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看看有多少「秘密小組」曾為毛澤東服務?

作者:
有音樂吟唱小組,也有戲曲小組。毛澤東所到之地,一般都會組織演出,並由電視轉播車為毛澤東播放。1974年,毛澤東在長沙修養期間,湘劇院、花鼓戲劇院的一些演員都接到了演出舊劇如《生死牌》、《討學錢》一類戲的演出任務。演員們都不知為何要演出這些被文革批臭了的舊戲,一開始都不大敢登台。後來有華國鋒托話,這才放心演出。

有些什麼樣的「特殊」且「秘密」的小組呢?

首先當然是「醫療小組」,毛澤東的醫療小組及其成員多有變動,前後兩次成立過醫療小組。據毛澤東的保健護士長吳旭君的回憶,兩次醫療組成立的時間是:第一次「1971年—1972年,也就是尼克遜訪華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裏;第二次是1974年到毛澤東逝世。第一次的醫療組,組長是李志綏,副組長是徐濤、卞志強、胡旭東。組員有吳潔、周光裕、高日新、吳階平、尚德延、徐蔭祥等。第二次醫療組的成立,具體時間是1974年的6月中旬。誰是組長的問題,因為李志綏出版了《毛澤東的保健醫生》一書,且書中多有杜撰,以林克、徐濤、吳旭君三人為名義出版的《歷史的真相》組織了參加過毛澤東醫療小組的多位專家回憶,確認李志綏不是第二次組的組長。但是組長是誰,至今沒有答案。但組員中還是有李志綏,其他專家有王新德、方圻、陶壽淇、高日新、陶桓樂等。據回憶結論,總負責人是陶桓樂。

毛澤東的醫療小組為毛澤東服務着,一直到毛澤東逝世才解散。

與之相同情況的另一個組是毛澤東的「大字本」組。

所謂「大字本」組,就是將毛澤東要看的書,特別注釋後,排成「大號字」的編輯出版組。這個組成立於1972年秋,第一次開始注釋毛澤東所要求看的古籍是《晉書》中的《謝安傳》、《謝玄傳》、《桓伊傳》、《劉牢之傳》,準確時間是1972年10月1日。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復旦大學的歷史系、中文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教授與專家。他們是王守稼、許道勛、董進泉、吳乾兌、劉修明、譚其驤、楊寬、鄒逸麟、王文楚、王運熙、顧易生、章培恆等等。當然,這個小組裏的成員不是太固定的,以專長而定,或進入全部注釋工作,或進入擅長科目。這種注釋出版的大字本,每次只印15本。後來,毛澤東發現這15本有被他人閱讀,就改成只印5本了,成為了只為毛澤東個人閱讀的專有讀物。隨着毛澤東的白內障病的加重,大字本印刷成了「三十六磅特大號」了。而當時並沒有這種字體,字模是由當時在上海澳門路的中華印刷廠特地為毛澤東翻制的。

為毛澤東閱讀服務的「大字本」

再大的讀本,也畢竟要用眼睛去讀,能不能讓毛澤東的精神生活更充實一些呢?這樣,又產生並成立了與之相關的古詩詞「吟唱小組」,並「秘密」錄製。其組織和「錄音工作由文化部部長于會泳主持」。據中共黨史出版社《毛澤東生活檔案》記載,「在北京西苑旅社做了間錄音房,有時就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音室錄製。歌唱演員許多都是文藝界的名流,如岳美緹、蔡瑤先、要炳淑、要元華、方洋、計鎮華,等。樂曲演奏家更是名流薈萃,一琵琶演員劉德海、王范弟,二春演員閔惠芬、許蔣德,笛子演員張曉輝等。」一共錄製了多少,韶山陳列館所存就有古詩詞磁帶59盒之多。參加這一「小組」的工作人員前後有過很多,有從事詞牌「翻譯」的專家,他們是文化部從上海音樂學院調來的廉頗、周大風,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翻譯」古書《粹金詞譜》中古代的音階標記,再根據個人的理解,譜成演員們能讀懂並能演奏的簡譜或五線譜。為了便於演唱者更準確地把握詩詞的含意和意境,又人北京大學調來4名古典文學教授為演員們講解,以便進入「角色」。

最有名的莫過於1975年毛澤東做白內障手術時放的那個曲子了,是上海崑劇院岳美緹所錄製的。在這個故事之外,實際上,上海、北京的一大批藝術家為了打發主席晚年的寂寞,付出了大量勞動。

