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程曉農:美中談判 輸贏真假辨

作者:

2020年美國大選,目前除現任總統川普(圖)尋求連任外,總計還有1名共和黨參選人、25名民主黨參選人角逐大位。

一年多以來,中美之間反覆的談判和相互較量聚焦在經貿領域。究竟中美兩國當下的經濟狀況如何,哪個國家的經濟處於更有利的位勢,這是判斷未來兩國關係走向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中共確實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但專制政權的「經濟抗壓承受力」遠大於民主國家的政府。目前中共意識到妥協與硬扛後果相近,因此把希望寄托在明年川普敗選之上。美國雖然未全面加關稅,已收到間接效果。在美中談判中,川普不會贏得中共的妥協,但他證明了調整美中關係的正當性,如果他明年當選,美中關係大調整將成定局。

1、中國的統計數據之謎

最近《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說:預測中國經濟增速,是經濟學中最簡單的工作,因為該數字幾乎總是與官方目標相吻合;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從最樂觀的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速數據被進行了平滑處理,以最悲觀的角度看,該數據有嚴重虛報。然而,也有完全相反的說法,那就是,一些研究中國經濟的西方專家曾表示過,分析中國經濟是最痛苦的事,因為數據不靠譜,真實信息不完全公開。這兩種說法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中國的經濟數據中,有些數據是官方嚴格管控的,只許說好,不許說差。

《華爾街日報》提到的經濟增長速度,就是一個被管控的數據,管控的標準是政府確定的增長率指標。為了證明政府的目標總是順利實現的,公佈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必須「與官方目標相吻合」。另一個被嚴格管控的數據是失業率,多年來一直處於被「凍結」狀態,今年因為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裏把失業率指標提高到5.5%,官方公佈的失業率才提高了半個百分點。凡是被管控的數據,可信度就低。以失業率為例,因為官方將農村勞動力一律視為「有業可就」,所以農民工在城市被解僱回鄉後,都被統計為在農村「就業」;此外,在統計局公佈的各行業就業人數中,所有行業再加上「其他」類的就業人數往往大大低於公佈的總就業人數,也就是說,總就業人數中有幾千萬屬於「無處就業」狀態(working no where)。如果把官方公佈的總就業人數扣除「無處就業」的人數,再除以勞動年齡人口,多年來的真實失業率一直高於10%。

如何識別中國經濟數據的可靠性,始終是經濟專家們頭痛的事。

2、中國經濟的景氣動向

分析經濟景氣的動向,是門專門的學問,不能靠在街頭採訪幾個人或抄一段社交媒體上某人的議論,就輕而易舉地下判斷。分析經濟動態至少要具備四方面的經驗和能力:首先要懂得經濟變化的內在規律,善於選擇觀察對象;然後要知道如何選擇所分析的指標,不會誤用指標;再就是要會使用定量分析的各種統計模型和軟件;最後是會識別數據變動背後的原因。

談到誤用指標,有一種可能就是,把說明過去經濟動態的指標用來解釋未來的動向。反映經濟景氣的指標大致可分為三類,先行指標、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先行指標在經濟上升或衰退尚未來臨之前就率先變動,可以預示今後幾個月經濟活動的升降幅度和走向;同步指標伴隨經濟的漲落而同步變化,其峰與谷出現的時間與經濟運行的峰與谷出現的時間一致;滯後指標則相對於目前的經濟動態時間上落後,反映的是過去經濟活動變化的結果,例如消費物價指數等。

下面用兩個先行指標來對比中美兩國目前的經濟景氣狀況。首先是生產者價格指數(縮寫是PPI),今年6月份中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與上年同期持平,這是自2016年9月以來首次出現停滯。儘管今年中國的能源和部分原料的價格明顯上漲,但反映工業原材料和機械設備等產品的價格指數仍然持平,這說明,工業品市場需求萎縮,價格難以提升。而今年6月美國的生產者價格指數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1.7%,說明對工業原材料和機械設備等產品的需求仍然旺盛。

另一個先行指標是股市價格指數,上證指數過去半年來一直低位徘徊,去年底達到多年的最低點2,504點,今年4月19日為最高點3,271點,7月19日為2,924點,比今年的最高點低10.6%,股市的低落預示着經濟將繼續下行。而美國的道·瓊斯股市價格指數過去兩年半以來一直上升,去年底為23,327點,今年7月18日達到27,226點,比去年底上升16.7%,這樣的上升趨勢在全球獨樹一幟。

這兩個先行指標說明,美國經濟未來半年內可能仍然處於良好狀態,而中國經濟則可能繼續下行。

3、中國經濟為什麼不好?

在任何國家,消費、出口、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三架馬車,如果這「三匹馬」同時「趴窩」,經濟下行就是必然的。中共經常對西方國家宣傳,中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其旺盛的購買力造就了無比巨大的市場,任何外國公司如果忽視這個市場,都是它們的巨大損失。那麼,為什麼中國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卻無法拉動經濟高增長呢?

據官方公佈的信息,2018年中國的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6.2%,今年1季度的貢獻率為65.1%,而今年上半年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也就是說,今年2季度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只有55%左右。短短半年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從76%下降到55%,減少了20多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民眾對未來的經濟預期變差,逐步收緊開支。這種趨勢決定了今後經濟可能進一步下滑。

在消費收縮的同時,今年上半年因為對美國出口下降(中國公佈的數據是對美出口同比下降2.6%,而美國商務部普查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美國自中國進口產品的金額年減12%),出口也失去了拉動中國經濟的能力。這樣,中國經濟就只剩下投資拉動這一種可能了。6月份中國央行統計的債務和股票融資規模存量增長10.9%,說明資金投放量相當大,但上半年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2,400億元,說明企業投資意願明顯不足,指望企業用投資拉動實體經濟來代替收縮的消費和出口的拉動作用,並不現實。其原因是,企業現在借錢多半不是為了設備投資,而是借新債還舊債,央行投放的資金最後都在金融圈內空轉。目前銀行新投放的貸款中約三分之一是居民住房按揭貸款,但房地產業已經膨脹到頭了,大都市房價過高,二、三線城市住宅過剩,無法再擴張了。因此官媒認為,中國經濟正走在「脫實向虛」的軌道上。

4、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共便會妥協?

