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古代起居禮—脫履襪

古代起居禮俗之一。六朝以前,器具不備,人們皆坐於地上,而鋪以席,故入室前必脫履於戶外,以保持室內清潔。禮儀規定,臣子見君也須跣足,掾吏見丞相,則須去履,表示恭敬。

至於朝會及祭祀大禮,例皆跣襪。魏晉時人喜坐床榻,坐時也多不着襪。唯君主優待重臣,如漢初特命蕭何可「劍履上殿」。降及六朝,加九錫之權臣,賜爵上公,位在群臣之上,即將改朝換代,皇帝亦多特許「劍履上殿,贊拜不名」,以為優渥。至唐代,尋常入朝,已皆着履或靴,唯祭祀尚有脫襪赤足以為至敬者。

《後漢書.列女傳》:「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蔡)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衰,眾皆為改容......操感其言,乃追原祀(董祀,文姬夫)罪。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

徒行,即赤足而行。清趙翼《陔余叢考.脫襪登席》:「古人以跣足為至敬也。」又《着靴》:「古以脫襪為敬,其後不脫襪而但脫履,又其後則不脫履,最後則靴為朝服,而履反為褻服。設有着履入朝會及見長官者,反為大不敬,更無論乎跣而見也。」褻服,便服。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才府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026/136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