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林輝:國民黨撤至台灣後破獲的中共滲透大案

作者:

1950年6月11日,台灣台北《中央日報》報導了震驚海內外的「吳石案」的庭審和行刑過程,報導記述道:

「會審庭於昨天下午4時整升庭,即由憲兵南區分隊隊長王才金率同憲兵一隊,將吳犯等押赴法庭,首由審判長詢問姓名、年齡、籍貫後,即宣示死刑判決,並稱死刑已經最高當局核准,立即執行。四犯聞判後,面色立變,雖事先曾飲大量燒酒,然仍不能掩蔽面部蒼白之程度。其中女匪朱諶之尤感不支,以手扶被告席前欄杆……宣判後,庭上桑書記官振業曉諭各犯,如有遺言,准許當場書寫,吳、陳、朱三犯曾作簡單遺囑,聶犯則已迷惘,不復書寫。十分鐘後,各犯遺囑分別草就,行刑憲兵,隨即褫去吳犯所着軍便服及聶犯所着呢制軍服,另陳犯着藍色西裝,朱犯則御綠袍,外罩有藍色毛線上衣。旋四犯即由憲兵一隊分別扶上行刑卡車二輛……」

「刑車由青島東路出發,經上海路、轉南海路,押赴刑場,是時四犯四肢均呈癱軟,經行刑憲兵挾持下車後,舉步已見維艱。4時半,吳、陳、朱、聶四犯自左至右依次下跪於刑場坡地……槍聲齊響後,四犯立即同時倒地……」

報導中的吳犯為吳石,時任台灣國防部次長,中將軍銜,其他三人為聯勤總部第四兵站總監陳寶倉中將、吳石的副官聶曦上校和中共地下黨員朱諶之,其另外還牽連了台灣陸海空三軍多名高級軍官,但那些人都沒有被判處死刑,受到了不同的處罰。

可以說,「吳石案」是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後破獲的首個政治大案。根據台灣情報部門的資料,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共中央派台灣嘉義籍高幹蔡孝乾為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書記,到台灣組建中共地下組織。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台灣中共地下黨勢力急速擴張,到1949年黨員已達千人,遍佈中華民國政府主要部門和教育團體。

此外,在國民黨敗走台灣之際,中共亦在前往台灣的人士中埋伏了不少中共間諜,以便在將來裏應外合,攻佔台灣。這其中不乏隱藏在國民黨軍政部門中的要員,這其中就包括吳石。有人說,他就是大陸電視劇《潛伏》中余則成的原型。

被稱為「密使一號」的吳石在說謊

1949年10月,台灣國防部保密局在一連串的案件中發現了中共台灣工委委員陳澤民,隨即將其逮捕。在審訊中,陳澤民供出了中共台灣工委書記蔡孝乾。蔡孝乾被逮捕後,很快供出了他所掌握的所有在台灣的中共黨員名單,其中就包括吳石和朱諶之。

1950年3月,國民政府根據名單,逮捕了吳石等400多名中共地下黨員,同時通知定海方面逮捕剛剛抵達的朱諶之,並將其押送回台灣。

根據1950年4月在香港的國民黨刊物《新聞天地》中的一篇文章稱,吳石被捕後自承是在1949年2月與中共接近的,因為當時蔣介石下台,代總統李宗仁正與中共和談,時局並不明朗。他辯解說:「這種事情在當時是很普遍的。我相信有大批的政府軍政官吏,都和我一樣的走上這條路去,政府的政策既是求和,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和共黨聯繫呢?」

問題有這麼簡單嗎?中共後來披露的資料顯示,吳石就是在撒謊。早在1947年4月,吳石就開始與中共接觸,並在上海會見了中共上海局書記等。此後雙方約定在上海某寓所作為交換情報的地點。據說吳石「親共」是因為不滿國民黨內部的腐敗。1948年底,吳石調任福建綏靖公署副主任,繼續源源不斷地將有價值的情報送給中共,其中有一張國軍的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圖,對中共渡江幫助甚大。

1949年6月,吳石被調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前往台灣。中共為其起了個代號:「密使一號」。而就在去台灣前,他不僅將298箱國民黨軍事絕密檔案讓親信獻給了中共,而且還刻意將一對兒女留在了中國大陸。在台灣期間,他則利用職務之便,繼續搜集軍事情報,並派舊部前往香港轉交中共。

吳石與朱諶之的密會

佔領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中共在1949年10月建政後,即發起了攻打金門和舟山群島的戰役,但均告失利。於是,中共決定派間諜朱諶之赴台與吳石聯繫,因為朱的前夫的女兒、女婿定居在台北,其女婿在台灣警務處電訊管理處工作,可以依託其從事地下活動。

抵達台灣後,朱諶之背着親人,與吳石取得了聯繫。吳石將一些重要軍事資料交給了她。隨即,朱諶之在吳石的安排下,乘坐中華民國空軍的飛機前往當時仍在國軍控制下的浙江定海,計劃從那裏乘船前往已經被中共軍隊佔領的上海。

在事情敗露後,朱諶之在被逮捕後送到台灣審判。結局如開篇所述,而其屍體不知所蹤,其在台灣工作的女兒、女婿並未替其收屍。

結語

另據台灣監獄官員口述,吳石在受刑前曾對蔣介石像行三鞠躬禮,並喃喃自語:「我對不起蔣委員長。」當時不少人認為,吳石其實是想苟活,也有人認為這是叛徒臨終前的真誠的懺悔。

是不是真誠的懺悔,死去的吳石心中最為清楚。如果他們活着,看到今日邪惡的中共對大陸人的屠戮,對中華文明的摧殘,對台灣的紅色滲透,還會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嗎?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808/132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