中國經濟不好,是不是川普就有了贏得中美談判的好機會呢?在這方面,白宮似乎過於樂觀了。顯然,川普不懂集權國家的經濟政治特徵,他以民主國家的政策決定過程去理解中共,自然會出現偏差。

作為集權政權,中共的「經濟抗壓承受力」遠遠大於民主國家的政府。首先,由於當局剝奪了新聞和出版自由,中國民眾無法充分了解國內和國際社會關於中國經濟實況的資訊,而官媒奉命從事的宣傳總是把壞事唱成好事,以誤導民眾,控制他們的思維和認知。雖然有民眾開玩笑說,他們寧願生活在央視的《新聞聯播》中,因為這個節目永遠告訴大家,中國「形勢一片大好」,而美國則災難不斷、犯罪頻發、民意不滿、政治黑暗,但看《新聞聯播》不會讓觀眾的荷包多一毛錢。

其次,當局用政治高壓封口,對敢於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真相的民眾封號、甚至當面約談威脅,對高校教師實行課堂言論監督密報制度,「違規」教師動輒被開除教職,使得說真話在中國成為「高危」行動。由此產生的「示範效應」迫使大部分民眾不敢討論社會經濟現實的真相。民眾即使感覺到經濟上困難越來越多,他們也沒有可以交流、討論的空間或管道。

再次,民眾完全沒有政治上的選擇。由於中共治下沒有真選舉,選票是廢物,民眾的不滿不僅無法公開表達,也無法影響或改變當局的政策,當然更談不上台灣人常說的「換人做做看」。

默默忍受經濟壓力的民眾無法改變當局的政策,這就是中共「經濟抗壓承受力」的來源,也是中共堅決不鬆動政治高壓的原因。在所有的極權國家,歷來如此。

5、美中輸贏如何看?

很多人看這次中美談判的輸贏,都把眼光放在川普是否對中國商品全面施加25%的關稅這一點上;似乎只要川普尚未施加這樣的關稅,就是中共贏了。其實,何時施加這些關稅,並不是真正的輸贏點。正如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所說,美國對2,500億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是保持談判在軌道上的保險,也是我們對中國掠奪進行的防禦……我們知道他們盜竊我們的知識產權,他們強迫技術轉讓,不讓我們的產品進入他們的市場,這是我們在應對的結構問題,這不僅為了美國,也是為了全世界,我們要讓中國達到與國際貿易規則一致的地步。」

進一步看,使用這個施加關稅手段的實際目的,一是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二是推動外企從中國轉移。如果這樣的關稅手段懸而未用,而這兩個目的又能實現,那麼,其結果比施加關稅更好。加關稅這個手段本身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效果:前者是實際上加征關稅才會產生的效果,後者是雖然並未開始加征、也能產生的效果。現在美國尚未全面加關稅,其直接效果並未發生,但間接效果已經相當明顯了。儘管不少美國零售公司還在加緊從中國搶時間進口,但中國對美出口總額已經減少;與此同時,許多跨國公司為了規避風險,紛紛開始將部分產能和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將導致全球化產業鏈的部分轉移,並使中國的對美出口進一步下降。

換言之,全面施加25%關稅的「達摩克里斯之劍」懸而不落,其實和「落劍斬傷」的效果差不了太多。而「懸而不落」給了跨國公司和把產能全部轉到中國的美國公司一段時間,讓它們安排產業鏈重組和訂單重置,這些公司就不至於全無準備,其商業損失可以降低。

另外,川普一再請中共回談判桌,似乎姿態很低,好話說盡,很容易給人他有求於北京的印象。其實,應當看到,這種姿態本身也是一種政治策略的運用。上一輪談判談到九成以後中共突然反悔,標誌着它開始轉換角色,即我在《大紀元時報》7月1日的文章中提出的,中共正試圖從過去20年扮演的國際經濟秩序的「規則接受者(rule taker)」變成「規則破壞者(rule breaker)」。然而,要讓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那些總想搭美國的「便車」、又在中美之間兩頭通吃的國家看清這一變化,就需要讓中共拒絕遵守國際經濟規則的立場充分顯示出來。川普一而再、再而三地為中共提供談判機會,說盡好話,向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反覆展示了談判的誠意。而中共完全拒絕承認它20年來一直違反加入WTO時所做的承諾,也拒絕承認多年來故意違反世界知識產權諸公約的活動,此刻連與美國代表面談都加以拒絕,只通過電話來回扯皮,恰恰顯示出到底中共的真實態度是什麼。

美國行政當局要對美中關係做出重大調整,需要有這樣一個過程,才能取得更鮮明的正當性。中共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仍然拒絕妥協,其實是意識到妥協與硬扛後果相近,現在它把希望寄托在明年川普敗選,因此甚至希望川普全面施加25%關稅的計劃能動搖他的選情。在這一點上,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倒是與北京用相似的話語在攻擊川普。

那麼,川普能不能贏呢?可以作以下判斷,在美中談判中,他不會贏得中共的妥協;但如果他贏得了明年的大選,他也就贏得了調整美中關係的機會,那時候輸家只能是中共。

(大紀元首發,轉載需經授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720/1317923.html