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允: 生活費兩元吳花燕事件詰問中國「扶貧」

作者:

因貧致病的貴州大學生吳花燕(視頻截圖)

近日,貴州大學生吳花燕每日生活費僅兩元人民幣,因貧致病的事件披露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在每年軍費超萬億的中國,為什麼還有大學生靠每天兩塊錢長期生活?中國的扶貧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醫院就說我是營養不良」,這是吳花燕面對媒體採訪時的口述。

吳花燕的遭遇在中國民間引來廣泛同情,同時也讓中國貧困問題再次曝光在大眾面前。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通過發展經濟和各種政府項目,大幅度減少了貧困人口,贏得世界讚譽。但根據世界銀行最新數據,到2017年為止,按照國家貧困線的標準,中國還有3.1%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人數超過三千萬。這些人口的年均收入在兩千三百元人民幣以下。

自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政府採取了多種扶貧措施,也多次調整扶貧政策。2013年,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期間,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方針。自那以來,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以此為思路,展開扶貧工作。

但熟悉湘西地區的人口學專家易富賢告訴本台記者,至少從湘西的情況來看,目前的扶貧措施還很有局限。

易富賢:「這種格局是一個小格局,我是在湖南湘西,湘西這個地方貧困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年輕人,這樣地方經濟就發展不起來。政府就要持續地輸血,這種方法是不可持續的。」

長期關注中國貧困問題的民營企業家胡力任,曾多次考察貧困人口集中的貴州省。他指出,地方政府在對待扶貧款的使用上也存在問題。

胡力任:「所有的扶貧資金進入這些所謂的貧困地區,是不會全額到底層貧困人口手中的,都是被當地政府剋扣了。比方說,有五個億進去以後,就以當地做建設的名義把這些錢拿出來了,比方說修路等等。」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日益拉大。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今年4月發表的一份統計報告,中國收入位居50%以下的群體在社會總收入中所佔比例,從1978年的27%下降到2015年的15%。這個比例,高於美國的12%,而低於法國的22%。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去年曾指出,顯示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一般標準基尼係數,中國從1990年以來上升了十五個基點,達到五十。中國已從1990年適度不平等的國家,進入了最不平等的國家行列。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在2020年徹底消除中國的絕對貧苦人口。

易富賢認為,這種提法並不現實:「這可能是從國家某一個層面來說的,但從具體來說,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你不可能很當真。怎麼可能啊?這麼一個大國。目前國家三、五年的政策,你沒有改變根本的面貌,沒有發展起來,必然會有貧困。」

中國澎湃新聞社也早在今年初的一篇報道中指出,無論是國際的還是中國的貧困人口,統計口徑不斷在變化。即使是2020年消除了統計口徑上的絕對貧困人口,依然有大批相對貧困人口存在,中國的扶貧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胡力任則指出,目前中國政府所制定的扶貧標準也有問題:「我們所謂的脫貧,不僅僅是一個吃飽飯的問題,應該是包括醫療、教育等所有方面,都需要有一個完善的機制,這個才叫脫貧。打個比方,你沒有受到良好教育,你只是吃飽了,你能說你脫貧了嗎?」

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埃斯特·迪弗洛和阿比吉特·班納吉在研究中指出,貧困的境遇導致窮人無法獲取有效的生活信息,在生活中無法擺脫各種困境,這是他們致貧的主要原因。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109/136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