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汽車世界 > 正文

為什麼有的人一開車就會變路怒症

有一種說法,司機眼中只有2種人:1種是比我開得慢的菜鳥,1種是比我開得快的傻x。

其實這是一種路怒症的表現,但是也不能說有路怒症,就證明這個人素質很差,其實它是一種正常的身心表現。

開車本來就不是件開心的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擁堵的道路上面,本來就不是件很開心的事情。

道路越擠,壓力越大,路怒幾率上升

美國心理學會有個論文說:「駕駛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人付出一定的精力才能維持得住,為了安全,人在開車的時候,一直是處於較為緊張的身體與精神狀態,就成為一種壓力的來源。」

換一句話說,道路越是擁擠,司機的壓力感就會越強烈,發生攻擊性駕駛或者路怒的幾率也就會上升。

就好比暑假一開始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都過得很輕鬆愉快的,打水槍的,有郊遊的,有得玩了。

但是一到暑假快要結束的時候,作業沒做完的小朋友,就會越來越焦慮,然後就容易耍脾氣,容易打打鬧鬧,這就是壓力和憤怒的關聯。

有的人開車不容易路怒,不是因為他沒感受到壓力,而是他壓力的耐受能力強。

溝通不暢,加劇路怒

司機情緒傳遞被阻隔,容易產生誤會

開車壓力大是一方面,溝通不順暢也會加劇路怒的,車子又沒有表情的,車子上面又沒有穿個超短裙,知道你是女生來讓讓你,對吧?

這也就阻斷了司機之間的情緒傳遞,駕駛員沒有辦法感知到其他人的情緒,就會對別人的錯誤行為產生憤怒感了,誤會。

舉個例子,綠燈了,前面的車子怎麼還沒走?前面的有可能覺得比較抱歉,不好意思,但是這個「不好意思」,後面那台車子的人是不知道的,就激化了兩者的矛盾了。

就好比冷暴力更傷人是一個道理,無法感知的情緒,天然就會讓人感受到不安。

加拿大交通部有個數據,在受訪的路怒症群體中,有30%以上的人表示曾經對其他的司機進行大喊或者是謾罵。

當別人選擇不回應的時候,有額外2%左右的人,會選擇對他人進行人身威脅,或者是毀壞對方車輛。

安全地表達歉意,可以降低路怒率

有個學者叫做Vanderbilt,他做了個社會實驗,加塞別人,降下車窗,並向別人表達歉意,75%被加塞的車主會欣然同意加塞的。

你伸個手:「師傅讓我一下,我趕個時間。」或者怎麼樣,一般也都讓你塞進去。

換句話說了,開車的時候,用安全的方式向別人表達歉意,是可以降低路怒率的。

反一反,你表達不了,窗戶也不搖下來,人家也不知道你在想什麼,「叭」一下插到前面,加劇路怒症。

路怒症本身具有傳染性

駕駛員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加劇路怒

開車的時候,其實我們開車的駕駛員受到外界的刺激,是會進一步惡化路怒情緒的,簡單來說,路怒症是有傳染性的。

路況擁堵,常常有司機不停地「嗶嗶嗶嗶」、「叭叭叭叭」在那邊按喇叭,發泄個人的怒氣,對吧?

但是噪音對於攻擊性來說,也是一種刺激,聽到喇叭的人也會產生攻擊性,就會進入惡性循環了,越憤怒,越鳴笛,越鳴笛,越憤怒。

我們看美劇也好,電影也好,交通馬路全部堵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此起彼伏的鳴喇叭的聲音?就是這個道理。

不斷增加的鳴笛,產生連鎖反應

重慶理工大學《憤怒情緒對駕駛行為影響實驗》的數據說,憤怒的人會比正常人的鳴笛傾向高241%。

這些增加的鳴笛,又會誘使其他的駕駛員的憤怒情緒上升,又產生連鎖反應,增加路怒的人數。

就好比你在飯店吃飯,邊上兩個人打起來了,本來就會倒了你的胃口,好端端在這邊享受美食,他們在那邊打架,結果他打架的時候還波及到你,一口唾沫星子飛到你碗裏面來了。

有些脾氣不好的人桌子「啪」一拍,「你們在幹什麼!」說不定也就加入了戰鬥了。

這就是路怒症的傳染效應。

身份認知差異導致情緒差異

乘客不容易產生路怒症

有的人開車就路怒,坐車的時候其實還是挺平靜的,同樣一台車子,同樣一條路,也會有不同,其實也是有科學道理的。

《開車經濟學》裏面講:「這是由身份認知差異造成的,在面對同一交通問題的時候,乘客往往比駕駛員的情緒更中立。」

「遇到惡意加塞、惡意慢行,乘客通常是不會有產生被冒犯的感覺,是因為覺得坐車子和車子沒有太密切的關係。」

關係越密切,越容易產生共情反應

打個比方,好比都是用QQ聊天,你在網友群裏面就為所欲為了,是吧?想發什麼奇怪的表情包都是可以的,別人語言上面挑釁你,你也不會太在意,有可能覺得好笑或者怎麼樣。

因為你覺得你的網名和你沒有密切的關係,發什麼東西也都沒有太大所謂的。

家庭群里,爸爸媽媽、姑姑嬸嬸、叔叔舅舅和你密切相關了,你發什麼,別人@你,也會更容易地調動你的情緒。

這就是身份認知對司機產生的影響,直白地說,開車的時候,你下意識地認為車子是你身體的延伸。

別人加塞你,就好比排隊的時候你被人家推了一把,插到你前面,你肯定也要生氣的,就別說人家插到前面還踩你腳了,對不對?

坐車的時候就不是延伸了,交通工具坐在上面,就不會產生心裏的「共情反應」了。

說白了,路怒症其實是不關乎素質的,是一個比較正常、常見的生理反應,我們要調節自己的情緒,讓它儘量少地產生或者是不產生。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備胎說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104/136462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