各章節匹配的實際建議。

1.問孩子第一個為什麼後,再問第二個

Rett五年級的時候,就到底有沒有寫作業這件事,Diane和兒子發生了爭吵。這不是母子倆第一次因為寫作業而起矛盾了.

更讓Diane生氣的是,為了幫助Rett按時完成作業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不僅沒有效果,還似乎起了反作用——Rett出現了更多逃避寫作業的行為。

最後,Diane不得不用一個自己不太習慣的方法來打破僵局。她開始問Rett為什麼。

Daine通常不太問孩子為什麼,就算問也只問一次。但這次,每當Rett給出一個答案,她都會繼續追問。

因為高峰公立學校的老師發現,當問孩子為什麼時,孩子的第一個回答和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相比會非常不一樣,越靠後的答案往往更真實、深刻,也對解決問題更有幫助。

通過運用「成功金字塔」中的好奇心,Diane不斷提問才得以了解到Rett真實的內心想法。原來,小Rett從來沒明白為什麼要寫作業。

從Rett是怎麼想的,到寫作業到底意味着什麼。Diane問兒子的同時,也在心中問自己。只有挖掘出問題的核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因此,當家長和孩子遇到任何大大小小的摩擦時,不妨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並且不要滿足於孩子回答的第一個答案。

另外,家長還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這件事按我的想法進行,對我如此重要?

我們往往認為這類問題根本不需要回答,但當我們追問為什麼時,就能發現這個理由通常並不太能立得住腳。所以,下一次出現矛盾時,記得多問問孩子,也多問問自己為什麼。

2.採取「接觸、探索、追求」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興趣

這個方法原本在高峰公立學校中用於幫助孩子確立目標,但Diane認為,它尤其適合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課外興趣愛好。

在幫Rett找柔道館的過程中,Diane深刻認識到每種興趣愛好的發展其實並不平等,因為家長不得不需要考慮經費與接送等各種後勤問題。

但是讓孩子去到新的地方、接觸新事物,能讓他更深入了解廣闊的外部世界,而在其中習得的技能,或多或少會對他的未來產生幫助。

當然,不是每一次體驗都能發展成為長遠的興趣愛好。重要的是,如果某一項活動燃起了孩子的一點好奇心,家長就可以幫助他更進一步地探索。

如果孩子對這項活動的興趣只增不減,那麼就需要家長提供給孩子各種機會,讓他繼續追求下去。

家長往往帶有功利性得讓孩子追求「有回報的」愛好,但真正探索興趣的過程才能讓孩子發現自我,也更易找到人生目標。

3.發展技能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在幫助孩子發展上文提及的36項通識技能時,Diane提醒家長,失敗是整個過程中無法避免的一部分。

就像石匠一樣,可能揮舞了100次錘子,石頭上也還看不出一條裂縫,但再揮一次,石頭就裂開了。

這當然不能只歸功於最後一次,而是所有101次揮錘的結果。

4.重新考慮擇校問題

如果孩子正好處於擇校階段,提醒他不要僅因為學校的球隊或對某所大學比較耳熟就做決定。鼓勵孩子思考這些問題:

這所學校能夠幫助他/她實現對未來生活的期望嗎?

是否有決心被這所學校錄取?這是個符合實際的目標嗎?

是否有充分了解多所學校?這所學校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嗎?

家人與其他親密的人是否支持他/她的選擇?

事實上,要想做出最優選擇,孩子可能需要先走這六步

根據自己的目標探索未來可能的道路;

列出多項選擇;

組織一個值得信賴的參謀團;

嘗試邁出第一步;

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與優先次序選擇最合適自己的道路;

沿着這條道路繼續向前;

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一條線形的步驟,不按順序或重複進行某些環節都是完全可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孩子步入最適合自己的大學。

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其他教育工作者,Diane希望能把這本書看作一個手冊、指南或地圖,幫助孩子過上經濟穩定、充實、在孩子自己看來有意義的生活。

Diane希望能在高中畢業典禮上看到,每個即將開啟新旅程的年輕人,可以自信地說:「我準備好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外灘教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225/138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