供毛澤東「聽」的古詩詞

有音樂吟唱小組,也有戲曲小組。毛澤東所到之地,一般都會組織演出,並由電視轉播車為毛澤東播放。1974年,毛澤東在長沙修養期間,湘劇院、花鼓戲劇院的一些演員都接到了演出舊劇如《生死牌》、《討學錢》一類戲的演出任務。演員們都不知為何要演出這些被文革批臭了的舊戲,一開始都不大敢登台。後來有華國鋒托話,這才放心演出。當時湖南還沒有轉播設備,中央又為之調來了特有設備,為毛澤東直播。不意,這個直播的東西,被江西等鄰近省份的一些有收看設備的老幹部收到,紛紛向湖南省委舉報,認為湖南在搞復辟。

還有一些什麼秘密小組,隨着歷史迷霧的消散,將會陸續顯露出來。但有一個「秘密小組」,這裏卻不得不說。那就是為毛澤東服務的「雪茄特製小組」。

毛澤東原是抽「中華」香煙的,從抽中華煙到抽雪茄,這事是賀龍引起的(一說由李先念)。1956年的一個午後,賀龍在與毛澤東聊天時,向他誇讚起自己手中的那種雪茄來,說這玩意兒煙味道是如何的好,如何的解癮。毛澤東好奇地點燃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哎,還真好。立即對其清涼香醇的味道產生了興趣,並認準了這種產自四川什邡煙廠的雪茄煙。

毛澤東感興趣的東西,當然會有更多的人感興趣。毛身邊的人沒有驚動什邡煙廠,每月派專人從北京前往成都軍區取煙。這樣每批煙就通過什邡煙廠-成都軍區-中央警衛局-中央特工處(服務處),然後被送到毛澤東主席手中。

毛澤東在火車上抽的就這是種雪茄

這種取煙方式一直堅持了很多年。但這樣取煙,畢竟不是很方便。發生在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讓中央籠罩了一層緊張氣氛。其間,毛澤東身邊的各項事務防範更加嚴格,有關人員做事比平時更趨謹慎。由是反思到毛澤東所抽雪茄煙一事,萬一有人搗亂,後果不堪想像,畢竟從什邡來的煙經手太多、運轉時間長,這些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於是,在「九·一三事件」過後不久,從什邡取煙的工作暫告一段落。毛澤東不得不重新抽起了「中華」牌來。但抽貫了什邡雪茄了,不免有些掛欠。於是,中辦準備派人學習制煙技術,直接為毛澤東服務。經過認真權衡,最終也選定了人選,他們是中央辦公廳的孟景雲、北京煙廠的孫正興兩名幹部以及從煙廠抽來的兩名老工人。他們去什邡學習,但學了好長時間,實在是太難了,學不會。做出的煙也沒有那種味道。為此,北京市委召開會議,會上有人提議:「請四川師傅來北京做煙。」決定下來後,甑選工作在什邡煙廠嚴格且秘密地進行着,最後選中了黃炳福、姜躍秀、劉宗貴、范國榮等幾位廠里的技術骨幹。於是,研製小組成立了,研製小組的名義是「一三二小組」。時間是1972年的3月。幾位四川師傅都舉家遷至首都北京,為了保密,選擇了僻靜的南長街八十號作為生產場地,這是一個相對很隱密的地方,既方便,又安全。當時北京市公安局提出了「三保」要求,即「保安全、保質量、保數量」。「一三二」雪茄煙的特別之處有兩點:一是煙葉的特別,二是手工卷制技術的精湛。所謂煙葉特別,是說在天府之國新都縣的獨橋河兩岸有200畝油沙地,這裏生產的煙葉有柳煙和毛煙兩種,柳煙味淡而純,毛煙味濃而重。兩種煙葉在燃盡後均不落灰,煙灰呈白色,抽吸時喉嚨處可感到絲絲涼意。煙支長時間擱置不會熄滅,只要再抽一口便會繼續燃燒。其每年產量最多不過20擔(2000斤)。「一三二小組」所用的正是這種煙葉。

為毛澤東特製的什邡雪茄煙

這個稱之為「一三二」的小組名字看起來很是神秘,其實,也就是兩種煙的型號,即十三號和二號,簡稱就成了「一三·二」小組了。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此後,華國鋒、李先念、姚依林以及幾位民主黨派的主席、副主席也接着抽着「一三」號雪茄煙。但畢竟這是毛澤東獨家抽的煙,在那個時代其他人要抽這種煙,多少得掂量一下自己。這樣,對雪茄的需求量也就明顯減少,國家領導人都改抽紙煙,到年底,「一三二」就停止生產了,隨後「小組」正式宣佈解散。

當然,有這麼多人為毛澤東服務,作為服務人員,他們都是感到幸福的。毛澤東自己對一個廚師說過:「你們為我服務,我為人民服務。」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一清博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002/135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