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匾額:紫禁城建築群的靈魂

匾額懸掛於門屏上作為裝飾,可以反映建築物名稱和性質,同時表達人們的義理和情感。一般而言,匾額位於屋外房檐及室內的正中位置,這是「尚中」文化在匾額中的藝術體現。匾額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書法、篆刻、建築藝術融為一體,被稱為「古建築的靈魂」。

匾額的來源

匾額簡稱為匾,古代「匾」寫作「扁」。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對「扁」作了如下解釋:「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門也。」

匾額習俗的形成源於古人對門的重視。在古代,門被稱為「衡門」,是一種領地的標識,我國一些少數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在衡門上放置獵物作為其領地的習俗。當部落發展成為國家,衡門上的標識也簡化成為文字,成了國號。商王朝國號為商,「商」字的甲骨文寫法極像衡門之上放置的鳥牲。周文王建台禮天,榜名「靈台」,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匾額的雛形。

秦始皇統一六國始,真正意義上的匾額就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制度得以頒佈施行。秦《會稽石刻》記載:「秦聖臨朝,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其中的「顯陳舊章」,確立了匾額的地位與使命。秦朝的書體定為八種,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和隸書。署書又稱榜書,就是寫匾額用的字體。匾額孕育於先秦,萌發於漢魏,成長於唐宋,盛行於明清。

匾額的分類

一是不同文字。紫禁城中,「無門不懸匾,無殿不立額」,匾額反映了時代變遷的痕跡。明成祖建都北京時,「其宮殿牌額,皆朱孔陽筆」。朱孔陽為明朝皇宮題寫的匾額,當然為漢文。清初的皇宮,宮殿名稱多沿用明朝舊稱,但匾額改用滿、蒙、漢三種文字題寫。在清太祖努爾哈赤命人創製滿文之前,滿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曾以蒙古文為官方文字。滿文也是在蒙古字母的基礎上創製的。順治十三年(1657),順治皇帝頒旨,「太廟牌匾停書蒙古字,只書滿漢字」。此後,逐漸取消了皇宮匾額上的蒙古文字。但是也有例外,如慈寧宮區域的匾額仍是由滿、蒙、漢三種文字題寫。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根據《清室優待條件》,溥儀可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內廷部分,這一區域的匾額滿、漢二文並書沒有改動,一直保存至今。

二是不同形狀。紫禁城裏的匾額形式基本為橫匾與豎匾兩種,橫匾和豎匾的選擇依建築的具體情況而定。中國古代建築中有一個構件叫斗拱,它位於房檐之下,撐托着房檐,使之高大深遠。唐宋以前,斗拱這一部分結構非常雄偉高大,它在整個建築物的高度中所佔比例很大,相當於房檐柱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自明清開始,斗拱結構比例逐漸縮小,只相當於房檐柱子的五六分之一或八九分之一。也就是說,柱頂到房檐之間的高度越來越低,這時豎匾就無法放置,適合懸掛橫匾。然而,紫禁城裏的高大建築仍然採用豎匾,以示其地位崇高、等級尊貴。

三是不同材質。從材質上看,匾額基本分為木質、石質和金屬質地三種。紫禁城中,大多數匾額為木質,以樟木、櫶木和楠木等上好木質居多,相對來說,木質匾額更能體現出題匾者的功力和技巧。石質匾額由於篆刻困難,材質笨重,它的使用並不普遍。金屬質地的匾額通常以金、銅來包邊,匾額上面的金字需用金箔覆蓋。在清代《武英殿鐫刻匾額現行則例》中曾有記載,御筆匾額的匾面須用粉油青色,上面的金字需用金箔,一個一尺八寸的金字,需用金箔588張。

四是不同做法。按照做法分類,匾額可分為鬥子匾、雕龍匾、平面匾、清色匾、花邊匾、如意匾、紙娟匾等。在紫禁城中,中軸線上重要建築物使用最為普遍的是鬥子匾。因其橫截面像古時用來稱米的鬥,故命名為鬥子匾。在古代建築中,鬥子匾佔有重要地位,安裝時需請旨,並遣大臣祭告。

根據邊框工藝的不同,鬥子匾又可分為如意雲紋鬥匾和浮雕雲龍鬥匾。如意雲紋鬥匾是指匾的四周邊框有如意紋或雲紋,樣式簡潔大方、古樸素雅,多懸掛於前三殿、後三宮區域。浮雕雲龍鬥匾是指匾的四周邊框有姿態優美的雲龍浮雕,樣式莊重華麗、高貴精緻,多懸掛於寧壽宮、建福宮和重華宮等區域。

匾額的書法藝術

明代費瀛在《大書長語》中寫道,「匾名不雅不書」,由此可見,書法是匾額最直觀的藝術。匾額的構成包括上款、下款及匾文三部分,也有的只有匾文,上下款皆無。字體多為正楷、行書、隸書,分為陰刻和陽刻兩種,且多為黑漆金字。陰刻指的是書法字的筆畫從匾額的板面凹進,陽刻的字則是突出於板面。相對來說,陰刻比較省工,陽刻比較費工。

紫禁城中,匾額上的文字多為皇帝書寫,以大字書法為主,整個章法佈局緊密。例如,乾清宮內高懸順治皇帝御筆「正大光明」匾額,交泰殿內高懸康熙皇帝御筆「無為」匾額,養心殿內高懸雍正皇帝御筆「中正仁和」匾額,太和殿內高懸乾隆皇帝御筆「建極綏猷」匾額等。這些所題之詞大都出自儒家的經典著作,象徵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彰顯其治國安邦的重要思想。

匾額的價值

作為傳統建築不可或缺的藝術元素,匾額可以用來標識建築物名稱,具有導引的實際功能,往往在建築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紫禁城是龐大的皇家宮殿建築群,為了準確說明建築物的方位,就必須使用匾額給建築物標名。

「以匾研史,可以佐旺;以匾研濤,可得濤眼;以匾學書,可得筆髓。」這是對匾額文史價值最好的寫照。匾額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是折射歷史文化的一面鏡子,是見證朝代更迭與環境變遷的佐證。通過匾額文化,人們可以更深入探究博大精深的紫禁城文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818/133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